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30:59
文档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练习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千米=_________米10分米=米13厘米=米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米.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_________µm(2)=______
推荐度:
导读一、基础练习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千米=_________米10分米=米13厘米=米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米.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_________µm(2)=______
 

一、基础练习

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千米= _________ 米    10分米=        米     13厘米=        米

23毫米= _________ 米    45微米= _________ 米      76纳米=        米.

 

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 _________ µm (2)= _________ cm   (3)= _________ km (4)=______m

(5)= _________ cm= _________ mm= _________ nm= _________ µm  

(6)20min=              h      (7)= _________ min= _________ s.

 

4.(2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_________ ,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_________ .

 

5.(9分)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 ,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 _________ 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 _________ ;

(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_________ .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 _________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_________ 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 _________ 值.

 

6.(4分)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 ,物体A长度为 _________ 厘米.

(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 _________ 厘米.

7.(1分)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_________ mm.

8.(3分)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B.C.D.
 

9.(4分)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_________ ; 

(2)一本物理书长             ;

(3)一元硬币的直径 _________ ;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________ .

 

10.(3分)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

(1)厘米    (2)×102毫米    (3)米    (4)×102毫米.

 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
11.(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    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12.(3分)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B.C.D.
 

13.(2分)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 (2); (3); (4); (5).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_________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_________ .

14.(2分)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_________ ,符号 _________ 表示.

15.(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2h= _________ min,15min= _________ s.

 

16.(6分)如图所示,该机械秒表的大表盘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为 _________ ,其分度值为 _________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 _________ ,其分度值为 _________ .此时该表的读数为_________min_________s.

 

二、能力提高

17.(4分)一张纸的厚度约,合 _________ µm.

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100nm,合 _________ m.

某校一节课45min= _________  h= _________ s.

18.(1分)(2002•河南)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测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

19.(3分)(2008•苏州)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B.20cmC.30cmD.40cm
20.(3分)人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是(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    拇指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    肩膀的宽度

 21.(3分)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  )

     A.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            B.    能准确到的游标卡尺

     C.能准确到的螺旋测微器    D.    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22.(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B.C.D.
23.(3分)(2005•北京)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八、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7分)

24.(1分)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 _________ mm.

 

25.(1分)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 _________ .

 

26.(3分)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

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

27.(3分)(2008•恩施州)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cmB.2mmC.2μmD.2dm
28.(3分)(2008•恩施州)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    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    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    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    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29.(2分)如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_________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_______ 尺不正确.

 

30.(4分)有一条直线,请用你自己身边的刻度尺测量它的长度,你使用的刻度尺其单位是 _________ 量程是 _________ ,分度值是 _________ ,你所记录的结果其准确值是 _________ ,估计值是 _________ . 

附加题:

1.(2014•东城区一模)有关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是错误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2.将用力拉伸后用的皮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  )

A.比真实值大    B.比真实值小

C.与真实值一样    D.不能确定

3.一位同学对物体长度的四次测量中得到的数据分别是,,则此物体的长度为(  )

A.    B.    C.    D.

4.(2004•湟中县)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6.下列全是时间单位的是(  )

A.小时、分钟、秒          B.年、光年、月

C.天、小时、米          D.小时、年、光年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参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练习

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符号是: m .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在长度单位中,m、dm、cm、mm相邻的单位进率是10,km、m、mm、um、nm相邻的单位进率是103;

解答:    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故答案为:米;m

点评:    本题考查了长度基本单位,另外要记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

 

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千米= 1000 米    10分米= 1 米     13厘米=  米

23毫米=  米    45微米= ×10﹣5 米      76纳米= ×10﹣8 米.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答:    解:

①1km=1000m;

②∵1dm=,∴10dm=10×=1m;

③∵1cm=,∴13cm=13×=;

④∵1mm=,∴23mm=23×=;

⑤∵1μm=10﹣6m,∴45μm=45×10﹣6m=×10﹣5m;

⑥1nm=10﹣9m,∴76nm=76×10﹣9m=×10﹣8m.

故答案为:1000;1;;;×10﹣5;×10﹣8.

点评:    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单位换算的方法及换算过程,应注意只对单位进行换算,倍数不能参与到计算中.

 

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 8×104 µm (2)= ×10﹣7 cm   (3)= ×10﹣4 km (4)= 180 m

(5)= 17 cm= 170 mm ×108 nm ×105 µm  (6)20min=  h      (7)= 30 min= 1800 s.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

解答:    解:(1)8cm=8×104µm;(2)=×10﹣7cm;(3)=×10﹣4cm;(4)=×103m=180m;(5)=17cm=170mm=170×106nm=×108nm=×105μm;(6)20min=20÷60h=;(7)=×60miin=30min=30×60s=1800s;

故答案为:(1)8×104;(2)×10﹣7;(3)×10﹣4;(4)180;(5)17;170;×108;×105;(6);(7)30;1800;

点评:    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4.(2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在物理实验中,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等计时器.

