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年高考数学文科试题解析版(全国卷II)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40:03
文档

2010年高考数学文科试题解析版(全国卷II)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A)(B)(C)(D)C.(2)不等式<0的解集为(A)(B)(C)(D)【解析】A(3)已知,则(A)(B)(C)(D)【解析】B:(4)函数y=1+ln(x-1)(x>1)的反函数是(A)y=-1(x>0)(B)y=+1(x>0)(C)y=-1(xR)(D)y=+1(xR)【解析】D(5)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为(A)1(B)2(C)3(D)4【解析】C: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知识。
推荐度:
导读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A)(B)(C)(D)C.(2)不等式<0的解集为(A)(B)(C)(D)【解析】A(3)已知,则(A)(B)(C)(D)【解析】B:(4)函数y=1+ln(x-1)(x>1)的反函数是(A)y=-1(x>0)(B)y=+1(x>0)(C)y=-1(xR)(D)y=+1(xR)【解析】D(5)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为(A)1(B)2(C)3(D)4【解析】C: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知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

(A)    (B)    (C)    (D)

C .

(2)不等式<0的解集为

(A)    (B)    (C)  (D)

【解析】A 

(3)已知,则

    (A)(B)(C)(D)

【解析】B: 

(4)函数y=1+ln(x-1)(x>1)的反函数是

(A)y=-1(x>0)     (B) y=+1(x>0)

(C)  y=-1(x R)    (D)y=+1 (x R)

【解析】D

(5)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 则z=2x+y的最大值为

(A)1         (B)2       (C)3        (D)4

【解析】C: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知识。

当时

(6)如果等差数列中,++=12,那么++•••…+=

(A)14     (B) 21      (C) 28        (D) 35

【解析】C:本题考查了数列的基础知识。

(7)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则

(A)                     (B) 

(C)                     (D) 

【解析】A: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思即求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

(8)已知三棱锥中,底面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垂直于底面,=3,那么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B) 

(C)                       (D) 

【解析】D: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的线与面、面与面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过A作AE垂直于BC交BC于E,连结SE,过A作AF垂直于SE交SE于F,连BF,∵正三角形ABC,∴ E为BC中点,∵ BC⊥AE,SA⊥BC,∴ BC⊥面SAE,∴ BC⊥AF,AF⊥SE,∴ AF⊥面SBC,∵∠ABF为直线AB与面SBC所成角,由正三角形边长3,∴ ,AS=3,∴ SE=,AF=,∴ 

(9)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

(A) 12种       (B) 18种       (C) 36种         (D) 54种

【解析】B:本题考查了排列组合的知识

∵先从3个信封中选一个放1,2有3种不同的选法,再从剩下的4个数中选两个放一个信封有,余下放入最后一个信封,∴共有

(10)△ABC中,点D在边AB上,CD平分∠ACB,若= a , = b , = 1 ,

= 2, 则=

(A)a + b    (B)a +b        (C)a +b     (D)a +b

【解析】B: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

(11)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三条棱AB、CC1、A1D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有且只有3个                    (D)有无数个

【解析】D: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

∵到三条两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以三条直线为轴,以正方体边长为半径的圆柱面上,∴三个圆柱面有无数个交点,

(12)已知椭圆C:(a>b>0)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k>0)的直线于C相交于A、B两点,若。则k =

(A)1     (B)      (C)      (D)2

【解析】B:,∵ ,∴ , ∵ ,设,,∴ ,直线AB方程为。代入消去,∴ ,∴ ,

,解得,

(13)已知α是第二象限的角,tanα=1/2,则cosα=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

(14)(x+1/x)9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_________

【解析】84:本题考查了二项展开式定理的基础知识

∵ ,∴ ,∴ 

(15)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准线l,过M(1,0)且斜率为的直线与l相交于A,与C的一个交点为B,若,则p=_________

【解析】2: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设直线AB:,代入得,又∵ ,∴ ,解得,解得(舍去)

