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对本公司员工及外来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明确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及安全活动的要求,合理开展各种安全活动,以满足本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级人员及外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管理,以及本公司各级安全活动的开展。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等资源的配备。
3.2 综合办公室是本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公司的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对培训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安全培训教育档案。
3.3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实施,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由生产车间负责实施,三级安全教育按企业职能划分实施。
4 程序
4.1 培训需求分析,需求的来源:
①风险评价的结果
②法律法规的要求
③安全标准化的要求
④安全生产专业技术的要求
⑤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
⑥外来人员与其他方面的要求。
4.2 培训的组织实施,每年年初由综合办公室编制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车间等相关部门负责协助实施。
4.3 管理人员培训
4.3.1 各级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由综合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列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统一安排实施。
4.3.1.1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由部门组织的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每年进行再培训。
4.3.1.2 其他管理人员、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由综合办公室按照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4.4 从业人员培训
4.4.1 全员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是全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基础工作,按以下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①综合办公室会同生产车间等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②新进员工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可与三级安全教育结合进行
③每年再教育时间不少于20学时
4.4.2 新进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72学时。
4.4.3 复工、转岗人员由所在部门负责实施教育培训,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脱岗1年以下的员工,重返岗位前,应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脱岗1年以上(含1年)的员工,重返岗位前,应进行部门(车间)、班组二级安全教育。
②发生工伤事故的员工,康复后重新工作前,应进行复工教育后方可回岗工作。
③员工在本部门内转岗前应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转为特殊工种时应按规定参加专业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分配到岗,再接受班组级安全教育。
④在部门间进行调动的员工,应由接受部门进行部门(车间)、班组二级教育后,方可上岗。
4.4.4 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由综合办公室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持证情况和生产的实际需求,编制培训计划,报厂长审批后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应接受由部门组织的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取得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
4.4.5 在有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综合办公室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5 其他人员培训
4.5.1 外来施工人员初次进入公司时,应由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发放出入证。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所在现场的管理部门实施进入现场的安全教育。
4.5.2 对外来参观或办事人员的安全培训,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实施安全教育。
4.6 日常教育与活动
4.6.1 各部门、车间应开展安全活动,作好基本功训练。各级领导应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并做好安全活动记录,使职工自觉的遵章守纪,履行安全职责,确保生产安全。
4.6.2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公司的年度安全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部门、车间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明确负责人,管理部门、车间应按计划开展安全活动。
4.6.3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至少进行2次,每次1学时,可利用班前班后会的时间,采用技能培训、专题讨论、参观、观摩、竞赛等形式开展。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至少进行1次,每次2学时。
4.6.4 厂长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部门负责人或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综合办公室每月对安全活动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作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依据。
4.6.5 车间大修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大修,综合办公室应配合主管部门和检修单位,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确保检修安全。
5 教育内容
5.1 新进人员三级教育内容
5.1.1公司级: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护措施等。
5.1.2 部门(车间)级:本部门(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及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等。
5.1.3 班组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注意事项;有关事故案例等。
5.2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4)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修和保管知识
(5)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
(6)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7)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
(8)安全风险管理知识
5.3 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
(1)学习国家和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
(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5.4 外来人员培训内容
(1)有关法律法规
(2)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3)风险管理要求
(4)安全注意事项
(5)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6 相关记录
6.1 《培训需求调查表》
6.2 《年度安全培训、活动计划》
6.3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登记表》
6.4 《转岗、复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6.5 《外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6.6 《安全生产培训/活动记录表》
培训需求调查表
填写部门 | 填写日期 | 需求 |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 | ||||
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
操作规程 | ||||
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 ||||
物料MSDS | ||||
安全设备、设施、工具、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维修和保管知识 | ||||
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安全生产知识 | ||||
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 | ||||
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 | ||||
安全风险管理 | ||||
其他: |
年度安全培训、活动计划 年
序号 | 日期 | 内容/方式 | 参加对象 | 负责人 | 课时 | 地点 | 培训人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日期: 日期: 日期: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登记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培训日期 | 课时 | 培训内容 | 授课人 | 考试成绩 | 上岗证书 | 备注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文化程度 | 岗位 | ||||||
培训级别 | 培训内容 | 授课人 | 培训课时 | 考核情况 | 签名 | |||||
部门(车间)安全教育 | ||||||||||
班组 安全教育 |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文化程度 | 岗位 | ||||||
培训级别 | 培训内容 | 授课人 | 培训课时 | 考核情况 | 签名 | |||||
部门(车间)安全教育 | ||||||||||
班组 安全教育 |
序号 | 姓 名 | 单 位 | 事由 | 培训教育 | 备注 | |
日期 | 成绩 | |||||
日期 | 年 月 日 | □培训人/□组织人 | ||||||
地点 | 参加对象 | |||||||
内容 | ||||||||
单位/部门 | 参加人员签名 | 联系电话 | 单位/部门 | 参加人员签名 | 联系电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