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地层层序律,并分析该定律在确定地层相对年代和认识地壳发育历史方面的意义
1.第一问:在地壳发展史中,伴随着各种岩层的产生,在不同地震年代,各种岩层形成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新老地层。一般情况下,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称正常层位。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2.第二问:地层层序律可以推断两新老地层之间所夹地层的年代;或根据不整合关系,结合地层层序律推断地层年代。总之,对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是通过与地层层序律所确定的标准剖面进行对比实现的,如果出现地层间断,则可推断其地壳的升降活动。
二、略
三、何谓地层划分?何谓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的意义何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是什么?
1.第一问:确定地层上下顺序,并划分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的过程
2.第二问:对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时代的比较
3.第三问:略
4.第四问:
1)地层划分依据: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
2)地层对比依据:古生物化石
四、如何判断特定地层的形成环境?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构造历史?
1.第一问:运用“凭古论今”分析法,综合沉积物的后生变化情况,通过对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和结构、特殊矿物的研究,可确定各种海陆相沉积相,并与当时海陆分布、地信、气候等情况联系起来绘成古地理图,就能还原古地理环境。
2.通过地层层序律,可确定一个构造旋回,即一个构造层;通过区域性的不整合可区别不同构造层,再结合海陆分布、生物演化、岩浆活动等可确定构造阶段,进而推断构造历史。
五、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并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的影响。
地质年代 | 地质阶段 | 影响 |
太古宙 | 陆核形成 | 使陆壳局部地区向稳定方向发展 |
元古宙 | 吕梁运动、晋宁运动 | 陆核进一步扩大,形成古地台,出现沉积 |
早古生代 | 加里东阶段 | 地槽活动频繁,沉积加剧,出现板块运动,形成联合古陆雏形 |
晚古生代 | 海西阶段 | 陆地面积扩大,联合古陆形成 |
中生代 | 印支阶段、燕山阶段 | 构造运动频繁,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环太平洋褶皱带 |
新生代 | 喜马拉雅阶段 | 板块进一步运动,形成现代板块构造格局 |
地质年代 | 伟大事件 |
太古宙晚期 | 原核生物出现 |
中元古代 | 真核生物出现,藻类及菌类繁盛 |
新元古代 | 真核生物出现 |
早古生代 | 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 |
晚古生代 | 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蕨类植物繁盛 |
中生代 | 爬行动物、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的出现与灭绝, |
新生代 | 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繁盛;第四纪,人类诞生! |
地质年代 | 气候变化 |
新元古代 | 南华纪大冰期 |
早古生代 | 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但在奥陶纪末期出现一次短暂冰期 |
晚古生代 | 由于陆地面积扩大,泥盆纪时出现明显的气候分异现象 |
中生代 | 三叠纪初气候较干燥,之后逐渐向温湿转化,气候分带现象很明显 |
新生代 | 青藏高原的隆起造就了北半球不同以往的环流——季风;第四纪出现冰期与间冰期交替的现象 |
地质年代 | 中国海陆分布格局 | 主要矿产 |
早古生代 | 中奥陶世后期,华北地台海退,南部与扬子地台部分相连,扬子地台与华夏地台对接碰撞,形成一条加里东造山带;柴达木地块与阿拉善地块对接,祁连地槽隆起 | 寒武纪在古陆边缘形成磷矿,中奥陶世海侵达最高潮,形成石灰岩;中奥陶世后期,华北地台海退,山西一带形成石膏 |
晚古生代 | 发生多次海侵,但总体上陆地不断扩大。扬子地台产生大规模裂隙,产生峨眉玄武岩,华北与塔里木、西伯利亚地台对接,华北、西北大规模海水退却 | 泥盆世海侵在古陆边缘沉积铁矿,南方沉积锰矿。华北地台沉积铝土矿,全国煤层广布 |
中生代 | 印支运动以后,从侏罗纪开始,中国基本结束南海北陆格局,形成一片广袤的;燕山运动造成东西分异形成 | 由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形成大量石油、天然气等可燃性矿产,如大庆油田。燕山运动引起频繁的岩浆活动,形成环太平洋内生金属成矿带 |
印支运动 | 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连成一片,向西又连接巴颜喀喇和三江、滇西,基本结束南海北陆的分布格局 |
燕山运动 | 形成古昆仑山,古秦岭横贯东西,对分隔南北古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形成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显示出更为明显的东西分异。西侧为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川鄂盆地,东侧为环太平洋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带 |
新构造运动使日本列岛与中国间的距离逐年靠近,青藏高原隆起,使北半球形成不同以往的环流形式——季风。由于板块碰撞和俯冲,还造成内部断裂运动增加,如泰山等地一直上升,华北平原一直下降等。
十一、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1.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主要是哺乳动物
2.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处于喜马拉雅构造阶段
3.第四纪大冰期,呈现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的现象,并造成植被带迁移和海平面升降
4.第四纪沉积物和矿产:沉积物多数未胶结,保存完整,厚度不深,沉积类型复杂,以陆相沉积为主,其最大特点是有大面积黄土分布。
十二、人类演化阶段:古猿阶段、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
第六章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1.矿石:岩石中的有用矿物,即能被现代工业技术水平利用
2.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能满足当前工业要求的矿石分布区
3.品味: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4.矿产: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5.金属矿产:用于工业上提取金属物质的有用矿物资源
6.非金属矿产:工业上不用于提取金属物质的有用矿物资源
7.能源矿产: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电磁能或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