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读懂彼此的心》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44:35
文档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读懂彼此的心》教案

2020年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行为习惯:能主动理解家人,能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寻求相互理解。2.知识技能: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3.过程方法:通过与家人交流,了解家人的故事,理解家人的个性,知道自己与家人、家人与家人之间的异同;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的理解和体会,在他人的分享中,发觉自己家中类似的爱。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心理解和体会家人,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似乎批评和
推荐度:
导读2020年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行为习惯:能主动理解家人,能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寻求相互理解。2.知识技能: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3.过程方法:通过与家人交流,了解家人的故事,理解家人的个性,知道自己与家人、家人与家人之间的异同;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的理解和体会,在他人的分享中,发觉自己家中类似的爱。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心理解和体会家人,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似乎批评和
2020年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1.读懂彼此的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行为习惯:能主动理解家人,能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寻求相互理解。

2.知识技能: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

3.过程方法:通过与家人交流,了解家人的故事,理解家人的个性,知道自己与家人、家人与家人之间的异同;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的理解和体会,在他人的分享中,发觉自己家中类似的爱。

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心理解和体会家人,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似乎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与家人交流,了解家人的故事,理解家人的个性,知道自己与家人、家人与家人之间的异同;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的理解和体会,在他人的分享中,发觉自己家中类似的爱。
课前准备1.器材:家人闪光卡。

2.写一写与家人相处过程中的“不愉快”以及相关感受。

3.完成练习册《小小调查员》表格。

4.课件: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引入:

“我的不愉快”

1.多媒体展示:“我的不愉快”

(罗列学生课前写下的“不愉快”以及相关感受)

2.谈话引入:原来,在我们和谐的家庭生活中有这么多不愉快,在你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与家长之间发生的不愉快?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罗列))

3.师:你知道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吗?

预设:

学生A:家长不理解我们。

学生B:我们在成长,在发生变化,以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不能接受了。

观看视频。

全班范围内交流。

通过罗列“我的不愉快”指导学生梳理自己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悦和矛盾,指导学生审视问题,为下一教学活动做铺垫。
活动一:

“孩子,你听我说”

1.集合课前练习册“小小调查员”资料,多媒体展示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2.师:细细琢磨下这段话,再回想下平常家长们说的话及他们的行动,大家对刚才的问题——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有没有新的认识呢?

预设:

学生C: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出发点。

学生D:我们要了解家长的经历,理解他们,他们的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

3.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那让我们来进一步小组探讨:我们和家长之间,在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

学生E:家长大部分性格沉稳,我们大部分有些浮躁。

学生F:家长的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

学生G:家长的工作压力很大,关系到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比我们的学习压力要大得多。

学生H:家长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认识的人比我们多,经历的事情比我们多。

学生I:家长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差,他们小时候吃的苦比我们多。

4.师: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去审视自己刚才提出的“不愉快”,是否能理解其中的缘由呢?

5.师小结:大家通过了解家长的方方面面,逐渐理解了长辈们的想法。

收听音频。

小组讨论。

全班范围内交流感想。

结合学生的课前调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关心。通过对家长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家长的关心和爱。

活动二:

“我妈妈会这样说”

1.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同桌之间演绎:在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提问,你的妈妈会怎样回答?并讨论,从妈妈的回应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爱?

出示:妈妈,周日上午我可以去同学家一起学习吗?

2.师:你能理解家长的回应,但不一定能完全接受这份回应,当你无法接受时,会怎么做?怎么说?

(初步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看来,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家长所持的态度可能是不相同的,只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合理分析,就能感受到每一个回应背后的那份爱。

同桌之间情境演义。通过情境演绎,体会妈妈的爱,分析、比较,理解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关爱方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关爱。

通过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启发学生培养自己主动交流的意识。

活动三:

“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

1.指导学生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感恩信”(控制在三行内,每行最多一句话)

2.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三行感恩信”,并聆听他人的朗读,说一说自己是否有新的收获,是否能联想到自己的家里也有类似的爱。

3.总结: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使家中的生活氛围更和谐。

生写感恩信。

生朗读、聆听,表达自己的感想。

通过给家长写简短的感恩信,将自己的理解和心情表达出来,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通过聆听他人的感恩信,联想自己家里是否也有类似的爱,拓宽对家人的爱的理解。

