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题目 |
广州致辉公司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 |
学生姓名 | *** |
专业名称 | 工 商 管 理 |
指导教师 | ** |
2009年6月8日
学 号:********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广州致辉公司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
***
指导教师: ***
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 工 商 管 理
论文提交日期:2009.5.6 论文答辩日期:2009.6.6
论文评阅人: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05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情况表
指导教师姓名 | ** | 学生姓名 | *** | 学号 | 200514601021068 | |
论文题目 | 广州致辉公司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研究 | |||||
1.一、本论文选题依据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2000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号召企业在各自影响范围内遵守、支持以及实施一套在、劳工标准、环境和反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4年启动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制定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全球约8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专家参与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会成员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发展,为市场繁荣、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一年,是第一次从法律法规、国家重大方针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加以肯定的一年。重新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提出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并提出遵守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了“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可见,中国企业已经融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全球浪潮之中。2006年3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向社会发布了第一份中国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中国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 然而,由于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中国还是一个新的参与者,理论和实践方面与西方相比都有不少的差距。近年来我国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个别企业在劳动管理上的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表现在劳动合同、工资、劳动时间和职业安全等各个方面,如不依法签订合同,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克扣、拖欠工资,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无偿延长劳动时间,不缴或少缴职工社会保险,漠视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进行就业和职业歧视,甚至存在着雇佣童工、强迫劳动和强制劳动等严重违法行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了企业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企业未来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如果企业履行不好对员工的责任,不善待员工,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败下阵来。员工关系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关系,如果不稳定、不协调,社会和谐也无从谈起。 民营企业作为一个营利组织,追求利润是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它们有时会逃避甚至损害社会责任,有时又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形象。鉴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促使民营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从制度上保证它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民营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择了这一课题。 1.二、研究内容 基于上面的选题依据,本文以致辉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对致辉公司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的历程和现状分析,找出致辉公司对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致辉公司客观地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从而更好的引导它们改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现状,促使它们有针对性地履行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其次,通过致辉公司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使得致辉公司认识到要想广泛的融入到激烈竞争的大趋势中,必须承认并积极应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浪潮,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赢得竞争优先地位。 最后,通过致辉公司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使致辉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1.三、研究意义 我国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中国还是一个新的参与者,理论和实践方面与西方相比都有不少的差距。近年来我国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个别企业在劳动管理上的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表现在劳动合同、工资、劳动时间和职业安全等各个方面,如不依法签订合同,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克扣、拖欠工资,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无偿延长劳动时间,不缴或少缴职工社会保险,漠视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进行就业和职业歧视,甚至存在着雇佣童工、强迫劳动和强制劳动等严重违法行为。仅2006年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为115.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共计10.84亿元。员工为了生存,不得不用原始的、可怜的手段,通过“以死相逼”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折射出中国企业经营中伦理的匾乏,对缓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子系统通力合作,企业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因素。在此情况下,关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地处广州的致辉公司为研究对象,借此为同类公司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 ||||||
指导教师意见: | 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 | |||||
要求: 1.选题合理,有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 2.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和专业知识要撰写不少于300字的开题报告,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论文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等。 3.论文题目选定后,原则上不能改题,有特殊原因者须上报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同意。 4.学生填写此开题情况表交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 |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企业的期望,已经不仅限于经济以及法律要求,人们更希望企业能有效地承担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SA8000的出台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同时也强调了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员工行为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本文重点讨论了致辉在承担员工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存在问题的范围包括:招聘、培训、家族企业中存在的裙带关系等。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处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改善这一状况,培育企业对员工的责任的主要对策,包括内部措施与外部措施。
本文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通过致辉公司个案的研究,为公司自身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参考意见;另一方面是通过个案研究,为国内一些要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企业,在如何实施和管理其社会责任实践上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关键词:致辉公司;员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员工社会责任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our expectation to corporations has not been simply restrained in the field of economy and law.We also hope that corporations can undertake a serie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ies.In china,with release of the standard SA8000, mor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re propos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anmile the importance of enployees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rpor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employees′ responsibility ,causes and problem-solving measures. The main of the problems including: recruitment, training, petticoat relation of the family enterprises and so on. There's two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 the corporation itself and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there are some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about these problems to improve situation and foster the employees′ responsibility including internal measures and external measures.
There are two purposes of this paper.The first purpose is trying to provide improvable suggestions for Zhuhui Corporation.The second purpose is providing a practice steps and patter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for domestic corporations.
