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客、货运的不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如何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
(二)难点:
如何根据客、货运的不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
新课导入 | 【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上学、旅游、走亲戚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交通方式。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生活中你所经历的交通运输吧。 | 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体验。 ✧我每天坐公交车上学。 ✧暑假的时候,我和妈妈坐飞机去过。 ✧我去青岛的时候坐过长途汽车。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坐过轮船。 ✧…… |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交通的重要性 | 【教师过渡】 看来大家的生活经历真是丰富多彩啊!生活中我们使用过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这些交通工具也代表了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点击屏幕)观察屏幕,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教师总结】 这五种运输方式中有没有不能运输人的? 【教师转折】: 那你能试着给交通运输下个定义吗? 现代的交通运输让我们的出行更便利,生活更舒适,那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又会有什么影响呢?(点击屏幕)下面让找两位同学还原场景,其它同学思考这个材料能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 可见,交通的发展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在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成“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板书:1、交通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 交通运输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 从学生自己的体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创设情境,加强理解。 | ||||
模拟运输 | 【教师过渡】 交通运输如此重要,生活中你能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吗?来我们尝试一下老师不讲你能不能做出选择。(点击屏幕)1分钟之内完成导学案中模拟运输。
| 模拟运输:尝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河南郑州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 2、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哈尔滨到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游方案。( ) 3、从上海到大连旅游,选择最经济的交通方式。( ) 4、一吨活鱼从北京郊区水库运往城区。( ) 5、500吨钢材从上海运往济南。( ) 6、10万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 ) 7、一批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到昆明。( ) | 学生通过生活经历先尝试,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 | ||||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教师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想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许多因素,首先,我们要清楚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点击屏幕)下面自主学习,结合课本91页图4.3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 它们有哪些缺点呢? 【教师总结】 铁路运输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但连续性强。公路运输运输量小,运费较高,但灵活性强,可实现门口对门口服务。水运速度较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运量小,运费高,受天气影响大。(点击屏幕) 教师板书 | 运输方式 | 交通工具 | 运量 | 运费 | 运输速度 | 缺点 |
铁路 | |||||||
公路 | |||||||
水运 | |||||||
航空 |
它们有哪些缺点呢?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 通过学生读课本,参考课本上的信息,对比总结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概括总结能力。 | |||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 【教师过渡】: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考虑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模拟运输的答案,并总结客货运输需要考虑的因素,每组3号准备交流。 要求是:1组、4组的三号订正模拟运输的答案,2组、5组的三号总结影响因素,3组、6组的三号给予补充。先来总结客运,1组三号开始。 教师板书: 3、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①客运:时速、运费、目的②货运:时速、运费、距离、数量、货物性质 | 小组交流,及时整理。 | 通过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完善模拟运输的答案。 | |
我的智囊团 | 【教师过渡】: 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我们要根据实际要求,结合各运输方式的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好,下面我们来实战演练。(点击屏幕) 思考这两道情景题,做出选择,并简单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 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抓住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 学生争论得出答案,并说出理由。(第一题教师 适当点拨找出多种答案,并对比第二题) | 通过做题,发现做题方法:注重题目中的关键词。 | |
生活直通车 | 【教师过渡】 让我们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课本92页活动题1、2,找出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 从练习题中我们把知识梳理一下(点击屏幕) | 学生排着回答,说明理由。 | 通过练习,找出关键词,灵活运用知识点。 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 | |
交通意识的培养 | 【教师过渡】 交通运输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果交通设施遭到破坏,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总结】 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我们在哪里都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安全,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行动去感染家人及身边的朋友,让更多的人文明出行,共建文明的和谐社会,你能做到吗? | 学生各抒己见,从身边的事谈起。 • | 培养学生的文明交通意识。 | |
课堂小结 | 【教师过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知识、方法、情感上的收获? | 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 ||
抢金蛋 | 【教师过渡】: 各个小组长统计本节课小组得分,把握最后抢金蛋的机会。每只金蛋后面有不同分值的题目,组长选号,小组的4号选手准备答题。(根据小组得分,最低分的小组优先选题号,以次类推 | 组长选题号,四号选手回答。 | 以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 |
评价园地 课堂小测 | 【教师过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更好地生活,用我们的智慧去做生活的主人,下面是自我评价时间。 【教师过渡】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很多的收获,认真做题,做一个成功者。 | 课堂小测 一、选择题 1、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2.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多用于运送石油和天然气(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管道运输 3.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小( )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路 4.下列运输方式中,运价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A.水运、陆运、空运 B.空运、水运、陆运 C.空运、陆运、水运 D.陆运、空运、水运 5. 下列运输方式中,运输量大、连续性强的 ( ) A.公路 B.航空 C.水运 D.铁路 | 统计成绩,掌握情况。 统计成绩,掌握情况。 |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交通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特点
3、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①客运:时速、运费、目的
②货运:时速、运费、距离、数量、货物性质
七、课后反思
《交通运输》第一课时上完后,感触很多,需要回来思考的问题、细节也很多,下面就从预期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预案设计与课堂生成方面:
1、练习与讲解知识的先后顺序。
本节课的教材编排环环相扣,在学生掌握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后再进行灵活运用(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单单靠教师的教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获取。交通运输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特别是对于客运交通,因此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选择运输方式的经验。因此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先模拟运输后讲知识,在练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希望在练习中学生能反映在哪些知识点上有薄弱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2、使用学案落实知识点。
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知识要点,同时便于开展课堂活动。另外,学生可以使用学案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中使用学案可以体现讲练结合的原则,学生掌握知识点后,马上进行练习,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能印象会更加深刻。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也是尽量做到有效教学,让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更多更扎实的学到知识,所以我设计的练习题是多方式的,有连线题、填空题以及选择题,此外还要求学生设计习题以及进行课堂小结,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更加印象深刻。
二、组织教学与目标达成方面:
地理源自生活,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运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方式,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有效地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后,教师能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整节课,基本上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总结。
三、学生状态与学习方式方面:
和谐的课堂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表现良好,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使知识点多方位的呈现,在共同合作下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本节课就知识点来看前后知识联系较少,比较简单,更多的情景是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可以很好的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强调“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工具”的不同概念,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除了上述自己能反思到的一些问题外,肯定还有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方面,恳请各位老师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