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班
第一部分:梗 概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这是记载在《战国策》中的一段故事,故事叙述了秦王包藏祸心,欲以“易地”的政治,夺取安陵,不战而屈人之兵。唐雎出使秦国,既保安陵,完成了出使任务,又使秦王意识到安凌弱小之邦不可欺,以自身的凛然正气和镇定勇敢,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直逼秦王束手就缚,自取其
辱。
第二部分:剧 本
导 演:刘 蕊
编 剧:崔彦友 刘 蕊
演员表:秦王——姜俊羽(饰) 安陵君——刘 蕊(饰)
使者——刘平季(饰) 将 军——庄成旭(饰)
安陵大臣——张昕浩(饰) 安陵大臣——李城(饰)
唐雎——陈思琪(饰)
旁 白:陈思琪
舞 蹈:刘 璐
剧 本
旁白: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吞并了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作为魏的附属小国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第一幕
(秦国皇宫)
秦王:众位爱卿,安陵国时常牵挂寡人的心啊!
将军:大王,我们大秦现已灭韩亡魏,不如一鼓作气,将安陵国一举拿下。
大臣:将军,万万不可啊,可攻占安陵会使其他国家趁虚而入啊。
将军:那你说怎么办(手指大臣)
大臣:大王,不如我们用换地之计,诈称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
秦王:好!此法甚好,寡人现派你出使安陵。
大臣:臣定不辱使命
秦王:退朝(起身下台)
齐喊:恭送大王
第二幕
大臣:报告大王,秦国使者求见
(安陵国国王和众大臣面面相觑)
一大臣(作揖):禀告大王,这秦国一直对各国虎视眈眈,最近刚刚灭了韩魏二国,恐怕来者不善啊!
安陵君(苦笑):来者不善也要善待啊。宣秦国使者!
安陵君(赐座):先生请坐。不知先生前来,有失远迎,还望先生见谅。(稍停)敢问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使者(满脸堆笑):是这样的,秦王见安陵地方狭小,又视您为兄长,因此愿用五百里的地方来交换安陵。这样,一来可以扩大您的国土,二来是表达秦王对您的关怀。这是我们秦王的一番美意呀,您可一定要答应啊!
(众大臣面面相觑)
安陵君(心中一惊,转瞬笑道):众爱卿肃静,秦王如此待我,实在感激不尽!只是……(面露难色)
使者(慌,忙问):您有何顾虑?
安陵君(一脸无奈,叹,低声):只是……只是这块地方是先王传下来的,要是到我手里被换掉了,实在是不好向祖先交代呀!
使者(神色紧张,双眼紧盯安陵君):那你……
安陵君(调整了一下情绪,憋足劲,望着使者):我只好烦劳先生转告秦王,不是我不换,实在是换不得呀!
使者(大怒):好你个安陵君!我们秦王的洪恩你竟敢拒绝,你等着瞧吧!哼!(说完,拂袖而去)
安陵君:(起身,来回走,自言自语,)这该如何是好啊,这该如何是好。
大臣(作揖):(安陵君背对两位大臣)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想当年,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楚怀王上了当,现在怎么样,楚国奄奄一息了。
一大臣(作揖):对,当年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不过最后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
一大臣(作揖):秦王分明是以换地来灭我。这是祖宗留下的,万万不能上了秦王的当。
(一时众人议论纷纷)
(安陵君抬手示意停止,两大臣对视)
大臣:大王,我们·······(安陵君甩袖让其离开)
大臣们:(对视)臣等告退
旁白:安陵君一夜未眠,想了又想,第二天又把两位重臣招了过来)
安陵国两大臣(之一):大王,有什么话您说吧
安陵君:(稍作思考后,缓慢地)今天,把两位请来,主要是……(停顿一下)昨天,你们也看到了,秦国的使者转达了秦王的意思:说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地方跟咱们交换。看那口气挺强硬啊,我虽然也很委婉地以先王为借口,可聪明人一听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我在考虑,秦使回国后,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安陵国两大臣(之一):大王,恕我直言,秦国这几年不比以前,我们这样的小国跟他硬拼怕是不行,我这两天也在想,我看……
安陵君:但说无妨。
大臣(之一):我想要不我们暂时答应他年年给他上贡。等我们积蓄了一定力量后,再跟他争。
大臣(另一人):大王,秦王想用五百里的地方跟咱们交换,分明就是一个圈套,我们如果现在就屈服,将来更是没有翻身的日子。秦国虽然强大,我们也不必怕他。他总不能说打谁就打谁。如果我们能派人去跟他好好说明原因,他也不好意思不答应,只要他答应咱们,咱们就躲过这一劫了。至于以后,我们再从长计议。
安陵君:说得有道理。可谁能担此重任呢?(很犯愁)
大臣:大王,依我看,可以派唐雎出使秦国。
大臣(另一人):大王,唐雎口若悬河,智慧过人,且对大王忠心耿耿,出使重任非他莫属
安陵君:那就快宣唐雎啊
大臣:宣唐雎觐见
唐雎:(跪地抱手)拜见大王
安陵君:爱卿平身
安陵君:如今我们安陵国触怒了秦王,现派你出使秦国,可否?
