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8:27
文档

苏教版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

苏教版高二(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仓廪/禀告嗔怪/瞋目而视当场/螳臂当车泥淖/泥古不化B.遏止/拜谒小篆/大笔如椽蹊跷/下自成蹊地壳/金蝉脱壳C.口讷/呐喊拙劣/相形见绌创口/开拓创新扛/力能扛鼎D.骠骑/骠勇垓下/言简意赅星宿/嚄唶宿将勉强/博闻强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麾下阑姗明修栈道坐壁上观B.讫今颀长名闻遐迩运筹维幄C.作揖盘据文质杉杉
推荐度:
导读苏教版高二(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仓廪/禀告嗔怪/瞋目而视当场/螳臂当车泥淖/泥古不化B.遏止/拜谒小篆/大笔如椽蹊跷/下自成蹊地壳/金蝉脱壳C.口讷/呐喊拙劣/相形见绌创口/开拓创新扛/力能扛鼎D.骠骑/骠勇垓下/言简意赅星宿/嚄唶宿将勉强/博闻强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麾下阑姗明修栈道坐壁上观B.讫今颀长名闻遐迩运筹维幄C.作揖盘据文质杉杉
苏教版高二(下)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仓廪/禀告    嗔怪/瞋目而视    当场/螳臂当车   泥淖/泥古不化

B.遏止/拜谒    小篆/大笔如椽    蹊跷/下自成蹊   地壳/金蝉脱壳

C.口讷/呐喊    拙劣/相形见绌    创口/开拓创新   扛/力能扛鼎

D.骠骑/骠勇    垓下/言简意赅    星宿/嚄唶宿将   勉强/博闻强记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麾下    阑姗     明修栈道     坐壁上观     

B. 讫今    颀长     名闻遐迩     运筹维幄

C. 作揖    盘据     文质杉杉     溃围而逃

D. 狎侮    喟叹     对簿公堂     韦编三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房龙是美籍荷兰人,他的著作《伟大的逃亡》不仅是一部激荡人心之作,更是一部富有内涵的厚重之作,他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高度是高山仰止,不可企及。

B.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就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了。

C. 厦门公交纵火案发生之后,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而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报复社会的言论不赞一词,对陈水总的行为义愤填膺。

D. 虽然有人质疑《中国合伙人》里导演的成功标准,但它细腻而充满激情地拍出了从80年代到如今的变迁与年轻人的奋斗历程,相当流畅自然,可以说是瑕瑜互见吧。

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和要求,写一句转述的话。(3分)

    甲乙两个人一起去旅游,在照相的时候,乙要甲给她采用俯角拍照。乙长得漂亮,就是脖子短了点。甲提醒她说:“你的脖子短,俯拍就显得缩脖子,不如平拍好。”乙听了很不高兴。如果你是甲,该怎么说才能既提醒了乙又不会挫伤她的自尊心?

甲说:                                                 。

5.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指出3D 打印所面临的问题。(不超过20字)(6分)

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的关键因素。3D打印不需要模具,可以直接进行样品原型制造,因而大大缩短了从图纸到实物的时间。但目前的3D打印机只能处理诸如塑料和蜡这样的软材料,而要打印混凝土结构的大型模具,它完成的速度太慢了。随之而来的是伦理争议,例如国外有人就希望通过3D打印自制械。另外,只要有图纸和一台打印机,设计师们就很难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

答:                                                                   

二、文言文阅读(31分)

(一)课内文言文(12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五霸之伐也                  自矜功伐

B.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C.属予作文以记之                诸将黥步皆属

D.鲍叔遂进管仲                  萧何为主吏,主进

7.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功之有也                   人之不我信也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天王狩于河阳

C.外欺于张仪                   信而见疑

D.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张良遂略韩地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B.如颜浊邹之徒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系颈以组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9.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项王然其言                   会项伯欲活张良

B.单父人吕公善沛公             管仲因而信之

C.项王军壁垓下                 推此类以绳当世

D.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楚兵冠诸侯

 (二)课外文言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 性 之 

  陈 亮

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观察府,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独敬惮性之,盖相处数年如一日。

