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P50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上)、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下)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旧知中已经包含了下面两种特殊情况,一个是三位乘数中间有0的,另一个是积末尾有0的。在三下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对位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这些都为学生基于旧知探索发现新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或失败情感,树立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归纳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准备:前置性小研究、PPT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课前两分钟:
课前计算练习小组长出示:
45×12=
先估算再笔算,想想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1.学生练习。
2.汇报交流。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5,乘得的数45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表示45个十)
3.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教师揭题:(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那如果老师把题目改成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们还有信心挑战吗?)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145×12=
1.在进行笔算之前请大家先估一估,看看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
指明学生回答自己的估算方法。
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的估算方法吗?(你是怎么估的?)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145×12的准确值,该怎么计算?
2.根据引学提纲尝试计算。
145×12=
引学提纲:(算一算,想一想)
(1)在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巡视学生的尝试做题情况,并收集典型的算法,包括书写规范的、正确的,还有各种错误资源等。)
(2)板演。
师:大家都算完了吗?(算完了)你能跟大家说说你的算法吗?
生:我先用2×145=290,再用1×145=145,最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倾听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听明白他的说法了吗?还有什么补充或者建议吗?
生:我觉得应该把1×145=145改成10×145=1450
师: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那个1是在十位上,代表1个十而不是一个一。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问:你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转过来问刚才说错的同学:“你现在还坚持刚才的想法吗?”
师:真是一个虚心学习的孩子,那现在老师帮你把它改过来好吗?(好)
师: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宝贵的学习资源(可以握手)
3.小组交流。
师:廖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手指着5):这个5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而不是写在个位或百位上呢?
师:请和你的同桌或者前后桌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
哪个同学愿意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展示学生作品,并请他说说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第二个乘数的1和第一个乘数的5相乘所得的积要写在十位上呢?(学生回答之后不要急于做点评,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说,例如:感谢你的积极发言,还有哪个同学也来说说你的想法?等,力求突破算理,为后面的总结作好铺垫)……(第二个乘数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第一个乘数的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10乘5就等于50,所以5就应该写在十位上。……)
5.师:同学们不仅会做而且会说,让廖老师很是佩服!现在哪个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多让几个学生说)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小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数学大师们的总结成果吧!
归纳小结: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所得的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大家觉得在笔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6.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之前我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家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7.回顾反思:
听了刚才××交流分享,你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
师:如果都没有,那么接下来就是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同学们拿出达标练习卡,先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三、达标检测:
1.做一做。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答案。
师:全部做对的同学给自己打上一个满意的100分!
2. 数学门诊(课本第50页第8题)
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出错,错在哪里?帮他改正过来。
师:小小啄木鸟,医术真高明!哪个同学能帮这些患者找到病因?请你来!
师:你们真了不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记上一个漂亮的100分!
3.解决问题(课本第50页第9题)
师: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知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当回小会计,帮学校图书管理员算一算学校添的新书需要花多少钱?
完成,集体订正。
4.先估算,再笔算。(拓展延伸)
46×205= 182×47= 27×142=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解决了许多相关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145×12=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