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古诗词分类赏析练习题(部编版教材选择题、简答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30:50
文档

中考古诗词分类赏析练习题(部编版教材选择题、简答题)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一、悲秋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七上: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2分)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1、(1)曲牌名  深秋晚景2、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二、阅读下面这
推荐度:
导读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一、悲秋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七上: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2分)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1、(1)曲牌名  深秋晚景2、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二、阅读下面这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

一、悲秋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七上: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2分)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1)曲牌名   深秋晚景

2、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七上: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八下: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2分)

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2、苍、霜、方、长、央。

二、边塞诗

四、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5分)

八上:【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2分)

1、C

2、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3、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5分)

九下:【甲】《渔家做》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八上:【乙】《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2分)

1、窦宪勒石燕然;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2、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 ,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5分)

八上: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九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__________”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歌或白雪歌

2、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3、A

三、送别诗

八、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 

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九、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七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

1、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2、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十、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八下:(未在篇目内)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2、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3分)

1、(2分)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2分)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可。

四、言志诗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七下: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绘了泰山怎样的景象?(2分)

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须答出两方面)

1、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七下: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是什么?(2分)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3分)

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九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 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时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写。

1、这首诗的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2分)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3分)

1、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1分)。

2、“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2分),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1分)。

五、忧国诗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九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1、B

2、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九下: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赏析“峰峦如聚”句中“聚”字妙处。(2分)

2、说说作者为什么而“伤心”。(3分)

1、“聚”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朝代兴亡的感慨。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八上: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2分)

2、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5分)

八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1、D

2、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3分)

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1、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2、C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七下: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1、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2、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六、山水诗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七上: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以“____________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________  。(2分)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描述出来。(3分)

1、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七、思乡诗

二十一、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八上: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2分)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3分)

1、思乡(怀乡

2、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二十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5分)

七上: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3分)

1、BE(B.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E.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2、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二十三、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八上: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分)

2、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2分)

1、“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5分)

九上: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共2分)

2、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八、闲适诗

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八上: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

1、 心远  悠然。

2、 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二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七下: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里”、“深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2分)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1、“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文档

中考古诗词分类赏析练习题(部编版教材选择题、简答题)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一、悲秋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七上: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2分)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1、(1)曲牌名  深秋晚景2、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二、阅读下面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