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角的初步认识 |
教材
分析 |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 “教室里的角”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个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 学 重 点 |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
教学难点 | 角的认识和比较角的大小。 |
教具学具准备 | 学具盒、教学挂图、教学图片、小黑板 教学课件、红领巾、三角板、纸 |
提高教 学 质量措 施 | |
课时 安排 | 信息窗1教室里的角…………1课时 认识直角 角的大小比较 ……1课时 信息窗2做角 认识锐角钝角………1课时 |
教学内容 | 信息窗1 教室里的角 | |
教学目的要求 |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个部分的名称; 2.学生通过摸角来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习题练习等活动,加深对角的感知。 | |
教学重点 |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个部分的名称; | |
教学难点 | 能自己制作角。 | |
教具学具准备 | 实物展台、小棒等学具 |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教学活动 | 灵感修正 |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二、探求新知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 |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名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课件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1.自主练习第1题:描出图中的角。学生在图中描一描,交流展示,指名说一说哪些地方有角。 2.自主练习第2题,请学生找出图中的角,并标出顶点和边。再次强调: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交在一起的直直的边。 3.小制作:自主练习第3题,用纸折一个角。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回家找一找家中的角,只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 | |
板书设计 |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边
角的顶点 角的边 | |
教后记: |
教学内容 | 直角的认识 角的大小比较 | |
教学目的要求 |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直角,会画直角,用直角符号标示直角。 2.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3.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 |
教学重点 | 认识直角 | |
教学难点: | 直角的画法 | |
教学具 | 三角板、卡纸、剪刀 木条 |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教学活动 | 灵感修正 |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认识直角 三、活动:体验画角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 1.出示信息窗1,让学生边看多媒体边回想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2.什么是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大家在看看图,有什么新的发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 1.让学生拿出三角板,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在小组里交流。 2.肯定学生的发现,并比照三角板把大一点的角画出来,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直直的角我们把它叫做“直角”。 3.拿出另个三角板,让学生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让学生注意看是怎样表示直角,我们可以给直角用符号做个标记这个符号叫直角符号,标上直角符号。 4.让学生观察,找出教室里的直角,我们教室里有直角吗?学生找一找,并交流。 5.讨论:如何判断一个角事直角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向教师汇报。并肯定:要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6.出示28页红点图,让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每个图案上有哪些角,再用自己手里的三角板帮助判断哪些角直角。 学生找后,汇报。
1.任意画一个角。 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说说画法。教师再边画边演示,最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2.画一个直角。 先让学生讨论直角的画法。 借助三角板试着画一个直角。 让学生看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在点子图中画一个直角,并引导学生再画几个不同方位的直角。 学生画完后,可以引导学生用三角板验证画的是否标准。
1.自主练习第4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找完图中的直角。 2.自主练习第6题:比较角的大小。引导学生明确: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开越小,角就越小。 3.自主练习第7题: 填一填,算一算。 4.自主练习第8题:哪个角大?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直角有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收获? | |
板书设计 | 直角的认识 角的大小 角的边 直角的表示符号 角的顶点 角的边 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画角) 角的大小与变得长短无关 | |
教后记: |
教学内容 | 信息窗2 做角 认识锐角和钝角 | |
教学目的要求 | 1.通过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2.通过角的大小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3.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 |
教学重点 | 认识锐角和钝角。 | |
教学难点 | 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会画锐角和钝角。 | |
教学具 准备 | 实物展台 活动角 剪刀 | |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教学活动 | 灵感修正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制作各种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三、巩固练习。 三、课堂练习,巩固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加深认识 四、课堂总结 |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看图交流,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做一个角吗? 2.引入新课:你也想来做一个角吗? 1.出示情境图,引导:你想做一个什么角吗?看看图中的四个小朋友,他们都是怎么做角的?你会做吗? 学生交流:用纸折角,用纸剪角,用小棒摆角,用硬纸条做活动角,摆出不同的角。 2.提出要求:按照教材介绍的四种方法制作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制作角的方法。 展示。转动活动角的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 4.你还有其他方法制作角? 5.引导:有的角大,有的角小,那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学生讨论汇报:看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6.小结:一般的,对两个不方便放在一起的角,我们可以用活动角来比一比。教师演示比较的方法。 7.让学生用活动角比一比上节课自主练习的第8题中的两个角,再次明确发现:这两个角是一样的,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无关。 8.提出要求:用活动角分别摆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和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学会操作,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对比展示,教师演示,引导明确: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9.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用三角板比一比,找出图中的锐角和钝角。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演示比较的方法。 10.提问:看一看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你是怎样比出来的? 学生比一比,明确:有2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1.自主练习第1题:判断钟面上的角。 2.自主练习第3题:拨一拨,说一说。让学生同桌互相操作。 3.自主练习第4题: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学生数一数,用角的符号在图中标出角。 4.画角:自主练习第5题。学会在点子图中画一画,全班交流,并说一说画的是什么角。 5.自主练习第6题:找直角。 6.自主练习第7题: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 |
板书设计 | 认识锐角和钝角
| |
教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