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风烟俱净(都) B.一百许里(许多)C.皆生寒树(都) D.窥谷忘反(返回)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4.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
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6.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8.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一百许里 B、百千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9.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B.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
10.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
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12.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1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5.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