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顷之,一僮出,问客姓氏,已而肃客入,主人相与为礼,已而杯盘罗至,终不见喧嘈之声。性之面目严冷,与人寡合,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一日,与乡士大夫过予,自命行庖具饭。食毕,从容言曰:“某素不解饮,一饱之外,虽留何用?”予亦不强也。衣食取足,不为分外经营。不交涉邑官吏,谒入县庭,则不问可以知其令之贤矣。盖其自为过多,为人过少,若有取于杨朱之道者。

然予闻性之官剑浦,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居亡何,公质死。性之还自旁郡,道逢兵马都监者往验其死,性之嘱以徐行:“有檄止君矣。”性之亟趋郡白事,得追还其都监者,又为治其后事颇悉。盖古之义侠所谓不以存亡为解者,大率亦此类。繇此言之,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而已乎!性之以赀补迪功郎,尝主南剑之剑浦簿,以忧去官,而不复调矣。

    性之家故多竹,不以与人;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居厚每笑于余无所不可。墓上之铭,宜颐之有请也。颐①尝从予游,郡以其名上礼部,而性之死矣,盖癸卯十有二月七日也。得年凡七十岁。

【注】①颐:陈性之的儿子。                   (选自《陈亮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             曲折:奉承讨好

B.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       羁置:滞留他乡

C.有檄止君矣                       檄:官府文书

D.颐尝从予游                       游:外出求学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陈性之“清高”“与人寡合”的一项是(   )(3分)

①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       ②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

③一饱之外,虽留何用               ④不交涉邑官吏

⑤以忧去官                         ⑥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陈性之富甲乡闾,外表严肃冷峻,家风严谨,仆人对待来客恭敬而有礼貌,做事时小心谨慎,不发出响声。

B. 陈性之作客之时,自命厨师准备饭食,可见其率直耿介;不需打探就能看出县令是否 贤能,可见其善于辨别官吏。

C. 乡人陈公质死于他乡,性之把他的后事料理得很周到;作者认为性之是社会上没名望,不为人所察知的义士。

D. 郡里把陈性之的名字上报到礼部,但就在这时他却死了;性之的儿子与作者熟识,托作者为性之写墓志铭。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3分)

    译文:                                                                          

  (2)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4分)

      译文:                                                                          

(3)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3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⑴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                                                                                   

⑵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答:                                                                                   

⑶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4分)

答:                                                                                  

四、名句默写(10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

(1)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节选)》)

(5)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沙上并禽池上暝,                 。(张先《天仙子》)

(7)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未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列传》)

(8)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9)               ,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史记·管晏列传》)

(10)力拔山兮气盖世,                。(《史记·项羽本纪》)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9题。(21分) 

不跟年轻人说话           

邓  笛

阿贝·罗斯滕是一个有钱人,但是他总是乘地铁上班,并且每次都与萨姆·斯坦同行。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过他们在车上并不怎么说话,一般是各人看各人的报纸。

一天,一个年轻人上了地铁,坐在靠近阿贝和萨姆的地方,他问阿贝:“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阿贝抬起头看了一眼年轻人,然后又低头看报纸,一句话也没说。

“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年轻人又问,“能告诉我时间吗?我没有手表。”阿贝这次连头也没抬,只顾看自己的报纸。

年轻人很尴尬,脸涨得通红。“为什么你不肯告诉我时间呢?”他说。阿贝还是一声不吭。一旁的萨姆看不下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说:“九点一刻。”年轻人在下一站下了车。

“你怎么了,阿贝?”萨姆问,“为什么不告诉人家时间?你有手表的呀!”

阿贝放下报纸,看着他的朋友。“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听完你就明白了。”

“去年,”他讲了起来,“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打扰一下,请问银行怎么走?’年轻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所以我说‘我正好顺路,我会指给你的’。我们边走边谈。他对我谈了他的生活,他说他喜欢乡村,喜欢花草和小鸟。我对他产生了好感。到了银行门口时,我说‘我家就在银行对面,星期天你可以到我家坐坐,看看我养的花草’。

“星期天他真的到了我家。我给他看了我养的花草,我请他在客厅里喝咖啡。就在这时,我的女儿罗丝来了,她很快和这个年轻人交谈起来。后来,他告辞了。下一个星期天,他又来了,这次他不是来看我的,他要见我的女儿罗丝,想请她去乡下看风景。我不能阻止女儿,对吧?她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了。

“下一个星期天,她又和他出去了,再下一个星期天还是这样。连续六个月,每个星期天都是如此。再后来,他们结婚了。这谁能料到呀!”

