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
11.2 滑轮
◆要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定义: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轮
定义:轴的位置随被拉动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特点:可以省力,最多省一半的力,费距离,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要点2 滑轮组
(1)滑轮组的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滑轮组。
(2)特点: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G/n(n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S=nh(h为重物移动的距离或高度)
(3)滑轮组的组装:基本原则“奇动偶定”
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奇数,则绳子的起点从动滑轮开始绕线;
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偶数,则绳子的起点从定滑轮开始绕线。
◆要点3 其他简单机械
(1)斜面: 一个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例如盘山公路。
特点: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若忽略摩擦,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几分之一。
(2)轮轴: 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轮,小的称为轴。
特点:轮的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加在轮上的力就是加在轴上的力的几分之一。
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作用:即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又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Δ基础题系列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 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 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B.F3=F4 C. D.
◆3. 如图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为20N的物体,当匀速向上拉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2N,若不计摩擦,拉力F和动滑轮的重力的大小是( )
A.拉力F为12N,动滑轮重4N B.拉力F为20N,动滑轮重2N
C.拉力F为20N,动滑轮重4N D.拉力F为12N,动滑轮重2N
◆4.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
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
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
◆5.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 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40 N,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移动物体,在不计滑轮重力和滑轮间摩擦的情况下,水平拉力F是( )
A.200 N B.100 N C.80 N D.20 N
◆6.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N,绳重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是( )
A.50N B.60N C.70N D.120N
◆7. 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
◆8. 滑轮实质上是变形的杠杆,系在旗杆的上端,升旗用的滑轮是_______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装在起重机上,与重物一起运动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能省力.
◆9. 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物体M为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1:2,每个滑轮重100N.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 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10. 小明同学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借助木桩设计出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案,将小木船拉上沙滩.比较两种情况木船受到的力和所用拉力大小可知,_______方案,滑轮的作用是动滑轮;另一方案中,使用滑轮没有省力,但能省_________,木船靠岸的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绳的速度.
◆11. 画出如图所示中,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12. 如图所示,汽车陷进淤泥里,驾驶员实施自救,此自救器是________(填写简单机械名称).画出自救器绳索最省力的绕法.
◆13.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A与桌面间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的滑轮是_______(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这种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Δ强化题系列
◆14. 如图所示,滑轮A是 滑轮,若地面对物体的阻力是200N,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N,可使物体匀速移动。
◆15. 如图所示,用200N的拉力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A所受摩擦力的4倍,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摩擦,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
◆16.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G=30N的物体用最省力的方法匀速提升10m.
(1)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的绕线.
(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大?
(3)不计摩擦、绳重,实际拉力 F1=12N ,动滑轮的重 G动 为多少?
(4)不计摩擦、绳重,用此滑轮组提起 G'=114N 的重物,实际拉力 F2 为多少?
◆17.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G/N | 钩码升高高度h/m | 测力计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
甲 | 0.98 | 0.2 | 0.98 | 0.2 |
乙 | 0.98 | 0.2 | 1.02 | 0.2 |
丙 | 0.98 | 0.2 | 0.55 | 0.4 |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答: ;
Δ基础题系列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一定能够省力 B.定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动滑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D.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D
【解析】A、杠杆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类为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三类,故A错误;B.动滑轮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B错误;
C、动滑轮能省力但是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C错误;
D、滑轮组既能含有动滑轮省力的特点,也可以有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故D正确。
◆2. 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B.F3=F4 C. D.
【答案】B
【解析】甲图是一个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故F1= (G物+G动);当拉力与竖直方向有夹角,由于夹角越大,拉力越大,所以F2>F1;乙图是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故F3=F4=G物。故选B。
◆3. 如图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为20N的物体,当匀速向上拉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2N,若不计摩擦,拉力F和动滑轮的重力的大小是( )
A.拉力F为12N,动滑轮重4N B.拉力F为20N,动滑轮重2N
C.拉力F为20N,动滑轮重4N D.拉力F为12N,动滑轮重2N
【答案】A
【解析】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都相等,因此拉力F就等于弹簧秤的示数12N;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2段绳子承担,则有2F=G物+G轮,G轮=2F-G物=2×12N-20N=4N
◆4.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
B.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
C.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D.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
【答案】C
【解析】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组成滑轮组,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与动滑轮的个数无关,且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是奇数时,并不能达到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所以A、B错误,C正确,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滑轮组使用时,一样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的,即D错误,故选C。
◆5.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 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40 N,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移动物体,在不计滑轮重力和滑轮间摩擦的情况下,水平拉力F是( )
A.200 N B.100 N C.80 N D.20 N
【答案】D
【解析】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而动滑轮克服的是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
◆6.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N,绳重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是( )
A.50N B.60N C.70N D.120N
【答案】B
【解析】图中绳子股数n=2,不计绳重及摩擦,所以拉力为:。
故选B。
◆7. 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
【答案】C
【解析】若不计滑重,A是动滑轮可以省力且F=1/2G,所以G=2F;
B是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F=G;
C是滑轮组,有三段绳子承担货物,F=1/3G,即G=3F.