Key Words: Zhihui Corporation;Employee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mployees′ Responsibilit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2000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号召企业在各自影响范围内遵守、支持以及实施一套在、劳工标准、环境和反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4年启动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制定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全球约8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专家参与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会成员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一年,是第一次从法律法规、国家重大方针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加以肯定的一年。重新修订的《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提出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并提出遵守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了“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可见,中国企业已经融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全球浪潮之中。2006年3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向社会发布了第一份关于中国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中国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
1.2 研究的意义
我国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中国还是一个新的参与者,理论和实践方面与西方相比都有不少的差距。近年来我国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个别企业在劳动管理上的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表现在劳动合同、工资、劳动时间和职业安全等各个方面,如不依法签订合同,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克扣、拖欠工资,不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无偿延长劳动时间,不缴或少缴职工社会保险,漠视员工职业安全健康,进行就业和职业歧视,甚至存在着雇佣童工、强迫劳动和强制劳动等严重违法行为。仅2006年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为115.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共计10.84亿元。员工为了生存,不得不用原始的、可怜的手段,通过“以死相逼”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折射出中国企业经营中伦理的匮乏,对缓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子系统通力合作,企业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因素。在此情况下,关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地处广州的致辉公司为研究对象,借此为同类公司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1]于1923年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满足产业内外人们需要的责任相联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直到1953年,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霍华德·博文(H.R.Bowen)[2]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定义: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和义务。从而正式提出了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从此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为了一个新的领域。继博文之后,很多学者以一些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理论为依据,开展了一系列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约瑟夫·麦奎尔(Joseph W. McGujre,1963)[3]把企业的经济目标和法律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提出社会责任的思想,主张公司不仅有着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义务,在这些义务之外,还承担有其他社会责任。社会普遍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自20世纪70年代始,“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观点逐步失去了统治地位,陆续提出了 “金字塔”、“三重底线”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基斯·戴维斯和布洛姆斯彻姆(Keith Davis&Blomstrom,1975)[4]等人则从企业对社会的积极贡献即保护和改善社会福利的角度提出:社会责任是决策者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有义务采取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社会福利。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1998)[5]提出三重底线理论,认为企业行为要满足经济底线、社会底线与环境底线。满足三重底线,不仅是衡量和报告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业绩,而且包括一系列的价值观、问题和过程,企业要考虑利益相关方与社会的期望,控制业务活动对社会和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基本平衡。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之后,逐渐成为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共同基础。即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出发,企业要承担最基本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追求利润目标,而且要对社会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阿奇·卡罗尔(Archie B.Carroll,2004)[6]从企业伦理的角度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
我国学者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作出过相关论述。卢代富(2002)[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他还进一步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及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等六种周延内容。
芮明杰、袁安照(2003)[8]则认为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特有的企业精神,是指企业为所处社会的福利而必须关心的道义上的责任。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六个方面:对的责任、对企业所有者或股东的责任、对顾客的责任、对供应商或债权人的责任、对雇员或职工的责任和对居民的责任。
金乐琴(2004)[9]多次提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表述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一定时期社会赋予企业的经济、法律、伦理以及人道主义的期望。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消费者、股东、雇员、和社区等相关利益者的需要,扮演社会角色。
本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之一员工的社会责任,保护其权益,以获得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明显晚于企业社会责任,但在理论发展上,利益相关者却比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迅速得多[10]。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8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从股东(shareholder)套用而来的。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最初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提出,他们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安索夫(Igor Ansoff,1965)[11]最早将利益相关者问题引入学术界,主张企业社会责任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分销商”。在所有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中,弗里曼(Freeman,1984)[12]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弗里曼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达成的个体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也将受企业目标达成过程中所采取的主动影响的个体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并正式将当地社区、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范畴,大大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米切尔和伍德(Mitchell&Woods,1997)[13]曾经详细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总结了自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涉足利益相关者问题开始,到90年代中期前后共30多年时间里,西方学术界共给出的27种利益相关者的典型定义。而利益相关者观点形成一个的理论分支则得益于瑞安曼(Eric Rhenman)和安索夫(Igor Ansoff)的开创性研究,经弗里曼(Freeman)、布莱尔(Blair)、多纳德逊(Donaldson)、米切尔(Mitchell)、克拉克森(Clarkson)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4]。
