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设置及常见题型
2、分析学生实用文阅读答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3、结合文本掌握答题要领,提高答题得分率
【教学重点】
掌握答题要领,重点突破,提高答题得分率
(一)考纲要求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四个层面的能力要求。
(二)命题意图
首先,当下,我们每天面对繁杂而不断更新的信息,新闻、科普文章是基本的阅读文体。
其二,碎片化阅读趋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阅读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那么,怎样整合信息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就显得迫切。
其三,我们已进入读图时代,除了传统的文字阅读外,图表阅读、数据阅读以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形式已普遍进入人们的生活。
学会从非连续混合性文本中筛选、整合、获取必要的有用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三)文本特点
1、从文体特征上来说,多数属于论述类文本,但很少是用同一种表达方式呈现的文本。2—4个文本或论述,或说明,或叙述,但都会围绕同一话题进行。字数1000—1100字。文本特点概括地说有以下四点:
a.主题一致
b.图文并存
c.时代感强(内容)
d.思维多次转换(读图与读文,概括与分析)
2019年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是非连续性文本。所谓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是以间断性的内容信息符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文本,它很重要的特点,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表达方式来阐述中心话题。
年全国1卷”实用类非连续文本阅读”的三则材料皆为广泛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内容均围绕“中国的量子通信研究”这一主题展开,量子通讯技术方面,我们国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让学生有所知晓,意义重大。
材料一来自《人民日报》, 是一则消息;
材料二来源于国内专业性很高的《自然》杂志,是一则外国作者撰写的人物通讯;
材料三取材于《参考消息》,是来自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为一则新闻评论。它是紧贴时事热点、关注时代社会的内容,都来自权威主流媒体,但又不局限于往年高考的素材范围,是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表达方式来介绍与量子通信有关的人、事,是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
2019年非连续文本阅读材料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论述文)
材料二,《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图表+文字;说明书)
材料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文件的去酸与修复》(科普文章)
中心: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
(四)命题形式
1、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二道单选题(6分)和一道简答题(6分),共12分。
第4题是一道单选题。题干大多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019年1卷的题干是“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考查点是对多则材料相关信息的梳理、解读,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第5题单选题,题干多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难度比前一题大。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概括。
第6题是主观简答题,6分。多是分析原因、依据,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者写出启示。
2、二道选择题考查任务有所侧重。第4题侧重考查对单则材料的信息筛选,第5题侧重考查对多则材料的信息整合以及对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2019年全国2卷A项涉及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考查。
主观题不再像过去试卷中有评价、探究题,而是分析概括题。大多是谈看法、对策。
【近5年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一览表】
年份 | 考查内容 | 考查方式 | 考查重点 |
2019 | 文物保护(1)、大桥建设(2)、 志愿服务(3)(议论材料) | 选择题(2道);简答题(1道);必考题,12分。 |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科普文章、论文、新闻类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的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包括读图;议论+说明+图表+记叙 人物传记类主要考查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传主的事迹和人格魅力、探究文本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对问题的理解。 |
2018 | 量子技术(1)、知识产权(2) 互联网+图书出版(3) | 选择题(2道,3分+3分);简答题(1道,6分);必考题,12分。 | |
2017 | 频道运营(Ⅰ卷)、垃圾分类(Ⅱ卷)、文化遗产(Ⅲ卷) | 选择题(2道,3分+5分);简答题(1道,4分);必考题,12分。 | |
2016 |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Ⅰ卷)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Ⅱ卷) 《一代通儒顾炎武》(Ⅲ卷) | 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 |
2015 | 《朱东润自传》(Ⅰ卷) 《将军赋采薇》(Ⅱ卷) | 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
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主要内容;分析比较文本资料,综合归纳,写出探究结果。整合多种信息,得出结论。
(六)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能力要求
1.快速阅读能力
(1)有快速阅读的意识、习惯。
(2)阅读时专注投入
(3)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勾画、抓关键句等)
2.准确全面概括的能力
3.准确读图能力
4、比较分析能力。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
1、先读主观题,然后读标题。心中有任务,通过标题明话题。
2、读文本,抓中心。提取每则材料的核心信息。
3、理关联,找异同。明确各则材料的侧重点、关联点。梳理相同、相反、互补的信息。
(八)选择题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选项“切片”,标关键词。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点。
第三步:两相比对,确定正误。
选择题有常见的9大命题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
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
(九)主观题解题要领
第一步,审题,明方向。
第二步,读文,巧筛选。检索筛选(搜寻、锁定、分辨、提炼)。
第三步,整合,求规范。
1、找到关键信息,提取关键词,选取相异角度,合并同类信息。
2、化具体描述为抽象,归纳、提炼关键词。
3、遇到反面描述问题现象时,应转换为从正面入手,正面回答。
4、追求每条答案的句子结构、句式的一致。
5、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个数。
复习建议:
1、充分利用《三维设计》;
2、练好近3年的全国卷试题;
3、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等内容抓住重点讲授。
4、人物传记用4节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