入园四道关
第一道:亲子班占坑
提前和老师混个脸熟,增加入园机会。
第二道:报名
家长早早在幼儿园门口排队争名额,有的要煎熬几天几夜。
第三道:家长面试
面试内容包括问你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等。
第四道:孩子面试
考察孩子在陌生人面前的表现能力。包括文艺特长展示,也有体育活动,还有简单的中英文口语交流及能力题。
|||
现象:公办园俏民办园贵黑户园乱
前一段时间,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前的壮观场景,让许多家长记忆犹新。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宝贵的入园名额,一百多名家长,搬来了帐篷、行军床、躺椅、板凳,在门口排成长龙日夜坚守,来得最早的煎熬了九天八夜,但很多人却依然未能如愿。
家住北京宣武区的刘先生,准备在附近的一所普通公办幼儿园给孩子报名。这所幼儿园亲子班和小班共招收130名孩子,家长手中的排号编到了600名之后,报名要过数道关,依次等待叫号,并接受众多老师查验户口簿及询问一些基本问题,最后面试孩子。
媒体调查发现,当前大城市普遍存在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问题。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办幼儿园很吃香,但受招生数量,很多时候家长需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南京市一家知名公办幼儿园,只招80名孩子,却收到800多张打招呼的条子。
一些公办幼儿园表面上收费不高,但却以家长自愿形式收取所谓赞助费、各种名目的学费等。天津几家公办幼儿园,仅保育费一项基本都在1200元以上。南开区第一幼儿园每月保育费1500元,饭费260元,共1760元。
民办幼儿园则两极分化严重,条件和公办幼儿园差不多的收费一般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而收费低廉的又往往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甚至是黑户幼儿园,让家长难以放心。
反思:学前教育公益性差投入不足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认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
多位专家都认为,当前,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相关部门过于强调非义务性。类似社会为主、公办示范的办园思路,将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由此导致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学前教育缺乏和明确的投入机制。在北京,对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在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1.92%,有的区县学前教育专项投入仅80万元。2008年,北京十几亿元教育附加费中,学前教育仅有0.39亿元,仅占3.1%。有些省市这一比例更低,仅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3%左右。
未来:主导提高投入增加园数
日益突出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刚刚结束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促进公平已成为国家基本教育。而此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霍力岩认为,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成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学前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韩映红等人表示。半个世纪前,美国实施了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开端计划,为儿童提供包括早期教育在内的各种综合性服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仍决定投资10亿欧元支持其成员国发展学前教育。
教育专家建议,国家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形成以办园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当务之急是各级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
为补齐学前教育这块短板,一些地方已积极行动起来。北京今年已投入近亿元改扩建30所幼儿园,新建30所幼儿园。未来三年,北京还会新建公办幼儿园118所。天津将新建25所幼儿园列为今年天津20件民心工程之一。(据新华社电)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