一般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专业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奉献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卢岚、刘开明,2006)[15]。通常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部门、企业所在社区、本地居民、媒体、非组织等,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有学者将我国中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出了如下归类:
我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 | 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关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
股东 | 证券价格的上升、股息的分配(数量和时间) |
雇员 | 相当的收入水平、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的机会 |
对号召和的支持、遵守法律和规定 | |
供应者 | 保证付款的时间 |
债权人 | 对合同条款的遵守、保持值得信赖的程度 |
消费者 | 保证商品的价值(产品价格与质量、性能和服务的关系)、产品或服务的方便程度 |
社区 | 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税收、捐献、直接参加)、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 |
贸易和行业协会 | 参加活动的次数、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经济上) |
竞争者 | 公平的竞争、增长速度、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的创新 |
特殊利益集团 | 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对城市建设的支持、对残疾人、儿童和妇女组织的贡献 |
由于利益相关者范围十分广泛,本文我们主要以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
1.3.3 现代企业承担员工责任的具体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承担员工责任的问题研究,分别从立法、执行和监督三方面不断强化企业的责任观。美国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强制性手段对企业是否承担责任进行了规范。从法律上加强了对公司不法行为的[16]。
我国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公司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有较明确的规定。此外,国家还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最低工资规定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从不同侧面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国内有关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研究很多,卢代富从法学上认为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是保证员工实现其就业与择业权、劳动报酬获取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职业技能培训享受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待遇取得权等劳动权利的法律义务[17]。
皮菊云认为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诸多方面的一个部分,它是企业对本企业职工的福利、安全、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企业必须健全劳动保证制度,保证职工有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企业必须关心企业职工的福利(包括职工本人及其家庭),在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承担直接的或间接的责任;企业还必须在职工再教育方面承担责任,以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使其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18]。
刘长喜认为,企业真正对员工负责任还要靠具体的行动,企业在实践中实施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首要责任。(2) 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教育机会。(3)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为实现自我管理企业创造机会[19]。
罗辉,陈支武则认为,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承担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和谐有序的企业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充分保障员工的各项基本权利是企业的应有之责。具体包括:合理雇用,企业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相互尊重,严禁霸王条款和随意解雇职工;企业应保障员工工资收入,建立定期加薪制度,企业的发展成果应为企业全体员工共享;反对强迫劳动并保障劳动安全,企业应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使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致力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努力做到工作环境人性化、工作内容丰富化、合理提拔、为员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等[20]。
总的来说,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劳动法意义上保障员工实现其就业与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职业技能培训获得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待遇权等劳动者自益权的法律义务,也包括企业按照高于法定标准对员工所负有的道德义务。甚至包含保障员工实现其参加集体谈判组织与参加工会、参与公司资本、参与公司机关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劳动者共益权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以广州致辉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对致辉公司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的历程和现状分析,找出致辉公司对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致辉公司客观地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从而更好的引导它们改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现状,促使它们有针对性地履行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
其次,通过致辉公司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使得致辉公司认识到要想广泛的融入到激烈竞争的大趋势中,必须承认并积极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浪潮,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赢得竞争优先地位。
最后,通过致辉公司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使致辉公司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本文研究的方法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式,具体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作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查找了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大量文献书籍以及数据资料。
2.实践法:由于作者本人在致辉公司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本文中有较多的内容是作者本人对工作经历的总结和提炼。
