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利的终值和现值
(二)复利的终值和现值
1.复利终值
2. 复利现值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三、普通年金的终值和现值
(一)普通年金
1.普通年金终值
年偿债基金:
2.普通年金现值
年资本回收额
(二)预付年金的终值和现值
1.预付年金的终值
预付年金的终值系数是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
2.预付年金的现值
预付年金的现值系数是在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基础上,期减1,系数加1。
(三)递延年金的终值和现值
1.递延年金的终值
递延年金的终值与递延期无关,计算方法与普通年金终值相同。
2.递延年金的现值(年金收付期限为n,为递延期为m))
方法一:先视为普通年金求现值,再折算到期初
方法二 :先求n+m期年金现值,再减去m期年金现值
方法三 :先求年金终值,再将终值折算到期初
(四)永续年金的现值
二、单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
(一)风险衡量
2.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相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
3.离散程度
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最常用的是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
(1)方差
各种可能结果与期望值之差的平方再乘以相应概率之和
(2)标准差—— 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和标准差是绝对数据,只适用于期望值相同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3)标准离差率(变异系数)
(二)单项资产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风险与收益对等关系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其中,风险收益率可以表示为风险价值系数与标准离差率的乘积 ,则有:R=Rf+bV
风险价值系数(b)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三、资产组合的收益与风险
(一)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单项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
(二)资产组合的风险
两种资产组合的标准差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投资组合的β系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即:Ki= Rf+βi(Km-Rf)
第三章
二、债券筹资
(二)债券的发行价格
1.债券定价的基本原理
债券发行价格=债券的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2.债券发行价格
(1)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
债券发行价格=面值×票面利率×(P/A,市场利率,期限)+面值×(P/F,市场利率,期限)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
债券发行价格=面值×(1+票面利率×期限)×(P/F,市场利率,期限)
三、融资租赁筹资
(2)融资租赁租金的确定方法
平均分摊法
等额年金法
四、短期负债筹资
(一)商业信用
1.应付账款 ——免费信用、有代价信用和展期信用
(1)应付账款的成本
(2)利用现金折扣的决策
如能以低于放弃折扣的机会成本的利率借入资金,享受现金折扣
如在折扣期有收益率高于放弃折扣成本的短期投资机会,应放弃现金折扣。 注:放弃现金折扣机会成本,就是享受现金折扣的收益率。
(二)短期借款
(3)补偿性余额
(2)利息的支付方式
①收款法: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②贴现法
③加息法:实际利率=2×名义利率
第四章
二、资本成本—个别资本成本
(一)个别资金成本表达方式
•绝对数表示——筹资费用、用资费用
•相对数表示——
(二)权益资金成本的计算
1. 优先股资本成本
2.普通股资本成本
(1)股利折现模型
①股利折现模型的基本形式
②固定股利模型——股利固定
③股利固定成长模型——股利以固定的增长率增长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风险溢价法
普通股资本成本=税后债务成本+风险溢价
3.留存收益资本成本
(三)债务资本成本
1.债券资本成本
2.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三、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
四、边际资本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二)边际贡献(边际利润、贡献毛益)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产销量
(三)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支付利息和交纳所得税前的利润。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二、杠杆原理—经营杠杆和经营风险
2.经营杠杆系数
三、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
2.财务杠杆系数
适用于利息不变
四、总杠杆(复合杠杆)
2.总杠杆系数
第三节 资本结构
二、最优资本结构
(二)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
比较资本成本法、每股收益分析法、比较公司价值法
1.比较资本成本法
2.每股收益分析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
3.比较企业价值法
公司的市场价值(V)=股票的价值(S)+债务的价值(B)
权益资本成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税后债务资本成本×债务占总价值比重+权益资本成本×股票占总价值比重
第五章
二、利润及利润计算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第六章
第二节 现金流量的估计
一、项目计算期构成
项目计算期=建设期+生产经营期
三、现金流量的估算
旧设备出售现金流量=出售收入+(账面价值-出售收入)×税率
•营业(经营)现金流量
税后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费用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非付现成本(折旧+摊销)
=(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税率)+非付现成本
=收入× (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非付现成本×税率
终结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回收额
收回的流动资金
固定资产报废的现金流入=预计净残值+(账面价值-预计净残值)×税率
一、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一)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资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时间。
——项目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时间。
通用法: ∑NCFt=0
采用该方法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
简算法
适用条件:
•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
•投产后一定时间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
•且其合计数大于或等于原始投资。
(二)会计收益率
二、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一)净现值法
(二)获利指数法
(三)内含报酬率
第四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应用
二、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一)项目计算期相同
直接比较法—比较净现值大小,取大的方案
(二)项目计算期不相同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