萨姆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呀,阿贝,多美好的事!”

“好事?”阿贝叫道,“这是好事?你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那个年轻人没有钱,没有工作,他看上的不是我女儿,而是我,因为他知道我有钱。我的女儿现在也后悔了,她说她的婚姻很不幸。”

“哦,这的确是一件伤心的事。”萨姆说,但是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他问阿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刚才为什么不跟那个年轻人讲话,他不过是想知道时间。”

“谁能料到他的真实目的。”阿贝说,“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我还有一个女儿琳娜。如果我跟什么年轻人搭上话,我可能会对他产生好感,可能还会请他去我家做客。可能他就会遇到琳娜,可能他们就相爱了,最后可能就成为夫妻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呢?”萨姆说,“你的女儿将来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年轻人,然后相爱,结为夫妻。”“可是,”阿贝说,“我决不会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家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

16.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两次重复的作用。(4分)

答:                                                                              

                                                                                      

17.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阿贝“现在不相信任何人”的四点原因。(4分)

答:                                                                              

                                                                                      

18.故事套故事,是小说常用的手法之一。请简析阿贝讲述的故事在阿贝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6分)

答:                                                                              

                                                                                      

19.如何看待阿贝·罗斯滕“不跟年轻人说话”这个行为?请探究分析。(7分)

答:                                                                              

                                                                                      

六、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70分)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读到译成日文的凡尔纳科幻小说。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情形: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而西方先进知识分子的梦是海底2万里、80天环游地球、远征月球……因此,鲁迅喊出了“要改造中国人,必须先改造中国人的梦”的口号。

上述文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定角度,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答案】C(A.lǐn/bǐng  chēn  dāng  ní/nì,B. è/yè  yuán/chuán  qī/xī  qiào,C. nè/nà  zhuō/chù  chuāng/ chuàng káng/gāng,D.piào  gāi  xiù/sù  qiǎng/qiáng)

2.【答案】D(A.“ 姗”改为“珊”,“坐”改为“作”;B.“讫”改为“迄”, “维”改为“帷”; C.“据”改为“踞”,“杉杉”改为“彬彬”)  

3.【答案】B(A.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仰慕。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像山一样的高度”。 B.取而代之:夺取别人的权力、地位而代替他。也指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错误地理解为“表示赞同”。D.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这里应该用“瑕不掩瑜”,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4.(3分)你长得漂亮,平拍更能表现你的美。

5.(6分)材料(打印大型模具速度慢),伦理争议,法律纠纷(保护劳动成果难)(“伦理争议”、“材料”和“法律纠纷”各2分)

二、文言文阅读(31分)

(一)课内文言文(12分) 

6.A(A功劳;B辞别/道歉;C嘱咐/归属 ; D推荐/接受礼物)

7.B(A宾语前置句;B被动句/状语后置句;C 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

8.D(A通过/趁机;B这/的;C对/表被动;D拿)

9.C(A意动/使动;B形容词作动词/使动;C名词作动词;D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

(二)课外文言文(19分)

10.B(羁置:因犯罪而被关押)

11.C(①不是直接指陈性之;③表现陈性之为人的率直耿介;⑤陈性之因父母去世而离职是

当时制度所规定。忧,特指父母的丧事)

12.D(郡里上报礼部的是陈颐而不是陈性之)

13.(1)我的朋友徐居厚也知道这位老人家称人心意,因而很乐意娶他的小女儿为妻。

    【评分建议】3分。“可人意”“妻其少女”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遇上有外出的情况,即使半夜还在百里之外,终究也是骑马快速返回家里。

    【评分建议】4分。“有所往”“虽百里夜半”“竟归”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性之故意迎合、抚慰他,使他活下来,忘记自己是犯罪的人。

    【评分建议】3分。“曲意”“忘其为罪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以前曾经谈论乡里的富人,认为陈性之是首富。我的朋 友徐居厚也知道这位老人家称人心意,因而也很乐意娶他的小女儿为妻。居厚因考试时陈述自己的见解恳切率直,得以在浙东观察府做官,终究因不能奉承讨好上级而辞官离去,唯独敬畏陈性之,就这样和他相处多年如一日。