第二章 广州致辉公司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
2.1 致辉公司简介
广州致辉公司全称是广州致辉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创立于2001年12月17日,拥有员工人数约为70人,年营业额约为2500万元,公司总部设在广州,拥有技术实验室和总仓库,并在厦门、上海、天津、成都、杭州、广东珠三角等地均设有销售联络处及分仓库。这是一家专业从事销售各种进口油溶性涂料助剂、特种树脂等原材料的贸易公司,是加拿大EDL特殊化学品公司在中国区域总代理。
2.2 致辉公司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现状
任何企业,都要通过员工的劳动来实现价值,离开了员工,企业的价值无从实现,没有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价值的创造也大打折扣。同时,员工也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存在又为员工就业创造了岗位,离开了企业,员工失业就会失去生活之源。因此,企业要想办法尽量多给员工创造就业岗位,满足员工的生存需要,这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企业还必须保障员工的各项劳动权益,如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自由的权利等,我国劳动法对此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不仅如此,企业还要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并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还要充分注意生产安全,特别是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企业只有做到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对员工有人性的关怀,让员工有安全感,有归属感,员工才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真正的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发挥员工更大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更大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矿难、“黑砖窑”等事件频繁发生,究其原由,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根本不把员工的生命放在心上,根本不尊重员工的基本,不仅损害了员工的权益,而且得不到员工的好感,也损坏了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最终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员工也是一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庞大社会队伍,一个员工的劳动收入不仅要保障自身劳动力的再生和发展,还要保障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因此,员工权益问题,不仅仅只是关系员工自身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与员工相关的庞大的社会群体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员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为了应对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也为了使关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员工生命、健康和确保员工待遇等方面的责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无疑是有成本的,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之一。实证研究已经证明,在各行各业中,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与组织绩效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不一定会导致高成本的付出。如对职工的激励,有物质的、精神的,在物质一定的情况下,多给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和关怀,将更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致辉公司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承担员工社会责任方面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致辉公司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致辉公司不仅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关系融洽、压力适中的工作环境,而且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员工配备必要的工作安全设施。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可降低员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也可以防止员工因职业危害而产生职业病。致辉公司员工接触较多的是化学材料、溶剂,公司都配备有专门的防护用具,使员工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安全和健康的保护。
此外,致辉公司都会事先考虑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建立和实施劳动保护及安全健康的管理制度,从管理制度上防范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带来的不必要的职业危害。从员工入职起就进行相关的安全须知和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教育。每年定期为所有员工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除了制定劳动保护和安全健康的管理制度外,还把员工劳动保护的责任根植到企业文化之中,并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定期检查宿舍卫生状况,为员工提供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这些都是把对员工的劳动保护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背景中的务实作法。
2.2.2 致辉公司为员工提供合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
部分企业由于工作特殊性的原因,工作超时现象很严重,有的企业甚至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调查显示,东莞民营企业员工一天的工作时间在8个小时以下的占22.4%,在8~12小时之间的占69.0%,在12~16个小时的占7.4%,在16~20个小时的占0.5%,在20个小时以上的居然占0.7%。数据显示:员工一周只需工作五天的只占9.6%,员工一周要工作五天半的也只有9.1%,员工一周要工作六天的占30.7%,一周要工作六天半的占15.1%,而一周七天都要工作的却高达35.6%。东莞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一般都超出法定工作时间,但企业却很少支付加班费[21]。这种连轴转的加班严重违反国家《劳动法》。《劳动法》规定“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个小时的工作制度。”同时在规定的节假日期间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北欧挪威等国,周工作时间甚至只有30个小时[22]。
致辉公司在制定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时严守劳动法的要求,诚实守信地尊重员工应有的休息权。致辉有劳有逸的工作时间制度,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时间的利用率。
2.2.3 致辉公司向员工支付合法的工作报酬及提供合法的福利
致辉公司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保障及基本福利,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及提供基本福利,不故意,恶意拖欠克扣员工的工资。员工转正后,对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或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员工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给予员工正当、合法的利益。
在中国很多企业里,随意拖欠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员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调查显示,只有四成的民营企业为员工购买了社会保险,购买最多的是工伤保险,最少的是生育保险,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的比例缴纳[21]。
2.2.4 致辉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培训还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资料显示,百事可乐公司对深圳270名员工中的100名进行一次调查,这些人几乎全部参加过培训。其中80%的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87%的员工愿意继续留在公司工作[23]。
