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进口量逐渐加大,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国内石油的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从2003至2015年期间,国内共建成八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近3千万立方米,单罐容积以十万立方居多。随着储罐越来越多,此类储罐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纵观国内外,已发生过多起油罐起火的案例,因此,此类储罐的火灾给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原油的特性及外浮顶储罐的结构介绍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g/cm 3
,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6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外浮顶储罐属于常压储罐,正常储存时,原油紧贴浮盘,原油液面随钢制浮舱式浮盘上下升降,罐壁与浮盘之间密封圈有油气挥发,常见的外浮顶原油储罐有1万、2万、5万、10万立方。
2.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特点
由于受到雷击、静电及硫化亚铁自燃等因素影响,外浮顶储罐浮盘与罐壁之间的密封处逸散的可燃气体被点燃,引起密封橡
胶燃烧,火灾初期会出现密封圈点式局部或圈形带式燃烧,处置不当会出现卡船、沉船形成全液面燃烧,如果长时间没有扑灭,还会造成沸溢、喷溅,形成立体火灾。
3.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类型
3.1密封圈局部点式燃烧:浮盘边缘与罐壁板之间有约250mm 的环形间隙,此间隙是油罐浮盘上下运行的需要,同时也是油罐散发油气的主要通道。为了阻止油气蒸发,必须依靠密封装置来减少油品的蒸发损失,然而密封装置并非绝对密封,仍然会有部分油气挥发至空气中,当受到雷击、静电及硫化亚铁自燃等因素可能会发生燃烧、爆炸。火灾初期,一般是密封圈局部点式燃烧,火势较小,如果发现及时并处置得当可迅速完成扑灭火灾。
3.2密封圈线型带式燃烧:如果密封圈局部点式燃烧处置不及时,火势将扩大为整个密封圈带式燃烧,此时人员就很难实施登顶灭火,此时需借助储罐自身的消防设施或移动消防力量处置。
3.3浮盘倾斜卡船燃烧:当着火罐冷却保护不均匀,罐体发生变形或者固定泡沫设施喷洒泡沫不均匀,均易导致浮船单边卡船。此时浮盘一部分在液面上,一部分在液面下,如图所示,形成部分敞开燃烧,部分在局部空间内燃烧,喷洒的泡沫无法有效覆盖整个液面,火灾经常复燃,增加灭火处置难度。
浅析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扑救方法
■乔都助 顾东虎 宁波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研究中心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通过对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特点及火灾类型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储罐火灾扑救的成功经验,梳理出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扑救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以后的储罐类火灾扑救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外浮顶储罐;火灾扑救;原油
3.4浮盘沉船全液面燃烧:当由于灭火救援失误或者其它原因导致浮盘沉船,密封圈局部着火扩大为全液面燃烧,尤其当直径较大的储罐发生全液面火灾时,给灭火指挥、消防设备、后勤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5防火堤与全液面立体燃烧:由于灭火处置时间持续较长,储罐底部的水累积增多形成水垫层,经过长时间的热波作用,水垫层沸腾气化,瞬间抬高液位,造成油品沸溢喷溅,形成地面流淌火和全液面立体燃烧。
4.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扑救方法
4.1登罐灭火: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方法就是调集约8至
10人,穿好个人防护设备后,每人手提2只干粉灭火器,快速登顶集合,按照2人一组分别从着火带的两头推进,依次进行,当着火带缩小至闭合点时,推进的速度适当放缓,最后一组需彻底扑灭明火,另外需留守一人于罐顶平台继续观察。铺设泡沫管线灭火就是调集4至6人,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后,每人手提2盘水带登顶,利用罐顶平台泡沫竖管三分水或二分水装置敷设双干线泡沫管线,由消防泡沫车供应泡沫,两支泡沫逐步从两边泡沫覆盖,当泡沫覆盖至闭合点时,推进速度须放缓,以防止密封圈油气高温复燃,明火扑灭后,需留守一人于罐顶平台继续观察。
85
X I A O F A N G J I E 2016年第12期
4.2启动固定消防设施灭火:当密封圈着火进一步扩大,且现场条件不利于人员登顶灭火时,须优先启动固定消防系统灭火,按下泡沫系统启动按钮后,要在泵浦出口确认有泡沫产生后方可将泡沫打至浮盘密封圈。火灾扑灭后再持续喷射泡沫一段时间冷却,防止复燃,同时也应启动喷淋系统,做好罐壁冷却。如果固定泡沫系统功能异常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时,需及时调集泡沫消防车利用半固定泡沫系统管线喷洒泡沫灭火。
4.3使用移动消防设施灭火:当固定泡沫灭火装置损坏而无法使用时,需依靠移动消防力量实施灭火,对于扑灭大型油罐火灾时,应首先计算消防物资总量(水、泡沫)是否满足扑救需求,若不满足则需调集足够物资,避免无意义的投入带来的资源浪费。消防设备要使用大功率、大流量,要在较短时间内,将泡沫集中投放到罐顶并保证满足泡沫灭火强度,据国外扑救大型储罐火灾成功案例分析来看,在保证满足灭火强度的情况下,投送泡沫的水炮一般控制在2至4台为宜,同时罐壁的冷却确保无死角。如果发生沸溢造成流淌火时,则需使用泡沫先扑灭流淌火后再集中力量扑救储罐火灾。
