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者彼得·圣吉出版了 《第五项》一书,论述了“21世纪各类组织的竞争是学习的竞争”,强调“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就等于死亡”,并提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来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一、以建立共同愿景为引领,深入挖掘系统内的强大驱动力。一个团队只有建立了共同愿景,才能使全体人员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使个体乐于为团队奉献、为组织奋斗。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相统一的“共同愿景”,使全系统每一名成员从内心渴望学习、渴望提高,为建设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持久动力。
二、以强化团队学习为依托,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教育体系。团队学习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方式。团队学习必须以一个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为保证,才能激发员工的学习力,培养出弥漫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为此,我们以搭建新型教育培训架构为载体,着力创设适应团队学习的新机制,不断强化团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三、以改善心智模式为先导,着力实行精细化的管理革新。心智模式是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方法和进行决策的依据和准则。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认知水平,而且影响人们如何采取行动。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努力改善心智模式,激发系统活力,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实现自我超越为动力,充分激发系统人员的创造性张力。自我超越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只有每个个体和单位都具备实现自我超越的强烈愿望,全市系统才能实现持续性、跨越性发展。为此,我们从建立“导学、助学、督学”三项机制入手,最大限度推动自我超越的实现。
五、以开展系统思考为推手,不断把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引向深入。系统思考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运用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努力实现“柔”管理、加大“硬”投入、提升“软”实力。
从“学习”到“学习型”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型”,但意义非同寻常,内涵更深了、要求更高了,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最鲜明的特征,也就是说,把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作为全党的共同责任,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
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当前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重点抓四个环节。
环节一坚持科学理论武装
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只有思想理论上先进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学习型党组织的本质特征,也是与一般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抓住政治理论学习这个核心,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深入学习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离开科学理论武装,脱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环节二把握先进学习理念
把握先进学习理念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我们党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但重视学习的政党并不等于就是学习型政党。具有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是学习型党组织体现时代性的内涵要求,也是从传统重视学习的政党向现代学习型政党转变的重要标志。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基础,是各级党组织保持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强大动力和基础。学习是一种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式,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把掌握先进的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作为整个构建活动的切入点,既要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又要积极借鉴当代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论,拓展传统的学习内涵,树立全党学习、团队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推进研究学习、团队学习、创新学习、科学学习的新方式,营造党内崇尚学习的环境氛围,激发全党的学习动力,真正使学习成为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党员的精神追求,实现党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没有先进的学习理念,缺乏科学的学习能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背离了时代要求。
环节三增强发展创新能力
增强发展创新能力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在学习中认识规律,在学习中寻求发展,在学习中实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环节所在。有人认为,只要认真组织好党内学习,就是建设了学习型党组织;只要掌握了先进的学习理念,就能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学习只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绝不是终极目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各级党组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过程,转化成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使党组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学习”意识,倡导“行动学习”方式,打造“知行统一”平台,追求“学以致用”效应,坚持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使学习的过正成为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缺乏认识规律和发展创新的能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失去了实践意义。
环节四健全科学的学习机制
健全科学的学习机制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保证。党组织的学习能力与党内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具有科学完善的学习机制,体现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学习制度,是学习型党组织的制度形态,也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体现。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有些地方往往停留于增加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阵地的层面,这样,尽管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学习的功效难以持久发挥。学习是一种“软文化”,需要借助硬性的制度和机制的力量才能发挥持久的效应,因此,制度和机制建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围绕实施“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内理论学习制度体系;要积极探索把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干部选任依据的有效做法,进一步完善用人导向机制,健全述学、评学、考学、督学制度,把学习与考核、学习与使用、学习与晋升紧密结合起来;要认真落实抓学习、促学习的领导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机制,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学习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可能因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而半途而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为核心,以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为基础,以增强发展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健全制度和机制为保障。只有把这四个重点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党内学习不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真正在理论武装头脑、科学指导实践、促进科学发展、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模式
建设学习型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和造就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干伍为重点,以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勤政廉洁、人民满意的局机关为目标,以构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负重奋进、清醒有为为支撑,确立“终生学习、学以致用、学用兼长”的学习理念,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点
(1)通过机制建设,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我们要加大职称管理和各项培训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竞聘制,激发全局员工的积极性。
(2)通过局新型文化建设,形成学习氛围,“改善全局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一个看待旧有事物的特定的思维定势,它是决定团队发展的关键因素。心智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性格和智商、情商、逆境商几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新型的局机关文化来优化全局员工的心智模式,创新思维。
(3)通过共同价值观的整合,“建立共同的愿景”。 “共同的愿景就是人们心中的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对于集体而言他来源于价值观的整合,来源于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管理的基础是由、机制、文化和管理理念构成,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观的认同,价值观是人的行为动力和行为方向,人本管理为价值观的多元化提供契机,但文化管理必须提倡:尊重多元价值观,整合主流价值观。
(4)建立各项制度,实现团体学习,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团体学习是一种集体的,把潜在团队智慧变成现实的团队智慧”。要实现这一转变,我们主要通过管理模式、制度机制、专门培训等方式来进行。团队学习要建立在“共同的愿景”和“自我超越”的基础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步骤和计划
(一)学习内容
1、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六大精神和、省、市、区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以及重大决策,学习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学习经济知识。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学习国际经济和WTO规则等涉外经济知识。通过学习,使局机关干部进一步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掌握更多的经济知识,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学习法律法规。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和重要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通过学习,熟悉本机关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增强法制意识,廉政勤政,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4、学习业务知识。根据局机关、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组织局机关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学习行政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开展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教育,促使机关干部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