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矿床学考试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46:59
文档

矿床学考试复习资料

矿床: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经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矿体:矿床中金属或其他有用物质富集的地质体叫做矿体。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尤指矿体产于其中或与矿体直接邻接的岩石。同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为同期或近于同期由同一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如:岩浆分结作用、沉积作用形后生矿床:指矿体晚于围岩并且由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如热液作用形成的脉状矿床。围岩蚀变:由于气水热液矿床矿体四周的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蚀变作用,因此称为围岩蚀变矿石:指在矿床中开采出来,
推荐度:
导读矿床: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经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矿体:矿床中金属或其他有用物质富集的地质体叫做矿体。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尤指矿体产于其中或与矿体直接邻接的岩石。同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为同期或近于同期由同一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如:岩浆分结作用、沉积作用形后生矿床:指矿体晚于围岩并且由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如热液作用形成的脉状矿床。围岩蚀变:由于气水热液矿床矿体四周的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蚀变作用,因此称为围岩蚀变矿石:指在矿床中开采出来,
矿床: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经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

矿体:矿床中金属或其他有用物质富集的地质体叫做矿体。

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尤指矿体产于其中或与矿体直接邻接的岩石。

同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为同期或近于同期由同一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如:岩浆分结作用、沉积作用形

后生矿床:指矿体晚于围岩并且由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如热液作用形成的脉状矿床。

围岩蚀变:由于气水热液矿床矿体四周的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蚀变作用,因此称为围岩蚀变

矿石:指在矿床中开采出来,并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其中提取一种或多种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石矿物: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有用矿物。

脉石矿物:指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共生矿物:是指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中所形成的出现在一起的不同种矿物。

伴生矿物:在自然界中出现于同一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矿物。

多金属矿石:如铅锌矿石,除主要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外,经常还有银矿物,有时还有铜矿物及砷、锑矿物以及多种分散金属矿物。

综合矿石:共生金属能够被利用的矿石。

矿石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矿石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矿石品位:矿石中有用组分的百分含量或单位含量。

边界品位:确定矿与非矿的最低品位。

工业品位:据以划分可采矿体或矿段的最低平均品位。

矿床规模:指的是一个矿床中探明的矿石储量或金属储量的多少。

浓度系数:是工业品位与该元素的克拉克值之比;

浓度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是某元素在某一地质体(矿床、岩体或矿物等)中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比值。

1、成矿物质发生聚集作用的方式?

①结晶作用②化学作用③交代作用④离子交换及类质同象置换作用⑥机械分异作用

2、成矿物质来源有哪些?

宇宙源、上地幔源、地壳源、和过渡类型

1、岩浆矿床成矿作用有哪些?

结晶分异作用、重力分异作用、压滤作用、扩容作用、流动分异作用

2、岩浆矿床现有成因分类?

一、内生矿床 1、岩浆矿床 1)岩浆分结矿床 2)岩浆熔离矿床 3)岩浆爆发矿床 2、伟晶岩矿床 3、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 4、热液矿床 1)岩浆气液矿床 2)非岩浆热液矿床 5、火山成因矿床 1)火山岩浆矿床 2)火山-次火山气液矿床 3)火山-沉积矿床 

二、外生矿床 6、风化矿床 7、沉积矿床(机械沉积、蒸发沉积、胶体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 8、可燃有机矿床 

三、变质矿床 9、接触变质矿床 10、区域变质矿床 11、混合岩化矿床 四、叠生矿床 12、层控矿床

3、岩浆结晶分异矿床常见的含矿岩体组合类型?

结晶分异作用即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

岩浆分结矿床即是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依据有用矿物和造岩矿物结晶的先后关系,岩浆分结矿床可再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

早期岩浆矿床:形成于岩浆冷凝结晶的早期阶段,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晚期岩浆矿床:形成于岩浆冷凝结晶的晚期阶段,有用矿物结晶晚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岩浆分结矿床有与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铬铁矿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PGE矿床,与(层状)基性岩有关的钒钛磁铁矿矿床,与蛇绿岩套中镁质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矿床(豆荚状或称阿尔卑斯型)。

4、岩浆结晶分异矿床类型?

1)镁质超基性岩中的铬(铂)矿床 2)铁质基性岩中的含钒钛铁矿磁铁矿矿床 3)镁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铜镍(铂)硫化物矿床 4)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

5、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及韵律结构?

