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文言文解词整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31:23
文档

初中文言文解词整理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词:愠:恼恨。 
推荐度:
导读(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词:愠:恼恨。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扁鹊见蔡桓公》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解词:居:停留;还:同“旋”,掉头;走:跑。 

翻译:过了十日,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立有间。 

解词:间:一会儿。 

4、汤尉之所及。 

解词:汤:同“烫”,用热水焐;及:到达。 

5、火齐之所及。 

解词:齐:同“剂”,药剂。 

6、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解词:属:管。 

翻译:那是司命所管的 ,(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7、使人索扁鹊。 

解词:使:派;索:寻找。 

1、   臣是以无请也。 

解词:请:办法;是以:因此。 

翻译: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三)《口技》 

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 

2、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 

解词:会:适逢;施:安放,设置。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解词:坐:同“座”。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 

4、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翻译: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解词:间:夹杂。 

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翻译: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解词:虽:即使;指:手指(名词);指明(动词)。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8、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解词:名:说出。 

翻译: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白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一个地方来。 

9、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词:股:大腿;几:几乎、差不多。 

10、群响毕绝。 

解词:毕:全部;绝:消失。 

翻译:各种声响全部消失。 

(四)《为学》 

1、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解词:逮:及,赶得上。 

2、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解词:怠:懈怠;迄:完结。 

3、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解词:卒:终于;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翻译: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解词:鄙:边境;其:其中。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解词:顾:难道;如:比。 

翻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五)《核舟记》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翻译: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解词:奇:零数;许:上下、光景。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熠中。 

解词:比:并。 

翻译:他们另外两只膝盖靠在一起,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 

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仰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解词:类:像;属:关联、联系。 

翻译:佛印的模样很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两个乳头,抬头仰望上空,他那神态与苏、黄两人不相关联。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解词:简:同“拣”,挑选。 

翻译:这是挑选桃核中狭长的地方刻成的。 

(六)《狼》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译: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3、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两只狼像原来一样追赶。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解词:窘:困窘急迫;敌:攻击、胁迫。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解词:径:径直;犬:像狗一样。 

翻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6、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解词:洞:打洞;隧:钻。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攻击屠夫。 

8、狼亦黠亦。 

解词:黠:狡猾。 

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七)《桃花源记》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他顺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3、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词:穷:尽。 

翻译: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树林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词:属: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之类。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解词:交通:交错相通。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解词:要:同“邀”,邀请。 

翻译:于是,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解词:妻子:妻子小孩;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0、处处志之。 

解词:志:做标志。 

11、欣然规往。 

解词:规:计划。 

12、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词:寻:不久;津:渡口。 

(八)《马说》 

1、不以千里称也。 

解词:称:出名。 

翻译:不能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解词:食:同“饲”,喂养。 

翻译:喂养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解词:见:同“现”,显露、表现。 

翻译: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解词:且:尚且;安:怎么。 

翻译:想要与普通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 

解词:策:驱使;以:按照;道:方法。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6、食之不能尽其才。 

翻译: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7、鸣之不能同其意。 

翻译: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词:其:难道;其:恐怕。 

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九)《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词:名:闻名;灵:降福显灵。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十)《爱莲说》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莲)出自淤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莲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蔓延,不生枝节,芬芳远播,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面。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轻慢地玩弄它。 

4、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菊花,花中的“隐士”。 

5、可爱者甚蕃。 

解词:蕃:多。 

6、陶后鲜有闻。 

解词:鲜:少。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爱莲花的人,像我的还有谁呢? 

(十一)《曹刿论战》 

1、公将战。   解词:将:打算。 

1、   曹刿请见。 解词:见: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解词: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自会去谋划它,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4、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解词:鄙:鄙陋,目光短浅。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  翻译:凭什么作战呢?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1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绩:  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十二)《陈涉世家》 

苟富贵,无相忘。 

解词:苟:假使;无:同“毋”,不要。 

翻译:假使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解词:次:编次;为:担任,做。 

翻译: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谪戍的队伍中,担任小队长。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解词:会:适逢;度:估计;失期:误期;法:依照法规。 

翻译:恰巧遇上下大雨,道路行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法规是要斩头的。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解词:亡:逃跑;举:发动;等:同样;死:为……而死。 

翻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6、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 

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解词:以:因为;数:屡次;使:派;将:带领。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带兵。 

