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21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
一 | 二 | 三 | 四 | |||
得分 |
得 分 | 评卷人 |
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______)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______)
(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抉于我。(______)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_______)
2.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分歧(qí) 憔悴(jiāo) 祷告(tāo) 匿笑(nì)
B.菡萏(dàn) 侍弄(shì) 瘫痪(tān) 霎时(shà)
C.嫩芽(nèng) 诀别(jué) 攲斜(qī) 姊妹(zǐ)
D.粼粼(nín) 淡雅(yá) 徘徊(huí) 反悔(hu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B.吃过晚饭,妈妈边嗑瓜子边看电视,爸爸边听音乐边看杂志,可谓各得其所。
C.课程改革后,我班的同学上课主动发言,真是苦心孤诣啊!
D.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的怀念》--散文--史铁生--当代作家
B.《散步》--散文--莫怀戚--当代作家
C.《金色花》--小说--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D.《荷叶•母亲》--散文诗--冰心--当代作家、诗人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母爱的伟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秋天的北京香山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它之所以被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
②有人做过不完全统计,在所有咏花、画花的作品中,梅花几乎占到一半,是其他花卉作品的总和。
③两千多年文化积淀的诗词、绘画、美术等各种花卉文化的载体中,有关梅花的作品数量高居榜首。
④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
⑤梅花位居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首。
A.⑤③②④① B.④①③②⑤ C.⑤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⑤
7.古诗文默写。(6分)
(1)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 , 。
8.仿写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句。 (3分)
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9. 综合性活动(6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结识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简明有感召力的标语。 (2分)
(2)如果由你筹划本次活动,你准备设计哪些项目?依照示例,补充完整。(2分)
项目一:心情驿站: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
项目二:云开见日:
项目三:真情碰撞:
(3)活动过程中,张军同学说出了自己一直以为王老师对他有偏见不知如何是好的苦恼,请你给他支一招,告诉他该怎么办。(2分)
第二部分
得 分 | 评卷人 |
(一)名著阅读。(3分)
10.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_________(书名) 。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 _____,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1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三、四两句诗。(3分)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
(3)吾今死矣,子可去______
(4)不忍委去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
16.在主旨方面,【甲】【乙】两文分别侧重强调______和______的重要性。(分别选用两文中的一个字填空)(2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13分)
会飞的蒲公英
潘小娴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 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
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盛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 ,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片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所期待的吗?
17.文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3分)
18.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你觉得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说明理由。(3分)
19.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4分)
20.文章最后一段中说道:“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所期待的吗?”请联系全文,说说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3分)
第三部分
得 分 | 评卷人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母的爱,像一条河。它恬静,泛着微微涟漪;它清澈,看得见河底的块块卵石。
请以《爱》为题目,记录下生活中充满浓浓亲情的爱的片段吧!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500字左右。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答案及解析
1.(1)焦—憔(2)顷—倾(3)抉—决(4)酒—洒
2.B
【解析】 A项,憔悴(jiāo) -(qiáo)、祷告(tāo) -(dǎo);
C项,嫩芽(nèng) -(nèn);
D项,粼粼(nín) -(lín)、淡雅(yá) -(yǎ)、徘徊(huí) -(huái)。
3.C
【解析】“苦心孤谐”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使用语境明显错误。
4.C
【解析】 《金色花》——散文诗——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不是小说。
5.B
【解析】
B项,逻辑错误。把“不再”改为“再次”即可。
6.A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⑤句为总领句;②句是对③中“有关梅花的作品数量高居榜首”的具体说明,所以②应该放在③后;①为总结句,应该放在最后。故选A。
7.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闻道龙标过五溪 潮平两岸阔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示例: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
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
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火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句式结构为“每个人都是它的……让它……”。内容要与前后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9.(1)示例:珍爱友情,温暖人生
(2)项目二:云开见日:说一说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朋友对自己的帮助.
项目三:真情碰撞:说说自己和好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功.
(3)示例:张军同学,王老师对每个同学都挺好的,不会对你有偏见的,就算真有什么误会,你可以在课堂上好好学习,积极发言,课下多向王老师请教问题,相信以你的勤学好问,一定可以和王老师相处得很好的.(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注意要围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来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如:珍爱友情,温暖人生等。
(2)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云开见日”,说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决成长的烦恼。真情碰撞说的是自己和好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据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题意可知,本题表达的目的是给张军同学出一个主意解决这个烦恼,首先要向他说明老师不会针对某一个同学的,然后可以给他提出方法,多向老师请教问题,多交流。
10.①文段选自《朝花夕拾》 ② “他”指的是范爱农, 他是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的人。
1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
12.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解析】
11.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
1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理解作答。
13.(1)相约同行。 (2)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3)离开 (4)舍弃
14.(1)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
(2)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地方)。”
1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6.信 义。
【解析】
13.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委”:舍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注意“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引”“相谓”“而”“入”等字词的翻译。
15.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译为: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16.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乙两文侧重强调的内容可分别提取“信”和“义”作为答案。
【乙】参考译文: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地方)。”于是调动整个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17.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18.顺叙。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回忆作者的成长经历的,从文章中的“童年的我”“我上小学了”“我考上了中学”“几年之后”“从此”等词语可以看出。
19.童年时,妈妈带“我”去看蒲公英;上小学时,妈妈给“我”缝了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上中学时,妈妈为“我”做绣着蒲公英的连衣裙;上大学后,妈妈鼓励“我”要像蒲公英一样飞得更高。
20.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意思对即可)。
【解析】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筛选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作答。本文通过记叙小时候母亲带我看蒲公英,告诉我蒲公英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启发我好好学习。上学了,母亲在我书包上绣几朵蒲公英,鼓励我像蒲公英一样飞的更高更远,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和鼓励。根据这一理解,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内容,可以依据文章第3段的妈妈所说的“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这句话来作答。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记叙顺序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文本中会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提示文章的记叙顺序。根据文本中出现的“童年的我”“我上小学了”“我考上了中学”“几年之后”“从此”等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也就是顺叙。据此分析作答。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作答。结合文章第9段“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可以看出:母亲期待是自己的孩子能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据此理解作答。
21.【解析】 作文标题“爱”。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是无私的,爱是纯洁的,爱是伟大的。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写出一个关于“爱”的动人故事。写记叙文,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以表现“爱”的主旨。从题干“记录下生活中充满浓浓亲情的爱的片段”一句分析,本题只能写记叙文。
【点拨】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以下方法: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