简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中断西缘的安宁河深断裂带。 矿床属层状型,岩体分异较好,具明显的韵律结构,从上到下岩石基性程度和含矿性增高,矿物颗粒增大。 岩体自上而下由五个岩相带组成,含有九个矿带,各矿带之间常有韵律变化。即显示岩相带和矿带之间的关系,自上而下为: 1) 2) 底部边缘带:厚 10-300m,以暗色细粒辉长岩为主,含矿性差。 下部暗色中粗粒层状辉长岩含矿层:厚 60-520m,底部为数米厚的橄榄岩或橄辉岩。为主含矿层,共包括六个 矿带( 3) ) 。 中部暗色层状辉长岩带: 160-600m, 厚 夹含铁辉长岩薄层。 矿带由含铁辉长岩薄层及矿条组成, 矿体厚仅 2-3m, 与下部含矿层为过渡关系。 4) 上部浅色层状辉长岩含矿层:厚 10-120m,以含铁辉长岩为主,夹稀疏侵染状矿条,含磷灰石约 5%。本层包含 两个矿带( 5) ) 。 顶部层状辉长岩矿带:厚 500-1500m,夹有暗色辉长岩条带及稀疏侵染状矿条。含矿性差。 矿石中主要金属氧化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钛铁晶石、镁铝尖晶石。硫化物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硫钴矿-硫镍钴矿、辉钴矿、 砷铂矿。矿石以层状、块状和斑杂状构造为主,具海绵损铁结构,钒主要呈类质同象含于磁铁矿中。矿床规模大,矿石富,为天 然的合金矿石,具有很大工业价值。 矿床属晚期岩浆结晶分异成因,在岩浆分异过程中,重力分异起了主导作用

6、攀枝发钒钛磁铁矿矿床矿石类型及主要金属矿物?

按矿物共生组合及产出特点划分,矿石有以下组合: 金属矿物(钒钛磁铁矿组合) :钛磁铁、钛铁晶石、钛铁 矿、尖晶石。 

硫化物组合: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铜矿。

金属矿物:钛磁铁矿、钛铁晶石、钛铁矿、尖晶石。 氧化带矿物组合:磁赤铁矿、假像赤铁矿、褐铁矿。

非金属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拉长石、异剥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磷灰石。 次生硅酸盐矿物:透闪石、绿泥石、蛇纹石等。

7、岩浆结晶分异矿床成矿模式。

堆晶作用、压滤作用和贯入作用

8、硫化物的熔离和侵位两种模式有何不同?

一种是地熔离,是指岩浆侵位后金属硫化物随着岩浆流动及连续的分离;另一种是深部熔离,是指岩浆侵位前已在深部发生过熔离,形成不同程度相对富集的硫化物的含矿熔浆。

9、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具有的典型结构,矿石主要矿物。

典型的结构是硫化物充填在造岩硅酸盐矿物的粒间空隙内成液滴状或瘤状,随着硫化物含量增加而形成硫化物包裹、溶蚀硅酸盐矿物的海绵陨铁结构。

主要矿物雌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构成一个典型矿物组合,经常还有磁铁矿、黄铁矿、以及方黄铜矿、针镍矿、紫硫镍铁矿等。

1、何谓伟晶岩矿床?

伟晶岩中有用组分富集达到工业要求,便构成了伟晶岩矿床。可分为岩浆伟晶岩矿床(花岗岩浆岩伟晶岩矿床、碱性岩浆伟晶岩矿床、基性,超基性岩浆伟晶岩矿床)和变质伟晶岩矿床。

2、花岗伟晶岩矿床的化学成份和矿物成份

1.化学成分 

主要是氧和亲氧元素Si、Al、Na、K、Ca等,其次为稀有、分散、稀土和放射性元素Li、Be、Nb、Ta、Cs、Rb、Zr、Hf、La、Ce、U、Th等。此外,W、Sn、Mo等金属元素和F、B、Cl、P等挥发分含量也较高。 

2.矿物成分 

①硅酸盐矿物:石英(包括水晶)、长石(斜长石、微斜长石、正长石)、云母(白云母、黑云母)、霞石和辉石等,其中长石、石英和云母构成伟晶岩的主体部分。 

②稀有和放射性矿物:主要包括含锂矿物(锂云母、锂辉石、透锂长石、磷锂铝石和锂电气石等)、含铍矿物(绿柱石、硅铍石和硅铍钇矿等)、含铌钽矿物(钽铁矿、褐钇铌矿、烧绿石、细晶石等)、含锆矿物(锆石、曲晶石等)以及铯榴石、方钍石、钍石和晶质铀矿等。 