致辉公司意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工作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员工的进步需要培训。致辉公司对经理级以上的员工提供极佳的学习培训机会,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并满足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2.2.5 致辉公司向员工提供平等对话的权利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企业与员工利益冲突。企业管理者在处理利益冲突时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使利益双方认同处理的结果?企业向员工提供平等对话的责任,使员工通过协商对话,争取达到劳资双方意见一致。致辉公司在制定或调整规章制度时,凡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或者重大事项的决策时,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要进行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平等协商确定最终决策方案,并将决定公示。此外,致辉公司具有协助员工建立维护员工权利的组织--工会,从而获取某些方面谈判的权利。事实上中国《劳动法》中己明确规定了企业维护员工合法权利的要求,如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对照法律的规定和许多企业的做法,我们发现劳资双方的矛盾实际上折射出员工的权利荒。企业应该认识到,法律规定员工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企业应履行的最基本的义务,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遵循的社会责任的底线。
2.3 本章小结
本章先介绍了致辉公司的概况,然后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致辉公司承担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现状:1、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2、为员工提供合法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时间;3、向员工支付合法的工作报酬及提供合法的福利;4、对员工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5、向员工提供平等对话的权利。
第三章 广州致辉公司承担员工社会责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致辉公司承担员工社会责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论从法律的视角还是从伦理的视角看企业对员工都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然而在实践中企业行为往往出现偏差。致辉公司在承担员工的社会责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3.1.1 招聘时对员工的不平等问题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最多的是有关性别、年龄、户籍、学历的。年龄歧视使得年龄稍大一些的人流动难、择业难、发展难,甚至出现了中国特有的“40、50”难找工作的现象。性别歧视使求职者因性别的原因而失去了竞聘的机会,很多工作指定招男性,对女性求职者就是一种不公平的歧视。企业更多的是考量自己的经济利益,认为女性求职者大都顾家,导致在工作时间上不能保证,并且要给予女性员工一个不短的产假。户籍歧视使很多非本地户口的人才无法在人才市场中平等的竞争,影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也使用人单位了选才的视野。学历歧视使单位对所招人才的学历定位过死,很多大专生可以胜任的职位只招本科以上的人才,许多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只用研究生,而有些职位却以“学历高的人不好用为由把研究生、博士生拒之门外。相对于性别、年龄,作者认为学历的要小很多,现在企业更多的是重能力,而不是学历,学历至多是个敲门砖。2009年出现了普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除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也和学历不再像以前那样被企业看重有关。除以上几种之外,疾病歧视、血型歧视、姓氏歧视、籍贯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等也是就业歧视的表现,同样对于人才和单位都有很大危害。其实某些职务的职业能力要求并非必须以上述为准才能完成工作要求,企业在设置招聘要求时,就不能公平、科学。
致辉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前面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并且致辉对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有特殊的偏好,很少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招募过来不能立马上手,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经验的积累,企业的人力成本无疑就会提高。经常是公司辛辛苦苦的栽培了一两年的大学生,刚刚上手,有了工作经验,反而跳槽了,炒了老板的鱿鱼。于是,致辉在设置招聘要求时,就把大学生从招聘需求中排除了。
3.1.2 培训时对员工的不平等问题
致辉公司只给部门经理以上的人员提供比较优越的培训项目,如读MBA、获取专业技术方面的在职教育或培训,但对基层员工来说存在着培训不足的问题。基层员工一年很少或几乎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不仅仅是致辉公司,很多企业认为培训是一个很大的成本支出,对中高层员工的培训相对来说比较划算,这部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高,流动性低,性价比比较高。很多企业对基层员工花费了资金做培训,最终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使得企业对培训持很谨慎的态度。
另外致辉公司在培训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培训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老板认为哪些方面重要或对于解决当前的难题比较重要,就做哪些方面的培训,培训不是在年初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做出来的,也不是以战略高度做出来的,而是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行为。
笔者认为,致辉公司总体上来说还没有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名言:“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拥有强大人力资源的松下公司值得任何企业向它学习,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强调:“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企业获取高质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外部招聘;二是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但是,许多企业往往倾向于外部招聘人才,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内部员工的教育培养,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从战略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3 家族企业裙带关系对其他员工晋升的影响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重仁重义,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尤其在传统的节假日里,都要串串门,寻求感情上的磨合。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改革开放,发展多种经济所有制,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有了长足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为了自身的发展,纷纷需要“帮手”,从资金的筹集,组织的创立,生产管理等环节,都要靠亲朋好友的鼎力支持。此时的亲朋好友之间,不是纯感情的交往,而已注入到经济领域中,这种涵盖特定的人缘关系的经济现象,被称为裙带经济。形成裙带经济的特定人缘关系形式有:1、血缘关系。包括嫡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一般这种关系较为紧密。2、亲缘关系。主要是指由于婚姻娶嫁结成的亲戚关系。3、老乡关系。主要是指同一地方的人,出门在外所形成的特定关系,如同乡会就是以老乡关系为基础的。4、朋友关系。指由于某种需要,相互在一起,彼此间相互了解,建立了友谊,而形成的人缘关系,这种关系范围比较广泛。如同事、同学、师生、战友、同行、病友、网友、笔友等,都可称朋友关系。
致辉公司是个家族企业,不可能避免家族企业经常出现的裙带关系的影响。面对两个能力相当的人,一个有裙带关系,另一个没有裙带关系,当他们竞争同一个管理职务时,对致辉这个家族企业来说,很容易选择前者。企业中的重要职位交由自己的亲戚朋友把持,比较有安全和信任感,但在用人方面在裙带网络内,这样就妨碍了其它专业人才的介入,就不能广纳贤才,充分利用人力资本,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加强科学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3.2 致辉公司对员工责任缺失的成因分析
3.2.1 外部环境原因分析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在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状况之所以比较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有比较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起码在理论上企业己经认可了社会责任,也能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作用。有了这些认识基础,企业才会真正接受社会责任,并自觉履行之。然而,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近几十年才受到学者的关注,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并没有得到突破,仅局限于对国外理论的引用和翻译,没有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特别是在适合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各行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水平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社会责任报告的完善程度,同时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人才缺乏,直接影响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效果。