总结延伸:

“我长大了”课堂评价单

1.出示评价单:

媒体出示:“让我们相互理解”课后评价单。

2.总结:父母对我们高要求和高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和自主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我们要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自评

交流

评价单基于课后两周内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养成主动理解家人,主动表达的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读懂彼此的心——互相理解

1.了解家长的个性、经历分析家长与我们的异同

2.会换位思考

3.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评价单:

“让我们相互理解”评价单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评价结果

(☆)

偶尔做到经常做到时时做到
我了解家长
我会分析异同
我会换位思考
我会主动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行为习惯:能主动与家人交流,能增进互相的了解与理解。

2.知识技能:当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能用好方式与家人主动沟通交流。

3.过程方法:在活动中能留心看、细心听、用心讲、耐心说,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

4.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思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站在家人的角度想一想,学着去理解家人,发现自己父母的闪光点。

教学重难点在与父母主动沟通时需要讲技巧,注意方式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家长也在学习,也在成长,自己和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最为重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引入:

“冷战的一天”

1.“冷战的一天”

2.谈话引入:当菲菲一气之下和妈妈吵架之后,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说的。

3.她的做法你赞成吗?启发思考。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通过菲菲与妈妈吵架之后如何度过一天的,启发学生思考,明白吵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会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彼此变得不再亲密。
活动一:

主动沟通常交流

1.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

2.师小结:

1)把事情说清楚。

2)不激化矛盾,事后说清楚。

3)平复心情,多想想家人对自己的爱。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

小组内交流自己在家庭中的做法,从而学会他人的宝贵经验,改变自己不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与家人交流才是最好的。
活动二:

我与父母做朋友

1.课前,老师让大家都回家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与他们做好朋友。能不能把你的故事告诉给大家听呢?

2.听完那么多同学的分享,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诉说与父母做朋友的故事。

学生交流

与同学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主动沟通、促进和家人相互理解的事例,引导他们明白在与父母有冲突时,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三:

发现家人的闪光之处

1.大家都与自己的父母交上了好朋友,谁能介绍自己的家人?我们来听听他的美好与闪光之处。

2.他们是如何发现自己父母的闪光点的?

3.小结:是呀,其实我们的父母身上都有许多闪光之处,只要我们留心看,定能发现,为能发现父母闪光点的同学点个赞吧!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通过在班级中分享之前制作的家人闪光卡,加深自我对家人的崇拜之情,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观察家人信息,学会关心家人,这样家庭生活才会更幸福美满。
总结延伸:

“我长大了”课堂评价单

1.出示评价单:

多媒体出示:“我长大了”课堂评价单。

在与家人产生矛盾时,你是否能用“四心”沟通法与家人沟通呢?是偶尔的、经常的、还是时时都能做到呢?请你给自己画上五角星(☆)。

2.小结:今天,我们分享了与父母主动沟通的方法,光知道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在生活中坚持。

3.媒体出示:“我长大了”课后评价单。

4.总结:父母对我们高要求和高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和自主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我们要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学生自评

学生交流

与父母耐心沟通交流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的结束设计了“我长大了”的课后延伸,意在通过易操作的评价表在三个不同周期“一周、一月、一学期”持续推进,将课堂学习和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善相勾连,促使学生与家长能够读懂彼此的心。

板书设计读懂彼此的心——主动沟通常交流

1.积极的态度

2.有效的方法:写信、留便条

3.主动化解矛盾

评价单:

“我长大了”评价单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评价结果

(☆)

偶尔做到经常做到时时做到
留心看——我能观察父母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细心听——我能听父母将想法和需求
用心讲——我能主动讲自己在学校的情况
耐心说——用正常语速和语调说明自己真实想法

文档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读懂彼此的心》教案

2020年春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读懂彼此的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行为习惯:能主动理解家人,能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寻求相互理解。2.知识技能: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3.过程方法:通过与家人交流,了解家人的故事,理解家人的个性,知道自己与家人、家人与家人之间的异同;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心的理解和体会,在他人的分享中,发觉自己家中类似的爱。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心理解和体会家人,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似乎批评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