(16)已知球的半径为4,圆与圆为该球的两个小圆,为圆与圆的公共弦,,若,则两圆圆心的距离            。

【解析】3:本题考查球、直线与圆的基础知识

∵ ON=3,球半径为4,∴小圆N的半径为,∵小圆N中弦长AB=4,作NE垂直于AB,∴ NE=,同理可得,在直角三角形ONE中,∵ NE=,ON=3,∴ ,∴ ,∴ MN=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中,为边上的一点,,,,求。

【解析】本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基础知识。

由与的差求出,根据同角关系及差角公式求出的正弦,在三角形ABD中,由正弦定理可求得AD。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析】本题考查了数列通项、前项和及方程与方程组的基础知识。

(1)设出公比根据条件列出关于与的方程求得与,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中求得数列通项公式,可求出bn的通项公式,由其通项公式化可知其和可分成两个等比数列分别求和即可求得。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ABC-ABC 中,AC=BC, AA=AB,D为BB的中点,E为AB上的一点,AE=3 EB

   (Ⅰ)证明:DE为异面直线AB与CD的公垂线;

   (Ⅱ)设异面直线AB与CD的夹角为45°,求二面角A-AC-B的大小

【解析】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及异面直线所成角与二面角的基础知识。(1)要证明DE为AB1与CD的公垂线,即证明DE与它们都垂直,由AE=3EB1,有DE与BA1平行,由A1ABB1为正方形,可证得,证明CD与DE垂直,取AB中点F。连结DF、FC,证明DE与平面CFD垂直即可证明DE与CD垂直。

(2)由条件将异面直线AB1,CD所成角找出即为FDC,设出AB连长,求出所有能求出的边长,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所求的边长可通过解三角形求得。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由M到N的电路中有4个元件,分别标为T,T,T,T,电源能通过T,T,T的概率都是P,电源能通过T的概率是0.9,电源能否通过各元件相互。已知T,T,T中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的概率为0.999。

(Ⅰ)求P;(Ⅱ)求电流能在M与N之间通过的概率。

【解析】本题考查了概率中的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及事件的概率,(1)设出基本事件,将要求事件用基本事件的来表示,将T1,T2,T3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用基本事件表示并求出概率即可求得p。(2)将MN之间能通过电流用基本事件表示出来,由互斥事件与事件的概率求得。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f(x)=x-3ax+3x+1。

(Ⅰ)设a=2,求f(x)的单调期间;

(Ⅱ)设f(x)在区间(2,3)中至少有一个极值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题考查了导数在函数性质中的应用,主要考查了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及函数与方程的知识。(2)求出函数的导数,在(2,3)内有极值,即为在(2,3)内有一个零点,即可根据,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1与双曲线C:相交于B、D两点,且BD的中点为M(1.3)

(Ⅰ)(Ⅰ)求C的离心率;

(Ⅱ)(Ⅱ)设C的右顶点为A,右焦点为F,|DF|·|BF|=17证明:过A、B、D三点的圆与x轴相切。

解析】本题考查了圆锥曲线、直线与圆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直线过点(1,3)及斜率可得直线方程,直线与双曲线交于BD两点的中点为(1,3),可利用直线与双曲线消元后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找出a,b的关系式即求得离心率。

(2)利用离心率将条件|FA||FB|=17,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即可求得a,则A点坐标可得(1,0),由于A在x轴上所以,只要证明2AM=BD即证得。

文档

2010年高考数学文科试题解析版(全国卷II)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A)(B)(C)(D)C.(2)不等式<0的解集为(A)(B)(C)(D)【解析】A(3)已知,则(A)(B)(C)(D)【解析】B:(4)函数y=1+ln(x-1)(x>1)的反函数是(A)y=-1(x>0)(B)y=+1(x>0)(C)y=-1(xR)(D)y=+1(xR)【解析】D(5)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为(A)1(B)2(C)3(D)4【解析】C: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知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