2、劳动资源相对过剩的外部市场背景。
劳动者的相对过剩为企业提供相对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国际联络部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1995年~2004年)》说,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人口,每年仍然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加剧了全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另外国营企业的下岗工人约有500万。受经济增长因素影响估计未来每年能提供平均约900万个工作岗位。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在就业市场激励竞争的背景下,为了避免背井离乡的生存危机,被迫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助长了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缺失。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不完善。
根据调查,很多地方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了解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对它的利害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企业里存在的很多情况也不了解。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即使有些地方了解情况,也并没有从整体上积极推进。在生产安全方面,地方抓得比以前严了,但是,职业健康和员工权益保障的问题仍然很多。一些地方对企业的确切人数都搞不清楚,员工购买社会保险的比例不高。因为企业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主体,也是地方服务的主要对象,也就是说,地方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地方仅仅是看到了与企业目前经济利益的关系,而没有看到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所以,对企业有些放任,甚至任由企业提出条件。一些企业向地方要求更为宽松的条件,甚至提出,如果管得太严,他们就搬走工厂。地方从发展地方经济的利益出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致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才去治理。甚至有个别地方还以不买保险作为吸引外资的优惠条件,这是很危险的。实际上,尊重企业自主权不等于对企业放任不管,而是尊重企业自主经营权,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管一刻也不能够放松。地方既然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那么,就应该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而不是只看到企业创造的产值、利润和税收。在地方放宽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许多方面要靠法律、法规来维系,纵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行立法,显得过于分散和凌乱。有些地方为了能够留住企业,不惜牺牲企业员工的权益,即使企业真正出现了不良行为,处罚力度也非常轻。在劳资纠纷中更多地袒护资方,即便是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的时候,也难免“牟利冲动”,丧失了市场裁判者所应有的公正立场。从经济学博弈论而言,当法律监督机构缺少事中监督,缺乏事后处罚力度,企业违法成本小于违法收益,违法行为变得有利可图,企业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违法行为,此时违法行为就会大量发生。
4、在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障上力度不够。
由于中国在承担企业员工责任方面的不完善,国有企业以外的员工的社会保障都落在企业身上,使得企业承载履行员工责任的能力有限。在一些福利型国家,公民社会保障的途径则较为广泛,像北欧一些国家公民失业后领取的救济金,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开支,甚至是活得较滋润。瑞典更是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瑞典用于公共社会保障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50%,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是国民生产总值的60%。即使倡导经济自由的美国,也通过社会保障署、劳工部、人类健康与社会服务部联合提供各种全民性保险和福利补助,其中很多项目都是出资。失业保险则由与企业协商,共同出资,分担了公民的大部分社会保障。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福利保障中,一些本应由承担的责任都转移到企业身上,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障费用均由员工个人和企业按相应比例分担,同时在向企业和个人征取高额税收后并未提供全面、高效的社会保障。企业在此情况下陷于尴尬的境地,很多企业并非不想承担社会责任,而是本来由多方承担的责任,现阶段仍由企业一方承担,多数企业选择退避三舍,想方设法规避对员工承担的责任。
3.2.2 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1、领导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致辉公司是个小型的民营企业,它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致辉的领导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要付出成本,也尽量给员工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合法的工作时间,更好的工作报酬,更好的培训,更优的发展空间,更快的成长等等,这些都不是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办到的,而是实实在在需要钱才能办到。因此,领导者对员工要有正确的义利观和企业社会责任观。有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也是一种投资行为[24]。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任何内容层次的社会责任都会存在一定的成本。而一些企业承担合理、适度的社会责任,协调内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形象,最终使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绩效。如强生、可口可乐、IBM、3M、施乐等。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这些有责任的企业的增长率达到11.3%,而同期道琼斯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约为6.2%[25]。
2、工会力量薄弱。
工会本应是一个服务机构,于公司之外,保护和帮助工人。雇员可以通过工会行使集体谈判的权力,也可以采取罢工。在与资方打交道时,工会代表的是工人的利益。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工会的势力非常强大。在工作条件、工资水平、企业裁员等任何涉及劳工利益的问题上,工会都会出头为工人做主,必要时,还会组织罢工向企业声张权利。而致辉公司虽然设立了工会组织,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从属于企业的,不能充分地维护员工的权益。
3、劳动者本人的维权意识淡薄。
工人走上工作岗位时,接受的教育大多局限于企业纪律,而很少涉及工益。多数工人不懂得用法律来企业行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即使有少数工人意识到权益受到侵犯,由于就业压力过大等原因,作为弱势群体的他们也只好忍气吞声。特别是企业如果按时付给他们工资,他们认为企业对自己的责任已经履行到位了,他们把企业给予的技术和管理培训,给予的成长机会都认为是企业的福利,有则好,没有也不必强求。
实际上,员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作为企业的主体,如果员工能够做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监督企业经营者对社会责任的履行,那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和推进就会形成来自企业内部的动力,这种动力胜过任何一个外在的压力。
3.3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分析得出了致辉公司承担员工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1、招聘过程中存在对员工的不平等问题;2、培训过程中存在对员工的不平等问题;3、裙带关系对其他员工晋升和发展的不利影响。然后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致辉公司对员工责任缺失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所处的大环境没有树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氛围,内部原因则有企业老板的原因也有员工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广州致辉公司承担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对策
4.1 承担员工责任的外部措施
