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地下一层,在施工地下车库时宜采用落地式、全高全封闭的扣件式满堂钢管脚手架,满足施工需求。
脚手架的基础结构为混凝土垫层上、底座下设置垫板,厚度为6cm,布设必须平稳,不得悬空。
脚手架满堂单立杆,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和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
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3跨,不小于6米,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柱的距离不大于50cm。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柱之间设置1—2根小横杆,间距不大于75cm。小横杆伸出不小于10cm,且上、下层小横杆应在立杆处错开布置。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在纵向扫地杆的立柱上。
本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每六步四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O。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至4个扣结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与地面平行。
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并用不少于三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
脚手板采用松木、厚6㎝、宽20~35㎝的硬木板。在作业层下部架设一道水平兜网,同时作业不超过两层。首层满铺一层脚手板,并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脚手板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处用直径1.2㎜的镀锌铁丝箍绕2-3圈固定,以防倾翻。
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中设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不大于15㎝。靠墙一侧的脚手板离墙的距离不应大于15㎝。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应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挡现象。
脚手架要满挂全封闭式的密目安全网。密目网的规格为1.5×6m,用网绳帮扎在大横杆外立杆里侧。并在作业层下一步架处设一道水平兜网。在架内高度3.2m处设首层平网,往上每隔五步架设置隔层平网,施工层应设随层网。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6m及1.2m处设有两道防护栏杆,底步内侧设18cm高的挡脚板。
该出入口设在楼梯口,出入口搭设长6.0m、宽4.5m、高6.0m的防护棚,上铺5㎝厚的双层脚手板。
搭设过程中画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杆安装稳定后,方可拆除。
脚手架及时与结构拉结或采用临时支撑,以保证脚手架搭设过程安全未完成脚手架在每日收工前,一定要保证架子稳定。
6.3.脚手架的拆除
拆架前,全面检查脚手架定出作业计划,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施工。
拆架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拆架时要划分作业区,周围设警戒标志,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必须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放触电。
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所有的脚手板,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以防脚手板或垃圾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蓝吊下;拆下的钢管要帮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八.满堂脚手架承载力计算
1、计算依据
1.1 截面特征:(钢号Q235,b类)
规格Φ(mm) | 48×3.5 | I(mm4) | 12.19×104 |
q0(KN/m) | 0.0384 | W(mm3) | 5.08×103 |
截面积A(mm2) | 4 | 回转半径i(mm) | 15.8 |
抗弯、抗压容许应力 [σ]N/ mm2 | 205 |
立杆纵距la(m) | 1.5 | 脚手板重量q(KN/ mm2) | 0.35 |
立杆横距lb(m) | 1.1 | 连墙件纵距lw(m) | 2.4 |
大横杆步距h(m) | 1.5 | 连墙件横距hw(m) | 4.5 |
施工荷载q(KN/mm2) | 3 | ||
内立杆距结构外皮宽度 | 0.15 |
项目 | 数值 |
扣件钢管架构件自重gk1(KN/ mm2) | 0.1129 |
