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料的热值的定义,会描述热值的物理意义。
2.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反映的是燃料的放热本领大小,仅取决于燃料的种类。
3.知道热机的效率及定义,并能提出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与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表,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2.了解热机的效率,感悟到效率是评价投入产出比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热机的使用对社会的贡献与带来的环境污染,感受到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内能的改变与利用的拓展与延伸,实际生活中获得内能通常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相等。通过介绍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并与“单价”进行对比,得出热值的概念。即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之比,根据定义可以确定热值的计算式。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物理属性,它的大小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因素无关。把公式变形可以得出Q=mq,用于计算一定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所以燃料的热值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在实际使用时,不可能完全被利用,为了反映燃料的利用率,可以利用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来反映燃料的利用情况。热机同样也存在能量的使用效率问题,热机的效率就是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在计算热机的效率时,要分清能量的去向,哪些能量是有效利用的,哪些是浪费的,所以热机的效率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
三、教学策略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资源准备
导学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问题: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一瓶14.5kg的液化气就够了,如果使用柴薪燃烧获得能量,14.5kg的柴薪够这个家庭用一个月吗? | 学生回答:不够。 | 问题导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 |
新课教学 |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 学生讨论 |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
1、5kg的木材和10kg的木材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否相同?这说明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2、1kg的水分别用100g的酒精和100g的纸屑燃烧来加热,水温升高相同吗?这说明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 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跟燃料的质量和种类有关。 | 理解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跟燃料的质量和种类有关 | |
什么是完全燃烧? | 燃料烧完、烧尽。 | 加深对热值的理解 | |
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其放热能力的大小? 比较价格的高低用单价,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其放热能力的大小用热值。 燃料的热值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属性。 | 思考并讨论问题,跟随老师的引导,通过“单价”来理解热值,并总结出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 直观感受热值的概念,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掌握热值的概念、单位及特性。 | |
燃料燃烧放热计算公式: Q=mq或Q=Vq 例、 | 理解公式 分组讨论思考,让学生在黑板上详细作答。 | 掌握公式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基本学会应用公式并解题。 | |
展示热机总能量的流向情况,得出热机效率的定义,并展示常见热机的效率。 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 总结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 分组讨论思考,交流思想,得出结论。 |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拓展思维。 | |
课堂小结 | 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这样做又有哪些积极意义? | 总结所学知识,认识到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情况等无关;知道提高热机效率的几种方法。 | 通过总结巩固知识。 |
作业布置 | 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3题。 | 按要求完成。 | 知识巩固。 |
2、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如何计算?
3、什么是热机的效率?
4、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