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优化设计的意义和任务
2.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等基本概念
3.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4.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分类
结构优化设计的意义和任务
结构优化设计,广义地讲,包括结构的可行性、总体布局、结构设计、施工方案等,所有环节都存在方案优化问题。应首先考虑和分析被设计的结构所应具备的功能,根据功能要求和客观条件决定结构类型、拓扑结构和所用材料,可以进行方案比较,存在择优问题,目前主要依靠工程人员的经验和创新思维。在决定结构类型、拓扑结构和所用材料后,即可利用优化技术求得材料最省、造价最低或某种性能最佳的设计方案,主要是数学和力学问题,也是目前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结构优化设计是整个工程设计中的一个特定局部问题,它根据一定的力学计算方法和规范要求进行运算以寻求最优解;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不仅是结构优化技术本身的改进,而且还依赖于力学和设计理论的不断提高。
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等基本概念
1.设计变量
任何结构设计方案中,总是由若干参数为代表,这些参数中有些是根据工程要求事先给定而不能改变的(如桥的跨度),这些在设计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参数称为预定参数;另一些参数可以随设计方案的变更而改变(如桥的构件尺寸,材料),这些代表设计方案,在设计中可调整变化的基本参数,称为设计变量。
2.设计向量和设计空间
如果决定结构设计方案的设计变量有N个,它们的集合所组成的列阵
称为设计向量,N为设计变量的数目。
N维向量可以用N维空间的一个点来代表,记为,由于的各个元素为非负,这些点必然落在N维空间的第一象限内,所有的可能设计方案的点构成N维空间的一个子域,即的一部分,称为结构的设计空间,它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可能的设计方案,称为设计点。若N=2,设计空间就是平面的第一象限,方便用图示讲解。
3.约束
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这些条件称为约束。可以分为:(1)结构静力分析中的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案、物理条件,动力分析中运动方程,称为性态方程;(2)结构及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称为应力约束或位移约束;(3)根据规范或材料规定的构件截面尺寸,最大最小尺寸,最大坡度等,称为尺寸约束。结构的反应和构件的尺寸都随设计变量的改变而变化,它们是设计变量的函数,称为约束函数,在数学上,约束就是这些函数的取值范围,从而构成约束方程。
按约束性质也可以分为性能约束(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和侧面约束(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按数学表达式分为等式约束(设计曲面)和不等式约束(在设计曲面某一侧,可行域)
从约束函数的特点,尺寸约束一般可以直接用设计变量表示,是设计变量的显函数;而性态约束中的结构反应却需要根据设计向量算出,因而是设计变量的隐函数。
4.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也称评价函数,在满足所有约束的条件下,要求最优方案能使结构的某种属性(约定广义性能指标)为最佳,这个目标可是结构的总重量最小、总造价最低、承载能力最大等。这个约定广义性能指标同样也是设计向量的函数,优化设计时判别设计方案优劣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目标函数。也称为评价函数。
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1.组合向量空间的数学模型(整体提法)
在优化设计中,随着结构方案的改变,设计变量和结构反应也在变。一般地,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中可能包含性态变量,一般数学模型中可以采用设计向量和性态向量的组合向量
而问题转化为求,使目标函数,并满足约束。
2.设计向量空间的数学模型(常用形式)
求设计变量,使目标函数,并满足不等式约束(应力约束、位移约束和几何约束),所得就是优化设计方案。
3.其他数学模型
具有分布参数的结构优化设计,多目标结构优化设计,两相优化法,基于可靠性结构优化法,结构模糊优化设计等属于数学规划范畴;力学准则法,形式上没有明显的目标函数,实际上利用力学准则寻求最小体积或最小重量设计等。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分类
目前主要分两大类:力学准则法和数学规划法(其中包括:直接搜索法、解析搜索法、序列逼近法、特种规划法和不确定规划法)。
力学准则法:主要是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和应变能,实现等强度和等应变能密度状态,达到结构最轻的目标。算法比较简单,收敛快;缺点是难于适应多种性态约束,仅适用于简单问题。
直接搜索法:不需要求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导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计算函数比较困难或不可能的情形,逻辑结构简单,直观性强,易程序化;但迭代收敛慢、计算工作量大。
解析搜索法:就是利用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导数来指导搜索方向,如梯度法等。
序列逼近法:把复杂的规划问题用一系列简单的规划问题来趋近,如线性规划逐次逼近非线性等。
特种规划法:几何规划法、动态规划法,一般指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为正定多项式。
不确定性规划法:考虑载荷、结构抗力和目标函数中包含随机性和模糊性因素的规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