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 )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矿泉水 B、蒸馏水 C、酸雨雨水 D、生理盐水
3、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
A、氧气 B、氩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4、用托盘天平称取5g某药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则需要 ( )
A、继续添加药品 B、添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D、取走部分药品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A B C D
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煤燃烧发电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可作高能燃料 B、氦气可以填充飞艇
C、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8、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 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开启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磺
9、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组装仪器。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⑦②③①④⑤⑥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⑤⑦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②④⑥⑤
10、玉树地震当晚从广州赶赴灾区的消防官兵发生 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 )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11、(4分)从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氦气、⑤水蒸气 五种气体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用序号填空。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
(B)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也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
(C)盛大节日可以用来充气球的是__________;
(D)能够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12、(5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等火柴_______________时再将铁丝插入盛 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3)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
13、(5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
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
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及实验探究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14、(12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二氧化锰,其起____________作用。
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c”或“d”)。
(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15、(8分)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装置D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__________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⑷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资 料】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石蜡的熔点30-70℃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