作业层面材料自重gk2(KN/ mm2) | 0.3476 |
整体拉结和防护材料自重gk3(KN/ mm2) | 0.0614 |
作业层施工荷载qk(KN/ m) | 1.65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 1.78 |
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 | 1.53 |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ψ | 0.329 |
2.1 荷载计算
1)恒载的标准值GK
GK=Hi·(gk1+gk3)+n1· la· gk2
取Hi=21.9m
装修作业时:
GK=Hi·(gk1+gk3)+n1· la· gk2=21.9×(0.1129+0.0614)+2×1.5×0.3476=4.86KN
2)活载的标准值QK
QK= n1· la· qk
qk=1.8KN/M(结构作业)
qk=1.2KN/M(装修作业)
则有:
用于结构作业时 QK=1.2×1.8=2.16KN
用于装修作业时 QK=2×1.2×1.2=2.88KN
3) 风荷载的标准值WK
qWk= la·ψ·Wk
Wk=0.7·us·uZ·W0
ψ=AN/AW=1
Wk=0.7×1.0×1.78×0.60=0.75KN/M2
qk=1.2×1.0×0.75=0.9KN/M2
2.2 脚手架整体稳定验算:
1)确定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
结构作业时:NGK=4.23KN NQK=2.16KN
装修作业时:NGK=4.86KN NQK=2.88KN
NWK=MWK·A/W=0.09626·MWK=19.49KN
结构:η=SQK/SGK λ= SWK/SGK
η=2.16/4.23=0.51 λ=19.49/4.23=4.60
装修:η=SQK/SGK λ= SWK/SGK
η=2.88/4.86=0.59 λ=19.49/4.86=4.01
r/m=1.59{1+0.9(η+λ)}/(1+η+λ)
结构:将η、λ代入公式得 r/m=1.46
装修:将η、λ代入公式得 r/m=1.46
2)计算轴心力设计值
结构: N/=1.2×(NGK+NQK)=1.2×(4.23+2.16)
=7.67KN
装修: N/=1.2×(NGK+NQK)=1.2×(4.86+2.88)
=9.28KN
3)计算风荷载弯矩MW:
MW=1.2×MWK=1.2×0.1×qWK×h2=0.12×qWK×h2
MW=0.12×1.13×1.52=305KN·㎜
4)确定稳定系数ψ: ψ=0.329
5)验算稳定:N//(ψ·A)+MW/W≤fc/(0.9·r/m)
结构:7.67×103/(0.329×4)+243×103/5080
=36.75N/㎜2
fc/(0.9·r/m)=205/(0.9×1.467)=154.95N/㎜2
装修:9.28×103/(0.329×4)+243×103/5080
=44.46N/㎜2
fc/(0.9·r/m)=205/(0.9×1.468)=154.95N/㎜
2 纵横向水平杆承载力验算:
1)横向水平杆验算:
荷载统计
q=0.5×1.2×(1.2×0.35+1.4×3)=2.77KN/m
抗弯强度验算
MMAX=ql2/8=2.77×1.12/8=0.419KN·m
σ=M/W=0.419×106/(5.08×103)=82.47N/㎜2
=5×2.77×1.14×103×109/(384×2.06×105 ×12.19×104)=2.10mm P=2.77×1.2/2=2.08KN MMAX=0.175×P×L=0.175×2.08×1.2=0.55KN·M σ=M/W=0.55×106/(5.08×103)=108.27N/㎜2 =0.469×2.08×103×1.23×109/(100×2.06×105 ×12.19×104)=1.31㎜ 1)连墙件稳定验算 风荷载产生轴向力设计值 NeW=1.4×WK×AW=1.4×0.75×3.0×3.6=11.34KN 脚手架平面外变形产生的轴向力 N0=3KN Nl=11.34+3=14.34KN 连墙件的计算长度 1.2+0.2+0.25+0.15=1.85m 长细比 λ= l0/I=1850/15.8=117.09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ψ=0.47 稳定验算: Nl/(Ψ·A)=14.34×103/(0.47×2×4) =31.20N/mm2<205/1.467=139.74N/mm2(满足) 扣件抗滑验算: NC≤RC (RC=8KN/个) 14.34〈4×8.0=32KN 2)楼板承载力验算: 立杆底座承载力验算: N=12.67KN 立杆底座承载力设计值 Rb=40KN 12.67KN〈40KN Ad=1.5×0.4=0.6m2 (满足要求) fk=98KN/m2 N/ Ad≤K·fk N/ Ad=12.67/0.6=21.12<39.2KN (满足要求) 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人) 工程 工程 工程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地基与基础 主体结构工程 装饰装修工程 屋面 收尾 管理人员 20 20 20 20 20 测量员 6 6 6 6 6 试验员 3 3 3 2 2 电工 2 2 2 2 2 材料员 3 3 3 3 木工 60 80 10 钢筋工 30 80 10 10 砼工 30 40 40 5 砖工 20 40 40 泥工 20 40 40 5 焊工 6 10 10 5 普工 80 60 60 60 20 修理工 3 3 3 3 总计 283 247 247 121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