我曾经敲性之的门,静悄悄地,好像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一个奴仆走出来,问我姓什么,不久就恭敬地把我带进去,主人以礼接待了我,没过多久,杯盘都摆出来了,始终听不到喧闹嘈杂的声音。性之外表严肃冷峻,与人很少来往,即使是大聚会,也只不过三四个人。遇到有外出的情况,即使半夜还在百里之外,终究也是骑马快速返回家里。一天,他和乡里的士大夫拜访我,自命厨师准备饭食,吃完饭,他从容地说:“我向来不喝酒,除了吃饱,即使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我也就没有再勉强。性之只满足于有吃有穿,不会额外再去赚钱。他与当地没有交往,如果到县衙有事禀告,他不用问,就可以知道县令是否贤能。这大概是因为他考虑自己太多,考虑别人太少,就好像向杨朱学习一样。

然而我听说当性之在剑浦做官时,乡人陈公质年岁将老,却因犯罪而被关押在这里。性之故意迎合、抚慰他,使他活下来,让他忘记自己是犯罪的人。过了没多久,公质死了。当性之从隔壁郡县回来时,在路上恰逢兵马都监前去验证公质的死,性之嘱咐他们慢慢地前行,说:“有官府公文阻止你们啊”性之急速赶往郡县将此事禀告给官府,还能够追上并将公文交给了那些都监,又将公质的后事详尽地部署给他们。大概那些所说的不因为生或死而被察知的古代侠义之士,大都也是这个样子吧。由此推之,一直住在乡里,很少被世人所了解的士人,难道一定是乡人说的善人而已吗?性之用钱买了迪功郎这个官职,曾经掌管南剑的剑浦簿,后因父母去世辞去官职,却没有再被调任。

性之的家以前有很多竹,他从不把它们给人,用的大多是华美的器物,他从不将它们轻易借给人。居厚经常笑我没有什么不可以。墓志铭,理应是陈颐请我写的。陈颐曾经跟着我外出求学,郡县将他的名字上报给礼部,然而性之却死了,大概死于癸卯年十二月七日,享年七十岁。

三、古诗鉴赏(10分)

14.古诗词鉴赏(10分)

⑴(3分)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回答到其中三点且顺序正确给3分】

⑵(3分)“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1分)(明明是诗人自己羁旅在外,不能与心上人团聚,却偏偏要怪罪春弃己而去。) 

⑶(4分)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评分建议:手法及分析,3分;表达效果分析,1分。若答出其他手法(想像、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及表达效果,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节选)》)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6)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7)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列传》)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史记·管晏列传》)

(10)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16.(4分) ①内容上看,两次重复,有利于更好体现阿贝先生的不近人情;②结构上看,既引出下文中阿贝先生讲述的故事。   (每答对1点2分)

17.(4分) ①曾有过因为轻易相信别人而给女儿带来痛苦婚姻的经历。②对自己不自信,害怕自己再次上当;③对他人不信任,担心他人仍旧是别有用心;④因大女儿的婚姻而内疚,绝不希望小女儿再遭婚姻不幸。(每答对1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补充交代阿贝原有的热情好客的性格;②与后来的冷漠、无礼形成鲜明对比;③交代

阿贝冷漠性格形成的原因,表现出对女儿的情感。(答对1点2分)

19.(7分)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也可辩证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表明观点,1分。

肯定:①他本身不是冷漠的人,他有惨痛的经历。②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看似极

端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女儿的保护,是父爱的父爱。③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骗钱骗感情的年轻人,人心叵测,不得不防。   (每答对1点2分)

否定:①是性格偏激的表现。②把金钱与爱情、与幸福划等号,有失偏颇。③一次经历就否定

了所有,是对社会上虽贫穷,但不乏奋斗精神的年轻人不公。   (每答对1点2分)

六、(70分)(参照江苏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档

苏教版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

苏教版高二(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仓廪/禀告嗔怪/瞋目而视当场/螳臂当车泥淖/泥古不化B.遏止/拜谒小篆/大笔如椽蹊跷/下自成蹊地壳/金蝉脱壳C.口讷/呐喊拙劣/相形见绌创口/开拓创新扛/力能扛鼎D.骠骑/骠勇垓下/言简意赅星宿/嚄唶宿将勉强/博闻强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麾下阑姗明修栈道坐壁上观B.讫今颀长名闻遐迩运筹维幄C.作揖盘据文质杉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