4.4结合工艺处置灭火:当液位较低,喷洒的泡沫受烟气、辐射热的影响,灭火效率降低,需要注入的泡沫量加大,同时罐壁由于受到火焰的烘烤,易造成罐壁变形,此时可以输入同质油品提升液位,降低泡沫喷射口与浮盘之间的距离,提高泡沫的灭火效率。另外新注入的油品也可以有效降低罐内的温度,延迟沸溢的时间。如果罐内的温度仍然偏高,可采取油品进出平衡实现降温。当出现浮盘倾斜卡住的情况时,倾斜的浮盘与罐壁间形成封闭空间,泡沫又很难覆盖该区域,明火在此空间内持续燃烧且不易被人察觉,经常出现火灾扑灭后复燃的情况,给灭火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此时可以通过注入同质油品来提升液位,当液位提升后将浮盘淹没时,可按照全液面火灾实施灭火。
5.结语
从以上外浮顶原油储罐火灾扑救方法的研究分析来看,储罐火灾的扑救耗时、耗力,而初期火灾的扑救相对较容易,所以储罐火灾的扑救要以“救早、救小”为目标,各单位应围绕此目标展开工作,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定时演练,定期检查并确保消防泡沫系统完好,储备合理数量的灭火药剂等。
系构成,同时灵活的运用高层建筑安全体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出发,建立高层防火安全对策,在技术上需要完善防火安全硬件系统,在建造高层建筑物时充分重视防火问题,并且赋予真正的实际行动;在管理方面上,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防火安全问题要做到权责分明,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所有高层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完善应急措施,将高层防火问题真正的解决。
4.结束语
在本文中,我们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角度出发,从
高层建筑物火灾特点、高层建筑物的火灾成因及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对策等几个方面分析,希望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防火工作的进行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炳龙.高层建筑大厦防火安全浅析[J].安全管理,2005(2):30-31
[2]吴龙标,卢结成,陆法同等.电气火灾产生的机理[J].中全科学学报,1998,8(3):25-28
[3]张晔.浅析高层住宅建筑的防火特点[J].山西建筑,2008,34(31):205-206
(上接第58页)
办理有关审批手续,针对未经审批擅自施工的单位,应依法追究责任,令其在规定期限内补办相关手续,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消防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问题,火灾事故的发生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人员伤亡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务必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力度,结合施工期间常见的消防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有效排除各类消防隐患,全面保障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董向东.浅析建筑消防设施安装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安防科技,2008(09):45-47.
[2]谢树彩.关于高层建筑消防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415.
[3]张建波.高层建筑消防安装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162
[4]徐会斌,刘春凤.浅谈建筑消防设施施工的若干通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225.
(上接第59页)
放在复杂的环境状况之中,加强中队人员实战化演练过程中实装、实地的全程拉动演练,适当的设置一些偏、难、累环节磨练[8]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各基层消防中队应当树立中队取下就是训练场的观念,把业务训练体能训练等从中队场内训练固定模式中出来,把人员拉到辖区有很大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的现场中去,实地进行训练。例如消防超远距离供水操,应当在充分了解中队训练大纲规程的基础上,适时的组织进行辖区主干道,偏远交通状况复杂地区,缺水地区等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模拟训练,强化基层消防中队指挥员对各类操法应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宗盛.消防作战单元实战化练兵探讨〔J.学院学报,2015,31(12):27-30陈志昂.消防实战化训练工作的改革探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11:65-67.
[2]张学魁.张家明.美国实体火灾消防训练的研究与解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10:948-952.
[3]程崇文.关于提高消防灭火救援能力的相关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4,11:230-230.
[4]罗彦鹏.关于消防实战化训练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0:7-8.
[5]廖奇.谈实战化训练环境对消防灭火救援能力的提升[J].学院学报.2012,12:3-3.
[6]杜凡.新形势下消防实战化训练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0-13.
[7]石海鹏.刘圣阳.提高消防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对策研究[J].学院学报.2011,06(08):16-18.
[8]赵辉.马亚宾.浅谈提升基层消防灭火救援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11):280-281.
(上接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