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二中 李节本
江某某,男,17岁,高二学生,沉默寡言,基本遵守学校班级管理制度,但学习成绩较差,沉迷于游戏,偶尔彻夜不归家,有行为,有骗家长钱的行为并与家里关系紧张。
刚进班的时候,由于他比较守纪律,我并没有多留意他。直到那次他因借口买学习用品,骗了家里300多块钱,舅舅打电话来跟我反映情况,我多方打探,才发现他有以上问题。他这个年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危机就是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如果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就会使个人的方向迷失,所作所为与自己应有的角色不相符合,最后演变的结果,可能是退缩,可能陷入堕落,也可能在适应困境时学到一些不当的异常行为。因此我决定好好找他谈谈。
孙子兵法中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是我决定先掌握他的一切材料再行动。我马上进行了家访,从中我了解到,初中时他就有骗家里钱去的行为,这次可说是再犯。他平常在家什么话都不说,对爸爸妈妈的责骂也是不出声对待。但对弟弟很关心。父母及舅舅对他很是失望,这次更加剧了他与家里的矛盾。另外,我还了解到他除了平时玩玩网络游戏,没其他爱好,在学校跟同学相处较好,有几个朋友,并有强烈的读大学愿望。
以上看来,他还是有关心人的一面,也关心自己,知道要考大学。我决定从这里开展谈话工作。我刚跟他聊天的时候,只要提起父母和舅舅,他就不吭声。而谈及弟弟,他就很多话,他希望弟弟不要像他一样,成绩能好点。我抓住这点,频繁找他谈话,总不提骗钱的事,也不说父母的事,而以很关心弟弟的态度来跟他谈,这样下来,经过三四次,他愿意跟我沟通的事情就多了很多。我从他口中知道,他父母文化程度都较低,不懂地如何教育子女,尤其是其父亲,脾气暴躁,对待孩子只会用粗暴的打骂方式,多次打骂他且愈演愈烈,严重伤害了他的人格和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的心理,使父子关系非常紧张。他还有个舅舅,是家里经济的支持者,因此很多时候也会管教他,并且也以很粗暴的方式对待,所以,他觉得家庭让他压抑,觉得恐惧,与其讨骂不如不说话,因此经常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上网。家里只有弟弟才理解他,知道他的心,他乐意跟弟弟做伴,希望弟弟好。我劝说他,弟弟也是希望哥哥过得开心,这样下去弟弟肯定也是很担心的,真要为弟弟好,就必须要改善家庭气氛,尽量缓解家庭矛盾。我又从家里人对他考大学这事的看法说起,其实家人很关心他,一直在问我考大学注意事项,只要他能考上,家里再困难也是会供他的。他乍一听很惊讶,似乎觉得父母这么关心他不可能,我肯定了这点,他好象有了些触动。我抓住时机,跟他说应当多跟家人沟通,不要把自己关起来,其实沟通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他当即表示会试试。事实证明,父亲生日那天,他把当面不好意思送的祝福话,用电话表达了,可见,他还是有改变的。之后,我话访了解,原来糟糕的父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彻夜不回的现象没有了,他本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至于骗钱的事,由于他是个自尊心较强的人,在班上我从来不提,留足余地给他。他后来主动找我谈了这件事情,并且把花掉的钱也跟我一一说明了,并表示以后绝不再犯。我当场表扬了他。在学习上,我采取鼓励帮助的办法。我总是搜些相关的高考信息给他,加强他对大学的渴望。同时针对他文科弱的问题,对他进行“知识扶贫”。我决定尝试“降低要求,增强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方法并召开了“不让一个同伴掉队”的主题班会,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帮助他,他数学底子好,语文很差。我派各科代表针对其辅导的内容留作业,帮助他批改。针对语文科,我跟科任商量有针对性地加大了他的作业量和辅导时间。我也常利用午休或周六为其对所教内容提前进行辅导。这样他每天都有事可做了。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忙碌的学习、发言,当他有了新成绩的时候,我及时表扬他,给他信心,并且还让他做数学的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以此增强他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最后的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南农大,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对他的家人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惊喜。相信上大学以后,他会更加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学生。
如果有人问“当一个好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但我内心身处感触最深的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离开了爱,一切教育无从谈起。但这种爱,这种情感绝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 而采取的暂时的感情投资。它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如果师生间建立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常想:这么多淳朴的学生,我怎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导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出现了成功的曙光。细想江某某同学转化的过程,我觉得我所做到的以下几点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1、教师要与后进生真诚相处,要爱他们,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样能够学好。
2、后进生的转化是长期性的工作,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后进生的前进很难一劳永逸,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 、教师要给后进生营造转化的空间,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转变的时间,鼓励他们,关心他们。
4、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艺术,实现教育创新,它更需要我们教师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