唐雎(作揖):臣遵命,臣定当誓死保全安陵!臣即刻出发
(安陵君和众大臣起身相送)
唐雎:大王你请回吧,我会根据情况行事的。
安陵君:唐爱卿,此番深入虎穴,一定要小心啊!安陵的安危就全靠你了,这杯酒我敬你
(唐雎接过酒,一饮而尽,慷慨而去,安陵君伫立良久,直到看不见唐雎的背影)
第三幕
旁白:庄严肃穆的秦国皇宫内,秦王接见从安陵回来的使者
秦王:众位爱卿,安陵的事处理的怎么样了。
大臣:(作揖)报告大王,安陵王说大王的好意他心领了,说安陵的国土是先王留下的,不愿意接受大王的美意。
秦王:(勃然大怒,拍桌)好你个安陵小王,敬酒不吃吃罚酒。
将军:大王息怒,刚才侍卫报告说,安陵国唐雎在宫门外求见,也许安陵君害怕我秦国,又答应了。
秦王:恩,那就快宣他进来吧
将军:宣唐雎觐见
(唐雎缓步入宫)
秦王:(席地而坐,一副傲气,稍仰着头)你是安陵君派来的?
唐雎:是,大王。
秦王:你叫唐雎?
唐雎:是,大王。
秦王:赐坐(将军拿一椅子放在自己旁边,唐雎坐下)
秦王:我想用五百里的地方换安陵,听说安陵君没有答应我,怎么回事儿啊?你也是知道的,秦国灭韩亡魏,而你们安陵仅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还能到现在,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成长者看待,所以才没打他的主意。
唐雎:大王的恩惠,安陵君是经常跟我们这些臣子们说起。这次微臣前来面见大王,一方面也是带安陵君向大王致谢的。
秦王:致谢倒不必了。我就弄不明白,现在我用十倍的地方好心好意想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横竖不愿意,是不把我放在眼里吗?
唐雎:大王,我觉得话不能这样说。您想啊,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就算您用一千里的地方安陵君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五百里就交换了吗?
秦王:(盛怒)你也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况吧?
唐雎:不瞒您说,我真的没听过。
秦王:那我给你讲讲。天子发怒,要死人百万,(说完看了一眼唐雎,唐雎面色平淡,秦王又做了个手势接着说)血流千里。
唐雎:听您这么一说。天子发怒确实不一般。我斗胆问大王一句:您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况吗?
秦王:(轻蔑地笑笑)老百姓发怒,什么样子?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还能怎么样?
唐雎:大王,您错了。您说的是平庸的人发怒的样子,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的表现并不是真正有胆识的人的发怒。您听说过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吧;
秦王:(摇摇头)没听过。
唐雎:那您应该知道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吧;
秦王:(摇摇头)不知道。
唐雎:那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您总该了解吧?这三个人,都是平民百姓,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发泄出来,上天就有所征兆,这三个人再加上我就是四个了。如果真的是有胆识的人发怒,只死两个人,血流得也并不多,但天下的人都要穿丧服了(边说边环视四周,眼睛盯在将军的剑上)。今天就是这样。(起身迅速拔出将军的剑,逼住秦王,俩大臣在两旁紧张)
秦王:(变了脸色,吞吞吐吐地)先生坐!快请坐!我只开了个玩笑,你怎么当真了呢?我现在明白了:韩、魏灭亡,安陵以五十里的地方存在,是因为有您哪!来人,设宴,我要与先生不醉不归
唐雎:(坐下)大王,您客气了!
大臣 :(高声)传秦王旨意,设宴
(舞女端上水果放在桌上,站在舞台中间准备跳舞)
秦王:奏乐(音乐开始,舞蹈随即开始)
旁白:(边念边上台,演员随后)在这场弱国与强国的斗争中,安陵国的唐雎出色地完成了出色的任务,不但折服了秦王更使安陵避过了一场浩劫,千百年来,唐雎正义凌然的英雄形象一直活在人们心中,而这段故事也从此成为了佳话。(所有演员站在一排鞠躬)
(指导教师:崔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