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第16课 探寻新航路 | 主备人 | 何书青 | 使用人 | 张国山、孙靓 | 课型 | 新授课 | ||||||||
三维 目标 | 知 识 与 技 能 |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及时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 | |||||||||||||
过 程 与 方 法 | 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不同影响。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几位航海家 | |||||||||||||
难点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
教法学法 | 教法 |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史料结合教学法、合作探究 | |||||||||||||
学法 |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地图 | ||||||||||||||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课时 安排 | 1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 导入 | 展示世界地图。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了解世界地图为探寻新航路知识做铺垫。 | |||||||||||||
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课堂 小结 | 探究一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同时开辟新航路的条件也已具备。”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探究二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出示世界航海图,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新航里开辟的过程。 主要分为四个人物及相关经历:迪亚士,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海洋这个之间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愈加丰富,对各个和海洋增加了了解;横跨大洋的贸易往来使世界市场初露端倪……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刘宗绪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通过材料及课本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但同时也带来了殖民掠夺、扩张、侵略,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了灾难。 |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 通过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四位航海家的航海时间、支持者、路线。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
板书设计 | |
作业布置 | 习题检测卷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