(3)稀土元素矿物:独居石、磷钇矿、褐帘石、氟碳钇钙等。 

(4)其他金属矿物:锡石、黑钨矿、辉钼矿、磁铁矿和钛铁矿等。 

(5)含挥发分矿物:萤石、电气石、黄玉、磷灰石等。 

(6)宝石类矿物:除上述各类中的黄玉(黄宝石)、电气石(碧玺)、绿柱石(祖母绿、海蓝宝石及其它绿宝石)外,还有石榴石(子牙乌)、刚玉(红宝石、蓝宝石)及各色水晶(以紫水晶最为名贵)等。 

3、伟晶岩结构有哪些?

伟晶(巨晶)结构、粗粒结构、细粒结构、文象结构(此四种为伟晶岩特有)、交代结构;

4、试述伟晶岩的带状构造?

伟晶岩矿床的带状构造最为常见,从伟晶岩的边缘到中心,一般可分为如下几个带: 

边缘带:结晶细小,细粒石英、长石组成,厚度也较小。 

外侧带:颗料较组,细粒或文象结构,由斜长石、钾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构成。 

中间带:颗粒更大,粗粒结构、似文象结构等,除块状的长石、石英和云母外,绿柱石、锂辉石等。  内核:颗粒特别粗大,常由石英、石英-长石或石英-锂辉石等矿物组成。 

5、伟晶岩矿床类型有哪些?

①简单伟晶岩矿脉;②重结晶伟晶岩矿脉;③交代伟晶岩矿脉;④去硅伟晶岩矿床。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白云母伟晶岩矿床、长石伟晶岩矿床、水晶伟晶岩矿床

6、试述阿尔泰3号脉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的分带。

(1)文象结构带:厚3-7m,由石英、微斜长石及钠长石组成,与角闪辉长岩直接接触; 

(2)糖粒状钠长石带:厚达7m,钠长石呈巢状分布于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中,含有鳞片状绿色白云母、石榴子石、磷灰石、电气石、绿柱石及铌铁矿等; 

(3)块体微斜长石带:厚10-35m,主要由巨大的块体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组成,长石直径一般为0.5-1.5m; 

(4)石英-白云母带:呈断续的巢状分布,系交代块状微斜长石而成,其中含钠长石、石榴子石、磷灰石、电气石、绿柱石和铌铁矿等; 

(5)叶钠长石-锂辉石带; 

(6)石英-锂辉石带; 

  上述两带呈过渡关系,总厚度3-10m,叶钠长石逐渐被石英代替,锂辉石常呈巨大晶体,有的长达10m。此外,还含少量微斜长石、白云母、石榴子石、磷灰石、电气石、绿柱石和铌铁矿等。 

(7)白云母-钠长石带:由白云母、薄板状钠长石等组成,含有细晶石、钽锰矿、铯榴石等矿物; 

(8)钠长石-锂云母带:由钠长石及鳞片状锂云母组成,含有细晶石、铯榴石等; 

(9)石英-铯榴石带; 

(10)块状微斜长石和块体石英带:含铯榴石等。 

阿尔泰三号脉以富含稀有元素锂、铍、铌、钽、铯、铪为特征。锂多呈锂辉石和锂云母,富集于5、6带;铍多呈绿柱石产出,分布于1、2、4带;铌主要富集于1-4带;钽主要富集于5、6、7带,铯大部分分散于绿柱石、白云母、锂云母和钾长石中,只有少部分在晚期形成铯榴石,铪主要富集于锆石中,从脉壁到中心,锆石中含铪量递增。 

阿尔泰三号伟晶岩体规模巨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稀有金属矿床,而且是研究伟晶岩形成和演化的一个极好范例。 

7、伟晶岩矿床的成矿作用?

挥发组分作用、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混染作用。

8、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矿石类型?

主要由钠长石组成的块状钠长岩和主要由白云母、石英组成的块状云英岩。

9、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是如何形成的?

是经历了花岗岩浆形成过程中多种形式的活化和转移的结果。①在原岩中可能发生过转移②在花岗岩化和花岗岩浆中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③气化热液交代过程中成矿元素的活化转移。

10、与钠长岩—云英岩型矿床有关的岩浆岩有哪些?

