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
1.一张试卷放在水平桌面的,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A.0.1帕 B.1帕 C.10帕 D.100帕
2.图1所示的生活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3.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连接正确的是
4.将一根金属导体拉长后,它的电阻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下列操作不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A.用抽气机给密封的易拉罐抽气,易拉罐变瘪
B.将两个吸盘紧贴在一起后,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来
C.将空易拉罐密封后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D.装满水的瓶子侧壁有个小孔,瓶盖盖紧时水不会流出
6.新鲜的鸡蛋在水中是下沉的,当它变质后会漂浮在水面上,鸡蛋变质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A.鸡蛋的质量 B.鸡蛋的体积
C.鸡蛋的密度 D.鸡蛋受到的浮力
7. 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3所示。则关于两种液体密度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以上都有可能
8.如图4所示,两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且p甲>p乙。现将A、B两球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且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待静止后,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A、B两球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VA<VB,ρ甲>ρ乙 B.VA=VB,ρ甲<ρ乙
C.VA>VB,ρ甲>ρ乙 D.VA<VB,ρ甲<ρ乙
二、填空题(共23分)
9.电压是使导体中自由电荷 (1) 形成电流的原因,在家庭电路中,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压为 (2) 伏,它与家中的空调是 (3) 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10.压强表示 (4) 的物理量。1标准大气压 (5) 75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除了温度和湿度以外,还有 (6) 。
11.1.5×10-3米3的水的质量为 (7) 千克。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3千克的水,如果用此杯子盛酒精,则酒精质量一定 (8) 0.3千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已知ρ酒精<ρ水)
1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伏,10秒钟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库,电流为 (9) 安,其电阻为 (10) 欧。当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则该导体电阻为 (11) 欧。
13.家里卫生间洗手盆下方的下水管弯成“U”形,如图5(a)所示,这是利用了 (12) 原理;当盆中有水流下时,因为A处的液体压强 (13) B处的液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所以水会由A处流向B处;若下水道堵住了,可以用如图5(b)所示的搋(chuai)子用力抽几下来疏通管道,其中运用了 (14) 的知识。
14.如图6(a)所示的玻璃杯底面积为0.02米2,内盛有0.1米深的水,将一木块横置于杯口,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15) 牛;若把木块取下,竖直地放入该杯中如(b)图,则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16) ,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将 (17) (以上两格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把同一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如图7所示。则:液体的密度
ρ甲 (18) ρ乙;;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F甲(19) F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20) p乙。(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中曾验证过 “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的说法。做法是:取口香糖内的“锡纸”,用剪刀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如图8(a)所示,将该“锡纸”两端封闭紧贴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上,不一会儿“锡纸”从中间最窄的部分开始燃烧起来,如图8(b)所示。
①锡是导体,将锡纸的两端直接接入电池正负极,就会造成 (21) ,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② 分析图8(a)可知,ab段的电阻(22) bc段的电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 请根据这个实验现象,提出一个猜想 (23) 。
三、作图题(共6分)
17.如图9所示,重为4牛的物体静止在水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受到的浮力。
18.在图10所示的电路图的Ο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要求闭合电键S,两灯均能发光。
图9 图10
四、计算题:(共27分)
19.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为4.9牛,求物块的体积。
20.在图11(a)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1(b)所示。
① 电流表的示数I=__________安。
② 求电源电压U。
③ 若电源电压不变,要使电路中的电流变为原来的一半,用电阻R2替换R1,求R2的阻值。
21.一个底面积为0.01米2的轻质容器内装有2.5×10-3米3的酒精,深度为0.3米。(已知ρ酒=0.8×103千克/米3)求:
① 酒精的质量m。
