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2015—2016学年我校语文、数学和英语老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本次学习分为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老师们在网络研修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率100%。校本研修为线下活动,而作为学校的管理员和本次活动的负责人,遵循活动的学习要求,组织参加学习的老师进行校本研修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一、 选取题材,布置任务。
我校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及老师们的特点,选取了《PPT的教用》这一题材。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召开了领导小组和科级组长会议,由各科级组长为负责人,布置了研修计划、活动安排及担任主题教学的老师等内容。结合每周的校本教研时间进行学习,讨论等,并按时提交资料,再由研修小组进行检查和汇总。
二、 按时开展,做好记录。
1)理论知识的学习。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写好研修计划和做好活动记录。在学习过程中,每人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的方法,学会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课件制作,我们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来说,技术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微课的路在于与学科结合,内容结合。虽然我们教学资源还很有限,微课、翻转课堂的使用暂时还很难,但信息时代的变革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适当的加以尝试,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它,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2)观摩教学,交流研讨。
执教的老师是语文老师,她所展现的课堂融合了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体现了PPT在教学的运用和实效。通过学习,老师们进一步感悟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最佳整合离不开三个关键。关键之一是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些与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关键之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语文教学服务,后者才是要实现的目标。课件制作再生动再形象,如果不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那也是的本末倒置、徒劳无功的。关键之三是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跳跃,放飞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让课堂更美妙,学生的个性化也得到了塑造。通过校本研修活动,参与优秀课例资源分享,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要,对老师的帮助很大。
三、 总结收获,体会良多。
经过一段的学习观摩,交流讨论,老师们都受益匪浅,感言良多。大家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有利的学习工具。所以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将结合本次的校本研修培训,在以后的工作中,转变思想,进一步熟悉各种新技术、新观念,投身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实践,为信息技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