企业社会责任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是,企业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和运作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并不完全是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的,而是靠市民社会的基础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推动发展起来的。但是在中国,目前既缺少市民社会的基础,又缺乏社会运动的推动,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就显得更为重要。
4.1.1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企业行为
我国历来是一个主导性的社会,过去在计划经济下,一切由包办,企业获得自主权以后,一心想的就是利润,对社会责任考虑甚少,所以,在短期内,要树立起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需要的监督。所以,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公众的监护人和协调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仲裁人,在企业社会责任自律性普遍不强的情况下,要从战略的高度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从宏观上以法律、制度、等约束性手段进行引导,辅以经济性手段,促进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纠正或惩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
诚如前文所讲,我国法制建设还存在严重不足,所以,尤其是应加强立法工作和强化行政执法,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定期评估并及时表彰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批评或处罚那些严重违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的企业。
4.1.2 应尽量减轻企业对员工社会保障的负担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把企业担负的退休养老、劳保医疗、失业保障等社会福利分担起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力的流动解除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动力流动,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失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不仅为劳动者在失业期间提供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还促使企业提高员工最低收入水平。
4.1.3 建立和完善对企业评价体系的内容设计
组织专家制定企业的评价体系,对企业的执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向执行情况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激励,如减免税收并授予责任企业统一的责任标志,引导消费者购买有责任企业的产品,消费者通过责任标志辨别产品背后的责任异同,使缺乏员工责任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现潜在危机。通过实施“重典”来创造相应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使之与保护劳工权益行为相容,激励企业保护劳动者权益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容,从而促进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
4.2 承担员工责任的内部措施
对中国目前尚未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大气候”这个外部的大环境,致辉公司虽然无力改变,但可以遵守的规章制度或要求,充分支持的工作,在社会责任体系的改进上出自己的一份力。当然,为更好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更直接的方法还是从内部实施一些策略,解决承担员工社会责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2.1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伦理道德素养和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层掌握着企业财产和人力资源的经营权和支配权,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伦理观的重视是企业对员工责任得以贯彻的重要因素,其伦理道德观念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对员工责任的各种行为。具备正确伦理道德观念、卓越的组织管理才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员工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管理者,其行为会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管理人员对内进行道德管理,如实评价员工的才能和贡献,帮助员工排忧解难,办事公正、一视同仁、妥善处理纠纷,能够遵循平等、互利、诚实守信道德规范,遵守劳动合同法规,有效维护员工权益。
4.2.2 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的劳动关系
企业要承担对员工的责任,应更新管理方式,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的劳动关系。从企业自身利益来看,良好的劳动关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赢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重视劳动关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劳动人员的青睐,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本。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是力量与权利,合作与冲突关系的集合。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按照新的理念管理企业:一方面把传统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转变为以激励方式为纽带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把依靠管理约束手段维持的劳动关系转变为靠远景激励手段维持的劳动关系。
4.2.3 树立人和企业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
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的关键是靠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需要企业与劳动提供者之间形成和谐的伦理关系,因此,尊重,促进员工成长成才,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招聘方面,致辉公司应摈弃招聘过程中对没有经验的大学生的入职歧视,勇于担当对刚毕业大学生培养的责任。如果每个企业都这么想,高素质人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大学生刚开始是没有经验,要企业花费时间金钱去培养,但培养成后,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致辉公司害怕这些大学生成才后跳槽,最终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笔者认为致辉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改善自身条件留住人才,如果企业本身没有留住人才条件,招来的有经验的人也是会流失掉的。
在培训方面,致辉公司也应该为基础员工提供更多的适合他们的培训机会。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靠方方面面的人,没有基层员工的参与企业也是无法运转的。另外,致辉公司领导者应明确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不完全是组织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是某些技能的学习,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企业领导没有将培训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在经费紧张时首先削减培训经费。与此相应,员工也就认为培训就是离开工作短期休息,培训没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能促使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达到员工和企业双赢的局面。企业通过公平雇佣程序,对员工的在职技术职业培训,通过激励和绩效考核,充分履行对员工的责任,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结果是促进员工成长成才,员工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协同力得以提高,反过来又能促进企业的成长,如此循环,就能达到人与企业双赢的局面,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这种关系。
实证已经证明,实施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不一定会导致高成本的付出。如对职工的激励,有物质的、精神的,在物质一定的情况下,多给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和关怀,将更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无疑是有成本的,但也是有责任收益的。如联想做企业,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技术做好,管理做好,理念做好,形象做好,在中国卖、印度卖、美国卖、阿富汗卖、伊拉克卖。只有联想的产品卖出去了,联想的员工有很好的工资了,中国人的视野才可以从960万平方公里扩展到更多的平方公里,从13亿变成60亿当中的一分子,这才是企业充分发展成长的一个必然的和必须要做的贡献,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才能做到双赢和多赢。
4.2.4 尽量消除裙带关系的不利影响