② 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③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图12
22.如图12所示,质量均为6千克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甲、乙竖放在水平地面上。
① 若甲的密度为6×103千克/米3,求甲的体积V甲。
② 若乙的底面积为6×10-3米2,求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③ 若甲的密度和底面积为4ρ和2S,乙的密度和底面积为
5ρ和S,为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___________(选填“高度”、“体积”或“质量”),并写出选择以上截取部分的理由。
五、实验题(共18分)
23.图13(a)(b)(c)所示的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该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 (1) 研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 (2) 的关系。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是0.5牛,请在图13(a)中的弹簧测力计上用笔画线标出指针的位置(3) 。图14中 (4) (选填“A”“B”)图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很大。
24.“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目的(5)
所测物理量(6) (以上两空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当研究了石块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后,还需要选用 (7) 进行多次实验,在这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8) 。
25.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若干节干电池、电键、(9) 、电流表、电压表和若干导线。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10) 状态,电流表应该 (11) (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在电路中;在实验中,通过改变 (12)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26.小明洗莲子时发现,莲子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在杯底,他想知道莲子的浮沉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 选一颗在水中沉底的莲子,放在某液体中静止后如图15(a)所示。再将它放置到另一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15(b)所示,此时莲子处于 (13) (选填“漂浮”或“悬浮”)状态。
由此,他猜想物体的浮沉可能与 (14) 有关,为此他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中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物块 | 物块质量(g) | 物块体积(cm3) | 液体 | 液体质量(g) | 液体体积 (cm3) | 现象 |
1 | 甲 | 90 | 100 | A | 220 | 200 | 上浮至液面 |
2 | B | 200 | 200 | 上浮至液面 | |||
3 | C | 160 | 200 | 下沉至底部 | |||
4 | 乙 | 270 | 100 | D | 1360 | 100 | 上浮至液面 |
5 | E | 260 | 200 | 下沉至底部 | |||
6 | F | 200 | 200 | 下沉至底部 |
(a)分析比较 (15) 的相关数据及现象可得:当 (16) ,物体上浮至液面。
(b)分析比较 (17) 的相关数据及现象可得:当 (18) ,物体下沉至底部。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
理 化 试 卷
物 理 部 分(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 1.B 2.C 3.D 4.A 5.C 6.B 7.C 8.A |
二、填空题 (共23分) | (每格1分) 9.定向移动。 220。 并联。 10.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 大于。 (海拔)高度。 11.1.5。 小于。 12.0.2。 60。 60。 13.连通器。 大于。 大气压。 14.19.6。 变大。 不变。 15.小于。 等于。 小于。 16.①(电源)短路。 ②大于。 ③导体横截面积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多。(合理均可以) |
三、作图题 (共6分) | 17.作用点、大小、方向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3分 18.一个电表1分。 3分 |
四、计算题 (27分) | 19. V物 = V排 1分 =F浮/ρ水g 1分 =4.9牛/(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 1分 =0.5×10-3 米3 1分 |
20.① 0.3 1分 ② U = I R1 1分 =0.3安×10欧=3伏 1分 ③ I2=1/2I=0.5×0.3安=0.15安 1分 R2=U/ I2 1分 =3伏 /0.15安=20欧 1分
| |
21.①m=ρV 1分 =0.8×103千克/米3×2.5×10 3米3=2千克 1分 ② p=ρgh 1分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352×103帕 1分 F=ps=2.352×103帕×0.01米2=23.52牛 1分 ③ F=G=mg=2千克×9.8牛/千克=19.6牛 1分 p=F/S 1分 =19.6牛/0.01米2=1960帕 1分 | |
22.①V甲=m甲/ρ甲 1分 =6千克/6×103=1×10 3米3 1分 ②F乙=G乙 =m乙g=6千克×9.8牛/千克=58.8牛 1分 p乙=F乙/S乙 1分 =58.8牛/6×10 3米2=9800Pa 1分 ③体积 1分 ∵ m甲=m乙,m甲=m乙,则G甲―ΔG甲=G乙―ΔG乙 又∵ S甲>S乙 ∴ p甲 <p乙 不行 1分 如果截去相同的高度 ∵h甲 ∵S甲>S乙, ∴ 又∵h甲<h乙,ρ甲<ρ乙 ∴ p甲可能等于p乙 可以 1分 (只要分析过程合理均可) | |
五、实验题 (共18分) | 23.定量。 它排开的那部分液体所受的重力。 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正确。 A。 24.不相同。 相同。 不同物质。 得到普遍规律。 25.不同导体。 断开。 串联。 串联干电池的节数。 26.漂浮。 液体的密度(液体种类)。 1或2或4。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或5或6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