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3
二、2009-2011年获利能力指标分析4
三、2011年同行业比较分析8
四、总结及建议12一、公司简介
江铃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率先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制造轻型卡车,成为中国主要的轻型卡车制造商。1993年11月,公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并于1995年在中国第一个以ADRs发行B 股方式引入外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福特”)现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作为江西较早引入外商投资的企业,江铃凭借战略合作伙伴----福特的支持,迅速发展壮大。1997年,江铃/福特成功推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中外联合开发的汽车----全顺轻客。公司吸收了世界最前沿的产品技术、制造工艺、管理理念,并以合理的股权制衡机制、高效透明的运作和高水准的经营管理,形成了规范的管理运作。目前公司建立了研发、物流、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等符合国际规范的和运行机制,成为中国本地企业与外资合作成功的典范。公司产品有“全顺”汽车、“凯运”轻卡、“宝典”皮卡、“宝威”多功能越野车,这些产品已成为节能、实用、环保汽车的典范。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福特全顺汽车,在中高端商务车、城市物流客货两用车等市场,一直稳步增长,成为中国高档轻客市场的主力军,中高端轻客市场同类柴油商用车销量第一。公司自主品牌的江铃“JMC”宝典皮卡、凯运及JMC轻卡系列的销量连续占据中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2008年元月,集当代国际轻客最先进技术于一体、性能卓越的福特新世代全顺,在全国上市,强大的动力、轿车化的设计及先进功能配置、达到欧4超低排放标准、出众的驾驶性能,引领中国轻客市场“轿车化、安全化、柴油化、环保化”新主流,使江铃在中国高档轻客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率先建立现代营销体系,构建了遍布全国的强大营销网络。按照销售、配件、服务、信息“四位一体”的专营模式,公司拥有近百家一级经销商,经销商总数超过600家。公司海外分销服务网络快速拓展,海外销量高速成长,是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出口商,并被商务部和国家认定为“国家整车出口基地”,江铃品牌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两家商用车出口品牌之一。江铃以顾客为焦点,采用福特在全球实施的服务 2000标准模式,贯彻JMC Cares江铃服务关怀体系,全力追求服务过程品质,顾客服务满意度评价在福特全球企业中居于前列。优质的营销、健全的网络和快速、完备的顾客服务,成为江铃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驰名商标, 江铃汽车树立起中国商务车
领域知名品牌的形象。
公司建立了ERP 信息化支持系统,高效的物流体系实现了拉动式均衡生产;建立了JPS 江铃精益生产系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推广NOVA-C 、FCPA 评审,运用6sigma 工具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节约成本,荣获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十佳先进企业称号。全顺车以优异的品质连续三年荣获福特全球顾客满意金奖,被评为2006、2007、2008年度中国最佳商用车。在与供应商共赢的发展理念下,公司借鉴福特Q1评审模式完善供应商评价,优化整合供应体系,成为国内率先通过TS16949一体化管理审核的汽车企业。
通过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江铃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江铃股份产品开发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为了把公司做强做大,江铃人正寻求更宽广的发展视野,力争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二、江铃汽车2009年—2011年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1、销售毛利率
23.5
2424.52525.5
2626.5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销售毛利率从2009年开始成下降趋势,尤其
2、营业利润率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营业利润率2011年比2010年1.32%。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通过报表分析可以发现经营利润提高了所以导致了营业利润率下降,更深之分析是因为管理费用提高了,要控制管理费用的控制。
3、总资产收益率
2009年2011年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2011年和2010年比2009年总资产收益率分别高出了0.61%、2.51%。总资产收益率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又一个非常有用的比率,是另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通过报表可以看出,该指标提高是因为利息支出相比前两年增加导致提高,总资产收益率越高,资产进行经营管理效益越高。
4、净资产收益率
2009年2010年2011年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2011年、2010年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 3.79%、6.13%。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通过财务杠杆原理分析可以看出,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之所以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2.34%,是因为总资产收益率下降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
5、每股收益(利润表)
2009年2010年2011年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每股收益指标呈上升的趋势,2010年、2011年分别比2009年上涨了0.76%、0.95%。每股收益,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收益与股份数的比率。
通过上述指标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2009年开始至2011年该企业明显呈上涨的趋势。通过报表看出,营业收入中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占了100%,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主营业务成本由于营业收入的上升小于了业务量的上升幅度,净利润呈稳定发展的趋势。是因为三项费用明显呈上涨的趋势,尤其是三项费用中的管理费用2011年分别比2009年、2010年上升了10.31%、34.82%,分析原因有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使其上升,例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造成、或者是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等等。在这里我们应该建议改公司在2012年加强对公司的管理费用使用,使其控制在良好的范围使公司在盈利方面持稳定有序的发展。
三、江铃汽车2011年同行业比较分析
1、销售毛利率
10
20
30
江铃汽车
宇通客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江铃汽车的销售毛利率指标分别高于宇通客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6.51%、13.46%、12.8%。销售毛利率是企业获利的基础,单位收入的毛利越高,补偿各项期间费用的能力越强,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通过各个企业的利润表发现,在期间费用中各单位的期间费用中管理费用费用占了很大比重,所以企业应该努力控制成本的管理,加强公司管理效率。
2、营业利润率
5
10
15
江铃汽车
宇通客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江铃汽车的营业利润率相对于宇通客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明显高了3.76%、9.74%、8.62%。营业利润作为一种净获利额,比起销售毛利是更好的说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通过图表我们也能发现江铃汽车在汽车行业之中还算可以的,主要是该公司的营业收入高于其它各个公司,营业成本相对于其他公司控制的较好,使得其盈利水平也控制的很好。 3、总资产收益率
20
40
60
江铃汽车
宇通客车福田汽车
金龙客车
通过上面图标可以看出,江铃汽车的总资产收益率明显低于宇通和福田,分别差16.39%、35.21%。说明企业的资产及资金运动低于其他两个企业,资产管理和运营效率较低,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低。所以可见,该单位的资产总体管理相对于其他两个企业有些薄弱了,所以在次应该加强的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保持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4、净资产收益率
10
20
30
江铃汽车
宇通客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
在上图标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分别于宇通客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的差额分别是21.41%、11.44%、24.86%。销售净利润越大,资产净利润越大;资产周转率越大,资产净利率越大;而资产净利率越大,则净资产收益率也就越大。在者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就越好。 5、每股收益
0.5
1
1.5
2
2.5
江铃汽车
宇通客车福田汽车
金龙客车
通过上面图标可以看出,该企业的每股收益与宇通客车、福田汽车、金龙客车的差额分别是0.1%、1.62%、2.14%。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利润与股份数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 比率越高, 表明所创造的利润就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每股收益就是税后利润,股份数是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先从税后利润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股东的利息。
通过上述指标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公司2011年的各项指标在同行业企业中明显处于较有利的地位。获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获利能力是
四、总结及建议
通过江铃汽车2011年各指标分析之后,发现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还是蛮好的,驰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还是要对该企业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1、更加努力的提高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努力增加销售数量
来提高销售毛利率。
2、加强成本方面的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管理的技术、方法、手
段,应努力降低和节约成本,加强该公司固定成本管理和存货。
3、提高公司的营业利润率,特别是三项期间费用的管理,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控
制,减少各环节的费用支出,公司还应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来进行成本控制。
4、公司应该更加提高总资产效用率,主要是提高息税前利润额、其他业务利润、
投资收益等的控制,力争降低资产平均占有额。
5、要关注商品成本的变动,降低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