解答:    解: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故答案为:刻度尺;秒表.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的选择,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我们不仅要知道测量工具是什么,还要正确使用它们.

 

5.(9分)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 单位 ,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 紧靠 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 放正 ;

(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垂直 .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 单位 .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 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 估读 值.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起始端,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使用刻度尺之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注意:

(1)放对: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放正;

(2)读对: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记对: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单位.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故答案为:量程;分度值;单位;

(1)紧靠;放正;(2)垂直;(3)单位;一;估读.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6.(4分)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物体A长度为  厘米.

(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物体A长度为  厘米.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数据记录是有规定的,要有准确值和估读值两部分组成.估读值要估读到刻度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1)图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因此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为;

(2)图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可读为.

故答案为:(1)1cm;;(2)1mm;.

点评:    长度的测量数据要分准确值和估读值两部分,估读值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7.(1分)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m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木块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

解答:    解: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木块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要掌握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8.(3分)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③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④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⑥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解答:    解: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

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错误;

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求刻度尺沿着被测的长度,并使刻度尺带刻度的一面尽量与物体紧贴,这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

 

9.(4分)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cm ; 

(2)一本物理书长 dm ;

(3)一元硬币的直径 mm ;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km .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对常见的物体要有初步的估测能力;二是对相关的单位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结合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

解答:    解:(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cm; 

(2)一本物理书长=;

(3)一元硬币的直径=;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km;

故答案为:(1)cm;(2)dm;(3)mm;(4)km.

点评:    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10.(3分)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

(1)厘米    (2)×102毫米    (3)米    (4)×102毫米.

     A.    (1)和(3)    B.    都符合要求    C.    (2)和(4)    D.    (1)和(4)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

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

解答:    解:(1)=,测量结果准确到mm,符合题意;

(2)×102mm=187m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不符合题意;

(3)=,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不符合题意;

(4)×102mm=,测量结果准确到mm,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知道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估读一位.

 

11.(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    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考点: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    关于测量中的误差的定义,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解答:    解:测量中的误差由测量工具、人为读数引起的,在测量过程中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不会消除误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量中产生的误差造成的因素,属于基础知识题.

 

12.(3分)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        B.        C.        D.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最小分度值的意义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理解与运用.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将数据,,相加后求平均值得,因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接

近真实的测量记录应为(四舍五入法).由此可见选项A、B、C都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求平均值后要四舍五入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3.(2分)用一把学生的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

(1); (2); (3); (4); (5).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 (3) .该物体高度比较正确的值应为多大  .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

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与平均值相差最小的测量值误差最小.

解答:    解:由测量结果知,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较大,所以此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物体的长度应该是L===≈.

故答案为:(3);.

点评: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平均值要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14.(2分)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符号 s 表示.

考点:    时间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时、分等.

解答:    解: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

故答案为:秒;s.

点评:    此题考查我们对时间主单位及其符号的掌握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到,容易解答.

 

15.(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2h= 120 min,15min= 900 s.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本题根据时间的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解:

∵1h=60min,∴2h=2×60min=120min;

∵1min=60s,∴15min=15×60s=900s.

故答案为:120;900.

点评: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5min,前面的5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min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

 

16.(6分)如图所示,该机械秒表的大表盘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为 30s ,其分度值为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 15min ,其分度值为  .此时该表的读数为 2 min   s.

考点:    时间的测量.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    解:由图知: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0”对应的数字是“30”,所以一周量度的时间是30s;

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分度值为;指针在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②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0”对应的数字是“15”,所以一周量度的时间是15min;

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分度值为;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即秒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30s;;15min;;2;.

点评:    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秒表、停表等,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二、能力提高

17.(4分)一张纸的厚度约,合 70 µm.

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平均直径100nm,合 10﹣7 m.

某校一节课45min=   h= 2700 s.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本题根据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    解:

①∵1mm=103μm,∴=×103μm=70μm;

②∵1nm=10﹣9m,∴100nm=100×10﹣9m=10﹣7m;

③∵1min=h,∴45min=45×h=;

∵1min=60s,∴45min=45×60s=2700s.

故答案为:70;10﹣7;;2700.

点评: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18.(1分)(2002•河南)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测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小 .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    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物体的长度=对应的格数×刻度尺的分度值.

在知道拉长的塑料刻度尺与正常情况下的刻度尺的区别后,结合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    解:将刻度尺拉长后,刻度尺的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虽然变大,但读数时仍按照原来的分度值去读.如: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被拉长后,原来的1毫米可能变为毫米,但读数时,一个格仍然读为1毫米.

而物体的长度不变,这样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与刻度尺对应的格数会减少.

物体的长度=对应的格数×刻度尺的分度值,由于对应格数的减少,会导致读出的示数减小.

故答案为:小.

