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陈禄春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口的分布
和人口迁移特点。①④和沿海省区以人口迁
入为主,②③和中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
主。可用排除法选出。
答案:A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
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
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
地区
解析:考查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关键词“实际最相符”,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又与珠三角地区位置近,经济联系较紧密;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D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布局模式产生的影
响。题干知“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
区分散布局”,有利于增加城市绿地,和
污染物的净化。
答案:B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
区,就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解析:本题考查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的
区位选择。物流园区要求交通方便,①
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处。化工园区有
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③处位于河流
的下游,且与主导风东北风垂直的郊外。
答案:A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积雪深度和降雪多少
的主要因素。从图中可看出此地为长江三
角洲,东部降雪较西部多,但积雪厚度却
比西部浅。原因是冬季,该时段该区域风
向主要为偏东风,所以东部地区距海近,
降雪多;但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沿海温度高于内陆地区,所以东部积雪厚
度较薄。
答案:B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
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解析:题干知“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
区”,说明其温度高于四周地区,可能是城市热岛引起的。
答案:C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3S技术的区别和应用。“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用RS技术;“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用GIS技术;“确定位置”用GPS技术。
答案:D
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面的阅读。从图中
可知甲地高空气压较低,近地面气压较高,
而乙地近地面气压较低(副极地低压),水平
气压梯度力由甲地指向乙地,北半球地转偏
向力向右偏,偏转为西南风(北半球的中纬
西风)
答案:B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
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解析:本题考查冷锋的概念。乙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团为冷气团;甲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气团为暖气团,“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此变化应为冷锋。答案:C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间为18时
D.昼夜等长
解析:本题考查节气的判定。由题干知“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可知此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所以昼夜等长。
答案:D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
观测点所做的记录
卡片。完成11-12
题。
11.根据图5(b)中
记录的信息判断,
卡片中“观测点编
号”应为图5(a)
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考查读
图能力,由图(b)
可知:该点高程
120M,位于甲山西
南;再由图5(a)找出满足条件的点。
答案:B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A.Ⅰ、Ⅱ、Ⅲ
B. 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阅读。关键词“向斜东翼”,可知Ⅱ比Ⅰ年轻,Ⅲ覆盖于岩层的最上面,最后生成。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⑴说明富塔贾隆高
原被称为“西非水
塔”的原因。
解析:考查读图能
力。关键词“水塔”,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
势高,为众多河流
的源地;纬度较低,
距海较近降水较
多。
答案: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⑵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解析:考查河口三角洲的成因,“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由区域地理知识可知,河口处有由北向南流的加那利寒流;河流带来的泥沙多。
答案: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通航。
⑶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可联系我国黄河下游地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办法去回答。可从开源、节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方面回答。
答案: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
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
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
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
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
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
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图8为长
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
系图。
⑴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
发展的区位优势。
解析:考查工业的区位。与美国相
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较快。
答案: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⑵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解析:考查工业的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可联系长三角工业转移对苏南的影响回答。
答案: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
业机会(推动了城市
化进程)
43.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
育与休闲娱乐项目,
日益受到人们的喜
爱。滑雪场的雪可来
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
取水造雪。图10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解析:此题考查滑雪场的区位。由题干知“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从位置,地形,气候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人文条件去思考。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
趋势。图11为三江源
地区1950-2011年各
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
图。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
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
征。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
可从总的分布,集中
月份和最多月份回
答。
答案: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⑵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的原因。
解析: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的影响因素。由题干“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带来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可以找出。
答案: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
置在城市道路
两侧、不透水地
面的周边和大
面积绿地内等
处,可与城市雨
水管网或集水
池相连,其表面
一般种草进行
覆盖。图12为
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浅沟的地势较低;有滤网从停车场和道路绿地收集雨水。对城市的地表地下水产生影响。增加地下水,加大水的蒸发量。
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