8、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解词:诚:果真;唱:同“倡”,倡导。 

翻译: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装是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许多响应的人。 

9、固已怪之矣。  解词:固:本来。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解词:间:暗中。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词:往往:到处;指目:指指点点;看着。 

12、吴广素爱人。  解词:素:平时。 

13、忿恚尉。解词:忿恚:使……恼怒。 

14、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十六七。 

解词 :借:即使。 

翻译:即使侥幸不用杀头,但是戍守边防的人已经死去十分之六七。 

15、尉果笞之。 解词:笞:鞭打。 

16、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做出番大事业来。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18、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解词:被:同“披”,穿着。 

翻译:将军亲身穿着盔甲,手拿武器,攻打没有王道的人,诛伐残暴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应当称王。 

19、发闾左適守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解词:发:征发;適:同“谪;屯:驻扎。 

20、比至陈。  解词:比:等到。 

21、皆来会计。  解词:会计:集会议事。 

(十三)《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崩殂:死亡;三分:成三个国家;疲敝:贫困衰弱;秋:时刻。 

翻译:先帝(刘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现在,天下成三国,益州贫困衰弱,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解词:懈:懈怠;忘身:舍生忘死。 

翻译:侍卫大臣们在宫廷中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朝廷外舍生忘死。 

3、追先帝之殊遇。  解词:追:追念。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解词: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解词: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翻译:不应该轻易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而使得忠心进谏的道路阻塞。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7、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词:付:交给;论:评判;刑:罚;昭:显示。平明:公正严明。 

翻译:若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职分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来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翻译:不应该偏袒或有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9、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行阵:。 

翻译:上下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0、亲贤臣,远小人。 

解词:亲:亲近;远:疏远。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翻译:那么汉室的兴旺就为期不远了。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解词: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解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感激:感奋、激动;驱驰:奔走效劳;值:遇到。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7、先帝知臣谨慎 

解词:谨慎:小心慎重。 

1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解词:效:实现;伤:损害;毛:草木。 

19、庶竭驽钝,攘锄奸凶。 

解词:驽钝:平庸的才智;攘除:铲除。 

20、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让我完成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不实现就治我的罪,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22、以彰其咎 

解词:彰:表明、显扬。 

23、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十五、《愚公移山》 

1、年且九十   解词:且:将近。 

2、面山而居   解词:面:面对。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解词::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翻译:苦于北山的阻塞,出入曲折迂回。 

4、聚室而谋。  解词:谋:商量。 

5、指通豫南。解词:指:同“直”,一直。 

6、杂然相许。解词:许:赞同。 

8、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9、且焉置土石? 

解词:且:况且。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0、投诸渤海之尾。  解词:诸:之于。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率领子孙中能够挑担子的三个人。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词:易:交换;始:才;反:同“返”,往返。 

翻译:冬夏换季(一年),才往返一次。 

13、甚矣,汝之不惠。 

解词:惠:同“慧”,聪明。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1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解词;固:顽固;彻:通达。 

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解词:穷匮:穷尽;苦:愁。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不会增高增大,何愁挖不平。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词:亡:同“无”,没有。 

17、帝感其诚。  解词:诚:诚心。 

18、一厝朔东。  解词:厝:同“措”,放置。 

19、无陇断焉。  解词:陇:同“垄”,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十六)《〈孟子〉二章》 

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词:道:实行仁政;寡:少。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多人帮助支持;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少人帮助支持。 

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词:天时:天气,时令;地利:有利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翻译: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3、   环而攻之而不胜。  解词:环:包围。 

4、   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5、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解词:城:内城;郭:外城。 

6、   兵革非不坚利也。   解词:兵:兵器;革:甲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7、   委而去之。  解词:委:放弃;去:离开。 

8、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解词:域:。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限。 

9、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词:威:震慑。 

翻译: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词:至:极点;亲戚:父母兄弟;畔:同“叛”,背叛。 

翻译:少人帮助到了极点,父母兄弟也会背叛他。 

11、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解词:顺;归顺。 

翻译:多人帮助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 

12、故君子有不战,战不胜矣。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乐则使人委靡死亡。 

1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解词;发:被任用;举:被举用,被选拔。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拂乱:使……颠倒错乱。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担子交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身体饿瘦,身受贫困之苦,并用种种行动使他的所作所为颠倒错乱。 

1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词:所以: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同“韧”,使……坚韧;曾:同“增”增加。 