企业要广招各种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对现有的人员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企业面向全社会招聘,吸引人才,特别是对职业经理人的引进,让非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和经营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去获得更好的效益。没有人才,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提出,家族企业要想生存和保持有效运作,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族成员,也无论他们多么出色,都至少要有一位非家族成员。所以家族企业老板必须改变任人唯亲的观念,必须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并建立起科学的人才使用系统,同时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即引进外来的,养住自己的,提高现有的。
4.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更好的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承担员工责任的外部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1、应发挥作用,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企业的行为;2、应尽量减轻企业对员工社会保障的负担;3、建立和完善对企业评价体系的内容设计。内部措施方面给出了四个对策: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伦理道德素养和管理水平;2、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劳动关系;3、树立人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4、尽量减少裙带关系对家族企业的不利影响。
结论
本文以致辉公司对员工需要承担的责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致辉公司承担员工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围绕致辉公司对员工应该承担的责任及如何承担责任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企业必须主动、自觉的承担员工责任。
我国企业管理者必须重新界定企业的目标,改变牺牲员工的利益为代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学习国外企业承担员工责任的先进措施,努力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劳动关系。
2、通过外部措施促使企业承担员工责任。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下,不能单纯指望企业自觉履行对员工的责任,而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力量促使企业承担员工责任。代表员工权益的工会组织,需要打破或企业的绝对主导权,将工会的组织结构于和企业之外,增加工会的职能与权力,切实做到代表员工的利益。应加快制定约束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完善对劳动者的司法保护,并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奖励和惩罚。
3、通过内部措施促使企业承担员工责任。
针对致辉对员工责任缺失的三个方面,本文从四个方面给出解决的对策,除了从管理者和员工自身两方面加以完善,再从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方面去论述,最后对家族企业中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给出了消除裙带关系不利影响的解决方案。
总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也还处在探索之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将是今后研究的特点,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寻找成功的具有普适性的社会责任模式是研究的难点。
参考文献
[1] Sheldon 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M]. London: 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 1924,32.
[2] Bowen H.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1953: 6.
[3] Joseph McGuire. Business and Society[M]. New York: McGraw-Hill, 1963,144.
[4] Davis K.,Blomstrom R.L. Business and Society:Environment and Rsponsibility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75,6-9.
[5] John Elkington, Cannibals with Forks: 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 Century Business[M] . Gabriola Island, B.C.: New Society Publishing, 1998,213-215.
[6] Carroll A.B. Stakeholder Thinking in Three Models of Management Morality: A Perspective with Strategic Implications[A]. The Corporation and Its Stakeholders: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C].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8,139-170.
[7] 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2,101-104.
[8] 芮明杰、袁安照. 现代公司理论与运行[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7),34.
[9] 金乐琴.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对策[J]. 绿色中国, 2004(2),50-52.
[10] 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148.
[11] Ansoff I. Corporate Strategy[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65,48.
[12]Freeman R.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 New York: Pitman publishing Inc. 1984,46.
[13] Mitehell,A.&Wood,D.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e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 (4) : 853--886.
[14] 李洋、王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动态发展与启示[J] .现代财经,2004(7),24.
[15] 卢岚、刘开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实施指南[J] .2007,183.
[16] 王钰.如何帮助企业建立诚信信用—美国联邦“组织的审判准则”的启示[J] .道德与文明,2002,05,24-28.
[17] 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1,68.
[18] 皮菊云.中美两国企业社会责任对比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05(4):44.
[19] 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5,78-79.
[20]罗辉, 陈支武.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西部科技 , 2008,(04),45-48.
[21] 危兆宾. 东莞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调查研究[J]. 法制与社会 , 2008(02),110-112.
[22] 王敏.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 2008,56.
[23] 孙达林.员工培训理念的改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6-13.
[24] ]李双龙,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向: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研究[C], 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学术会议和管理论坛(部分), 2006 (中文),322-337.
[25] ]Trevino. L. K, Nelson. K. A. Managing business ethics: straight talk about how to do it right [M], New York. NY: John Wiley& Sons. Inc. 1995,56-60.
致谢
本论文研究工作是在导师***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研究方案的确定再到论文的撰写始终得到导师的精心指导。每当遇到困难,导师总会及时的指点迷津,使我能够顺利前行,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向上的生活态度、随和的处世方式将使我终生收益!
感谢我的同事、亲人、朋友,正是你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再次向所有指导、关心、帮助过我的各位师长,同学以及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
二零零九年五月于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