点评:    关于测量值的变化,在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中涉及到这个知识点,如测量电流或电压时,指针的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处;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横梁没有调节平衡,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边或右边,就去放物体,会造成测量结果如何变化等都是这种类型的题目,明确各种测量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是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

 

19.(3分)(2008•苏州)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考点:    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法.

分析: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    解: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可知,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的估测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主动对身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练习,积累估测的经验,同时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20.(3分)人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是(  )

     A.    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    拇指的长度

     C.    头发丝的直径    D.    肩膀的宽度

考点:    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5mm=;拇指的长度约为6cm;头发丝的直径约为;肩膀的宽度约为40cm.

故选A.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1.(3分)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  )

     A.    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    B.    能准确到的游标卡尺

     C.    能准确到的螺旋测微器    D.    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其中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解答:    解:

对于“”,“3”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想最小刻度是1mm,测量结果能够准确到1mm.

故选A.

点评:    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22.(3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因为是圆形的圆柱体,直径不好测量,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圆柱体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解答:    解:A、刻度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故A不是最佳测量方法;

B、因为是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故B正确

C、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C错误;

D、方法正确,但是刻度尺的起始端或末端没有对准一个整数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不是最佳测量方法.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和特殊方法.比如此题的测量直径的方法,测量一张纸厚度的以多求少法等.

 

23.(3分)(2005•北京)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考点: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    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解答:    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八、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7分)

24.(1分)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  mm.

考点:    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    信息给予题;累积法.

分析:    (1)首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估读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然后看物体是从哪个刻度开始,到哪个刻度结束,物体的准确值为多少,估读值为多少,最后把准确值和估读值加起来就是该物体刻度.

(2)漆包线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漆包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漆包线直径d=.

解答:    解:(1)由图可知,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所以刻度尺的示数是.

(2)如图所示:漆包线的铅笔上紧密排绕20匝,测得这些线圈的总长度L=,

则漆包线的直径d====.

故答案为:.

点评:    注意用线圈总长度除以求漆包线的匝数得出的数值,数值的分度值应和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

 

25.(1分)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  .

考点:    时间的测量.

专题:    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

解答:    解: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即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为分,所以小盘的示数是3min,大盘中的一个大格是1s,一个大格分了10个小格,故其分度值是,所以此时大盘的示数是,所以此时停表是示数是.

故答案为:.

点评:    知道停表大盘和小盘指针上所指示数的单位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6.(3分)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

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① 认为封面与内页厚度相同 ;② 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 ;③ 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实验评估题;累积法.

分析:    一张纸的厚度很小,很难测量,我们可以利用“积少成多”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即我们可以测出多张同样的纸叠紧时的总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解答:    解:①因为封面与内页厚度不同,所以不能将封面和内页叠在一起测量,所以该错误:是认为封面和内页的厚度相同;

②该方法测量的纸的页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所以该错误是: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

③页数与张数同,一张纸是两页,所以该错误是: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故答案为:①认为封面与内页厚度相同;②选用页数太少,不便测量;③将纸的页数当成张数.

点评:    通过该题我们学习了一种特殊测量方法“积少成多”法,此方法使用于测量一些长度(或厚度)很小的测量活动;另外,此题指出错误即可,不要写如何改正.

 

27.(3分)(2008•恩施州)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cm    B.    2mm    C.    2μm    D.    2dm

考点:    长度的估测.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根据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直径的真实增加值解答此题.

解答:    解:由于2μm的直径变化十分微小,所以选项C不符合实际情况.

实际生活中乒乓球的体积较小,如果直径增加2cm或2dm则太大,所以选项A、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的估测能力.

 

28.(3分)(2008•恩施州)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    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    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    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    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考点: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去分析.

解答:    解: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零刻度,

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观察期量程和分度值,

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29.(2分)如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A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B 尺不正确.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

(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解答:    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故答案为:A;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0.(4分)有一条直线,请用你自己身边的刻度尺测量它的长度,你使用的刻度尺其单位是 cm 量程是 0~15cm ,分度值是 1mm ,你所记录的结果其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

考点:    长度的测量.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刻度尺使用前首先要:①认清单位;②量程是多少;③分度值是多少;④零刻度是否磨损;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记录的测量结果应该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解答:    解:

测量此直线所使用的刻度尺单位是cm,量程是0~15cm,分度值是1mm,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直线长度是,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所以准确值为,估计值为.

故答案为:cm;0~15cm;1mm;;.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和使用能力,要知道长度记录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记录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一个正确的物理测量值,包括数值和单位两部分,一个没有单位是数据,在物理测量中是没有意义的.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wdsxg;东方星;pywl;llm;langhua;fxx;8;吴长青;xujun518;hyan;刘治强;聪儿;张圣军;60;292263;王富文(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4年7月7日¥

文档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练习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千米=_________米10分米=米13厘米=米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米.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_________µm(2)=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