翻译:所以用来使他的思想惊动,性情坚韧起来,不断增长才干。 

17、人恒过。  解词:恒:常。 

18、困于心,衡于虑。  解词:困:困苦;衡:同“横”阻塞。 

1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解词:征验;发:显现;喻:明白。 

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解词:入:国内;拂:同“弼”辅佐;出:国外;患:侵扰。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能够辅佐君主的贤臣;国外没有敌国的侵扰,国家通常会灭亡。 

(十七)《岳阳楼记》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解词:谪:封建官吏的降职或远调;守:掌管。 

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词:越:到了;具:同,“俱”,都。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政事都兴盛起来了。 

3、增其旧制。        解词:制:规模。 

4、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词:属:同“嘱”,嘱咐。 

5、予观夫巴陵胜状。  解词:观:观赏;胜状:美好的景致。 

6、洞庭一湖。        解词:一:全。 

7、岳阳楼之大观也。  解词:观:景观。 

8、前人之述备矣。解词:备:详尽。 

翻译: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解词: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到达。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1、连月不开。  解词:开:放晴。 

12、去国怀乡。  解词:国:国都。 

13、至若春和景明。  解词:至若:至于;景:日光。 

14、而或长烟一空。  解词:或:有时。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解词:尝:曾经;求:探求;或:或许。 

翻译: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词:以:因为。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 或喜或悲。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担忧,身在江湖,不在朝廷就为君主担忧。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词:微:没有。 

翻译: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十八)《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  解词:环:环绕。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远远看见)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3、作亭者谁?  解词:作:建造。 

4、名之者谁?  解词:名:命名。 

5、得之心而寓之酒。 

得:领会;寓:寄托。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解词:霏:雾气;开:消散;归:归聚。 

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消散,暮云聚拢,岩石洞穴变得昏暗起来。 

7、野芳发而幽香。  解词:发:开放。 

8、山间四时也。    解词:时:季节。 

9、暮而归。        解词:归:回去。 

10、临溪而渔。   解词:渔:捕鱼。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白发苍苍,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那个人,是太守醉了。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有他自己所乐的东西。 

(十九)《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词:自:从,由;略:完全;阙:通“缺”,空缺、中断。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解词:至于:到了;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江水清澈,树木繁茂,山岭高耸,青草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解词:属:连续;引:延长;属引:接连不断。 

翻译: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解词:绝:消失。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猴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十)《记承天寺夜游》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解词:念:考虑;遂:于是。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翻译:庭院里月光好像水一样空无澄澈,藻、荇交错横生,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的清闲的人。 

(二十一)《闲情记趣》 

1、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解词:故:所以;时:时常; 

翻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2、私拟作群鹤舞空。 

解词:私:自己;拟:比作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解词:项:脖子;强:通“僵”,僵硬。 

翻译:抬起头观看(群鹤舞空的景象),脖子因此变僵了。 

4、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解词:如:像……一样;唳:鸣叫;怡然:愉悦。 

翻译:果真像鹤在云端鸣叫一样,愉悦得拍手称快。 

5、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解词:其:自己; 

翻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体)与花台一样高. 

6、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解词:以……为:把……当作;砾:碎石;壑:山谷。 

7、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翻译: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奔过来,原来是一只癞。 

8、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捉住,用鞭子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另外的院子里去。 

(二十二)《公输》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解词:为:给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解词:起:动身,出发 

3、夫子何命焉为? 

翻译:你有什么见教? 

4、公输盘不说。 

解词:说:通“悦”,高兴。 

5、请献十金。 

解词:献:奉送 

6、请说之。 

解词:说:解释 

7、宋何罪之有? 

翻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8、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翻译: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本来就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聪明。 

9、然,胡不已乎? 

翻译: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呢? 

10、胡不见我于王? 

翻译:为什么不引见我给楚王呢? 

1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翻译:我认为您所派去攻打宋国的官吏是和这些人同一类。 

1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解词:为:给;为:造 

13、子墨子解带为城。 

解词:为:当作 

14、子墨子九距之。 

解词:距:通“拒”,抵挡。 

15、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解词:圉:通“御”,抵挡。 

16、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翻译:我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对付我,但我不说出来。 

17、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18、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翻译:好,那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二十三)《五柳先生传》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翻译:他安闲宁静,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 

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粗布短衣打着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翻译: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做诗,用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

文档

初中文言文解词整理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词:愠:恼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