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预防
郑州市卫校 内科副主任医师 谢南南
一、动脉粥样硬化预防
(一)主要危险因素
1、年龄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2、性别 男女性别比为2:1
3、血脂异常
4、血压 血压升高与本病密切相关,较正常者高3—4倍。
5、吸烟 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
6、糖尿病 高2倍。
(二)次要危险因素
1、超重或肥胖。
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多、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
3、西方的饮食方式 常进食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者。
4、遗传因素 5倍。
5、微量元素铬、锰、锌、钒、硒的摄入减少,铅、镉、钴的摄入量增加。
6、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工作专心而休息不抓紧、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人。
(三)、预防措施
1、合理的膳食
(1)膳食总热量勿高。
(2)超重者脂肪摄入量小于总热量的30%。
(3)年过40岁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因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
(4)、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合并高血压者限盐。
(5)、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青菜、水果;以及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
2、 适当体育运动
老年人每日1小时分次进行。
3、合理安排生活
规律、乐观、愉快、勿劳累。
4、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5、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
二、糖尿病的预防
(一)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1、有糖尿病和肥胖病家族史。
2、超重或肥胖。
3、空腹血糖损伤、葡萄糖耐量异常。
4、年龄大于45岁。
(二)预防措施
1、20岁以上每年查一次血糖。
2、控制体重。
3、空腹血糖大于6.1mol/L,小于7.0mol/L。葡萄糖耐量大于7.8mol/L,小于11.1mol/L。减轻体重5—10%,增加运动150分/周,必要时选用降糖药物。
4、即使没有危险因素,血糖正常,每三年复查一次血糖。
三、如何预防高血压病
(一)高血压起因
1、遗传因素 40%,46%。
2、环境因素 高盐、高蛋白、高脂肪和低钾、低钙饮食;饮酒每日大于50克;精神应急;超重或肥胖;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二)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
(1)低盐。
(2)低脂。
(3)控制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
(4)多吃富含钾、镁、钙和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5)进食一定量的优质蛋白。
2、适量运动 每周运动4—5次,每次20分钟以上。
3、戒烟限酒。
4、心理平衡。
5、自我管理 注意劳逸结合。
四、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病变
老龄化、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高同型半胱氨血症、情绪不稳等都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由于以上原因会导致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硬化、脑动脉硬化都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进行性的扩散及加重。所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治疗已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根本。做到定期检测血压、戒烟、戒酒,坚持服他汀类抗动脉硬化的药物,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五、血脂异常指南
血清TC的合适范围<5.18 mol/L,5.18 mol/L—6.19 mol/L为边缘升高,≥6.22 mol/L为升高。
血清LDL—L的合适范围<3.37mol/L,3.37—,4.12mol/L为边缘升高,≥4.14 mol/L为升高。
血清HDL—L的合适范围≥1.04mol/L,<1.04 mol/L,为减低。
血清TG的合适范围<1.70mol/L,1.70—2.25mol/L为边缘升高,≥2.26 mol/L为升高。
人群血脂异常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
血脂 TC 5.18 mol/L—6.19 mol/L TC ≥6.22 mol/L
LDL—L3.37—,4.12mol/L LDL—L≥4.14 mol/L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 低危 低危
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 ≥3 低危 中危
有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 中危 高危
冠心病及其等位症 高危 高危
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TC和LDL—L值及其目标值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开始 药物治疗开始 治疗目标值
危险等级
低危10年危险性<5% TC ≥6.22 ≥6.99 <6.22
LDL—L ≥4.14 ≥4.92 <4.14
中危10年危险性5—10% TC ≥5.18 ≥6.22 <5.18
LDL—L ≥3.37 ≥4.14 <3.37
高危10年危险性10—15% TC ≥4.14 ≥4.14 <4.14
LDL—L ≥2.59 ≥2.59 <2.59
极高危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TC ≥3.11 ≥4.14 <3.11
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 LDL—L ≥2.07 ≥2.07 ≥2.07
六、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²
正常值为18.5—24.9;≥25超重;25—29.9为肥胖前期;≥30为肥胖。
理想体重=身高—105;或等于身高—100后再乘以0.9(男性)或0.85(女性)。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为肥胖,大于10%有不到20%为超重。
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