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新的学习理念是( ABCD )
2.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 ABCD )上下工夫?
3.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应当是( ABCD )
4.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主要包括(ABCD )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 ABCD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理想: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2.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5.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
2.大学生应当树立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4.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什么?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4)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和人民、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
1.为什么说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历史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多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的。
(2)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无谓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3)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其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艰苦奋斗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4)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情,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5)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2.大学生应当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的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3)维护祖国统一。(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做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努力学习掌握党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及相关法律,为推动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4)增强国防观念。(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主要有: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追求。)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理想》(节选)作者: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请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对任何人的一般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特殊作用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只简单回答出要点,没有展开论述,只得一半分数;展开论述的部分可参考每一要点所在那段文字)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包括( BCD )
2.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正确的说法有 ( ABCE )
3.人生的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现代人要有健康的心理,应加强心理修养。加强心理修养的主要途径有: (ABCDE )
4. 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说过:“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有有奉献才能有索取。这种观点认为,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 CDE )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ABCDE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3.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4.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5.道德修养: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错误的人生观主要包括哪些?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错误的人生观主要包括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
它们共同的特征是:
其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的影响。
2.人生价值的内涵是什么?人生价值的评价必须坚持的四大原则是什么?
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的评价必须坚持的四大原则: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5.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
1.大学生应当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和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是互相伴随、相互统一的。(2)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3)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4)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5)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4)正确认识享受个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徐本禹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2年暑假前往贵州支教,2003年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8月结束贵州支教生涯,回校继续深造。2006年12月15日徐本禹作为一位国际志愿者离开中国远赴非洲津巴布韦支教。在徐本禹离开中国之前,动情地说:“贵州,是我永远的牵挂!”
洪战辉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现为河南省保护未成年人委员会办公室辅导员。2006年被评为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曾在湖南怀化学院上学。在家庭屡遭变故的情况下,十多年来克服重重困难,自立自强,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带着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边求学边打工。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理论,谈谈大学生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答案要点: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
2.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 ABCDE )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包括( ABCDE )
4.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 ABC )
5.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ABCDE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
2.社会公德: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和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3.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4.爱情: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感情。
5.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的要求是什么?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的要求:(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哪些?有关行政拘留处罚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有关行政拘留处罚的具体规定有: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的性质,区分为5日以下、5日至10日、10日至15日,并规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行政拘留适用的细分体现了对人身自由的处罚的慎用。
3.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有哪些?
(1)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愿协商的,可以申请调解。(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依法具有终局法律效力的裁决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提起诉讼。
4.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主要有哪些?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包括:(1)《治安管理处罚法》(2)《集会示威法》(3)《环境保》(4)《道路交通安全法》(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5.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需要着重抓好哪些环节?
(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
1.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应该怎么做?
树立正确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好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包括哪些?劳动者义务包括哪些?
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此我们不能聘用您。
请用所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的有关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参: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2001年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纲要》不仅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提出“诚信”,而且在职业道德要求中,再次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7-8章、结束语)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ABCD )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BCD )
3.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基本观念包括( ABCD )
4.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 ABCD )
5.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就要( ABC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思维方式: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3.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的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4.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
5.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哪几项?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5)深化司法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2.我国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的特征:(1)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的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保障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3.国家制度是什么?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哪些?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6)基本经济制度等
4.国家机构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哪些?
国家机构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包括(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3)。(4)军事委员会。(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7)人民和人民
5.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哪些?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哪些?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
1.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社会经济权。
文化教育权。
特定主体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遵守和法律。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
2.青年一代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应该怎么做?
(1)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底。
(2)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青年一代要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要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金某、杨某两人原同在云台大岛养殖场从事水产养殖,2000年5月至9月间杨某多次从金某处购买鱼饲料,在支付部分款项之后,余款l0068元一直未付,在金某的多次催要下,杨某出具了欠条一份,双方约定于2000年底付清。到期后,杨某以饲料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给付余款,金某在催要无果的情况下于2005年1月向提起诉讼。
经开庭审理后认为,依照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金某于2005年1月向提起诉讼,超过了诉讼时效,丧失了公力救济权,遂依法判决驳回了金某的诉讼请求。根据上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诉讼时效期间从何时开始计算?本案中应如何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参:
1.因为“双方约定于2000年底付清。到期后,杨某以饲料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给付余款”,所以该诉讼时效期间应从2000年底开始计算。
该诉讼时效期间应为2年,从2000年底到2002年底。
2.(1)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
(2)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3)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
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以下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
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法》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
(4)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