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别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 级 班 专业 考试课程名称 统计学基础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核形式:闭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阅卷签字 |
得分 |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抽样平均误差是( A )。
A.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B.总体参数的标准差
C.样本变量的函数 D.总体变量的函数
3.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C )。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6.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 A )。
A.基础环节 B.中间环节 C.最终环节 D.必要补充
二、多项选择题
1.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ABCE)。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和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2.次数分配数列(ACDE )。
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
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3.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ABCE )。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4.调查单位是( CD )。
A.需要调查的总体 B.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
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D.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E.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三、判断题
1.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
2.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3.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调查。 (√)
4.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
4.抽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
四、填空题
四、填空题
1.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与 样本单位数 成反比关系,与 总体标准差 成正比关系。
2.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时称为 显著相关 ,时称为 高度相关 。
3.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 离散变量 和 连续变量 两种。
4.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全面调查 和 非全面调查 两种。
5.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叫 统计标志 ,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叫 统计指标 。
五、简答题
1.统计指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态;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3)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某企业年底商品结存总额的数列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为什么?
答:时点数列。
因为该数列特点是:
(1)数列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2)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不可以相加;
(3)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系 别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1.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件进行质量检测,其中一等品有38件,要求:
(1)计算这批产品一等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95.45%(=2)的可靠程度对该批产品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解:(1)抽样平均误差
(2)
估计合格品率区间为:
2.从某学校参加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考试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考试成绩(分) | 60以下 | 60-75 | 75-90 | 90以上 |
学生人数(人) | 25 | 20 | 35 | 20 |
解:
75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的范围为:
3.某农贸市场三种农产品零售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农产品 | 基期 | 报告期 | ||
零售价(元/公斤) | 销售量(公斤) | 零售价(元/公斤) | 销售量(公斤) | |
大白菜 | 1 | 1000 | 0.8 | 1200 |
牛肉 | 20 | 60 | 18 | 80 |
小黄鱼 | 18 | 50 | 20 | 40 |
解:
零售价格总指数
销售量总指数
系 别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日加工零件数(件) | 工人数(人) |
60以下 | 5 |
60-70 | 9 |
70-80 | 12 |
80-90 | 14 |
90以上 | 10 |
解: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的标准差
因为0.169>0.161,所以乙车间工人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具有代表性。
5.已知:
要求:
(1)计算变量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2)建立变量与变量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解:(1)计算相关系数:
(2)设配合直线回归方程为:
与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