D是滑轮组,有两段绳子承担货物,F=1/2G,即G=2F.
综上所述,C选项符合题意。
◆8. 滑轮实质上是变形的杠杆,系在旗杆的上端,升旗用的滑轮是_______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装在起重机上,与重物一起运动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能省力.
【答案】定;动。
【解析】升旗用的滑轮不会随着旗子移动,而是轴固定不动的定滑轮;起重机上,随重物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
◆9. 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物体M为重5000N的配重,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1:2,每个滑轮重100N.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 N.(杠杆与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答案】400;4500;
【解析】(1)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支=G,则F支=G﹣F=700N﹣300N=400N,
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400N;
(2)定滑轮受向下的重力、3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杠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A′=3F+G定=3×300N+100N=1000N;
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A=F′A=100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OA=FB×OB,且OA:OB=1:2,所以:FB===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的拉力等于物体M对杠杆的拉力,即FB′=FB=500N;
物体M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
则物体M受到的支持力为:FM支持=GM﹣FB′=5000N﹣500N=45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FM压=FM支持=4500N。
◆10. 小明同学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借助木桩设计出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案,将小木船拉上沙滩.比较两种情况木船受到的力和所用拉力大小可知,_______方案,滑轮的作用是动滑轮;另一方案中,使用滑轮没有省力,但能省_________,木船靠岸的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绳的速度.
【答案】甲 距离 大于
【解析】从图a中可以看出,该装置相对应于直接拉船要省一半的力,因此该装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费距离;从图b中可以看出,该装置相对应直接拉船要费力,因此该装置的优点是省距离,即木船的靠岸速度大于拉绳的速度;缺点是费力.故比较两种情况木船受到的力和所用拉力大小可以知道,甲方案滑轮的作用是动滑轮.
◆11. 画出如图所示中,用滑轮组提升水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答案】
【解析】由图知,该装置是滑轮组,如果要使得最省力,那么尽可能让更多的绳子段数来承担重物,此图最多可以有三段绳子承担重物,所以如图所示。
◆12. 如图所示,汽车陷进淤泥里,驾驶员实施自救,此自救器是________(填写简单机械名称).画出自救器绳索最省力的绕法.
【答案】
【解析】由图知,该装置是水平使用的一组滑轮组,如果要使得最省力,那么尽可能让更多的绳子段数来承担重物,此图最多可以有三段绳子承担重物,所以如图所示。
◆13.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A与桌面间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的滑轮是_______(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这种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答案】动滑轮 便于读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由图可知,拉动滑轮时,物体与滑轮一起运动,因此该装置时动滑轮。图中动滑轮拉动物体A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位置固定不动,方便读数,根据动滑轮特点可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相等,便于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Δ强化题系列
◆14. 如图所示,滑轮A是 滑轮,若地面对物体的阻力是200N,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N,可使物体匀速移动。
【答案】动 ;100.
【解析】
(1)A滑轮可以随物体一起向前移动,所以A是动滑轮;
(2)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所以F拉=f=200N,对物体的拉力有两段绳子承担,所以F=0.5F拉=0.5×200N=100N,故答案为:动;100。
◆15. 如图所示,用200N的拉力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A所受摩擦力的4倍,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摩擦,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
【答案】80N
【解析】根据题意知,用200N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设F为拉力,F1为绳子拉物体的力,则F=f+F1,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F1=4f,则F=f+F1= f+4f=5f=200N , 计算得出f=40N,则F1=4f=4×40N=160N,
因为是同一根绳,所以B受拉力=160N/2=80N, 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等于B受拉力为80N
◆16.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G=30N的物体用最省力的方法匀速提升10m.
(1)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的绕线.
(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大?
(3)不计摩擦、绳重,实际拉力 F1=12N ,动滑轮的重 G动 为多少?
(4)不计摩擦、绳重,用此滑轮组提起 G'=114N 的重物,实际拉力 F2 为多少?
【答案】(1)如下图 (2)绳端移动的距离为30m; (3)动滑轮重为6N;
(4)拉力的大小为40N;
【解析】(1)先将绳子的一段固定在动滑轮上,依次绕定滑轮和动滑轮,可知由三段绳子承担总重,为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3×10m=30m(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3)动滑轮重: G动=3F1−G=3×12N−30N=6N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4)拉力: F2=13(G'+G动)=13(114N+6N)=40N (滑轮组中拉力的计算)
◆17.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G/N | 钩码升高高度h/m | 测力计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
甲 | 0.98 | 0.2 | 0.98 | 0.2 |
乙 | 0.98 | 0.2 | 1.02 | 0.2 |
丙 | 0.98 | 0.2 | 0.55 | 0.4 |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即可)
答: ;
【答案】 (1)能省力;(2)改变力的方向;(3)费距离;(4)使用机械不省功.
【解析】(1)在丙中,拉力,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
(2)在乙中,拉力,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乙的距离为,丙中的距离为0.4,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
(4)不用机械所做的功,
使用定滑轮做的功,
使用动滑轮做的功,
;,可见使用机械不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