与之有关的岩浆岩主要是正常的黑云母和二云母花岗岩以及碱性花岗岩

11、试述宜春锂矿床地质概况、矿体特征和成矿作用?

矿床处在华南多旋回褶皱带中的一个后加里东隆起区内。强烈褶皱了的元古界—古生界变质岩系中有加里东期、印之期、燕山期多个时代的花岗岩类侵入体,成矿的雅山岩体出路面积9.5km2,时代属燕山早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中粗粒黑云母和二云母花岗岩,分布在剥蚀较深的岩体中西部,其上为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其中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交代蚀变,形成从弱到中等再到强的钠长石化和锂云母化花岗岩。呈似层带状产出,顶部还有断续分布的似伟晶岩,向东倾伏于变质岩层之下。钽—锂矿化随交代蚀变作用加强而增强。

12、试述钠长岩—云岩英型矿床成矿作用。

在岩浆结晶晚期,岩浆中稀有金属出现相对富集趋势,由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显著聚集,在出现岩浆—溶液或气成高温热液时,可以携带稀有金属通过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新生的含稀有金属矿物集合体。

13、碱性—中性岩浆演化末期玢岩型矿床特征的矿物组合?

阳起石—磷灰石—磁铁矿是一种最特征的矿物组合。

14、试述宁芜地区铁矿床地质特征。

①矿体特征:形态复杂多样,角砾岩体及茼状、钟状、环状、脉状以及似层状等;

②矿石特征: 岩体中部的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矿化,矿物组合为钠长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陶林式);岩体顶部及边部(内接触带)角砾状、网脉状铁矿化;矿物组合为阳起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凹山式); 产于接触带上的矿化,矿石以块状、角砾状为主,石英—镜铁矿组成(梅山式)。

③围岩蚀变:与铁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早期为类矽卡岩化(下部浅色蚀变带),中期为青盘岩化(中部深色蚀变带)、晚期为泥化、硅化、碳酸岩化(或称为泥英岩化),(上部浅色蚀变带)。

15、试述玢岩型矿床的成因?

这类矿床与中性岩浆有关。①不论是不是有岩浆矿床形成,岩浆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演化都是肯定的,即岩浆在深部发生了各种分异或一定的分熔,形成已经相对富铁的熔浆和饱含挥发组分的含矿流体,是进一步形成这类矿床必不可少的前提;②铁的富集作用可能发生在内生成矿作用各个阶段;③铁的富集成矿作用也可以发生在不铜深度环境中。

1、何谓矽卡岩矿床?

指在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的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由于气水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形成的矿床。

4、试述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成矿阶段说和渗透扩散交代说)

成矿阶段说:分为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

(1)矽卡岩期:生成各种硅酸盐矿物,主体形成期。不会有石英出现,分为三个阶段:

①早夕卡岩阶段(干夕卡岩阶段)(无矿阶段):800℃~500℃高温超临界条件,SiO2和Fe等组分结合成各种硅酸盐如Ca-Al榴石、Ca-Fe榴石、透辉石、Ca-Fe辉石、硅灰石、方柱石等。发生于高温的超临界条件下,夕卡岩矿物不含水份。

CaCO3+SiO2→CaSiO3+CO2↑

CaCO3+MgCO3+2SiO2→CaMgSi2O6+2CO2↑

3CaCO3+Al2O3+3SiO2→Ca3Al2Si3O12+3CO2↑

CaCO3+Fe2O3+3SiO2→Ca3Fe2Si3O2+3CO2

温度较高,未构成矿石沉淀,铁只能与硅酸盐等组分构成含铁的硅酸盐矿物,不能单独构成铁矿物。不出现有用的矿石矿物。

②晚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因形成温度渐低,约500℃~400℃,故挥发份集中逐渐明显,和硅酸盐等组分形成含水硅酸盐矿物,如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等,故又称“湿夕卡岩阶段”。此一阶段温度降低至近临界温度,矿液中的铁质不再进入硅酸盐矿物晶格,铁活动性减弱,构成单独铁矿物磁铁矿,因磁铁矿开始析出并堆积,可称磁铁矿阶段。此阶段过后,夕卡岩主体已基本形成,夕卡岩类矿物的大规模结晶活动已趋结束。

③氧化物阶段:此乃过渡性阶段,介于夕卡岩期和其后的石英硫化

物期之间。形成温度400~300℃之间。主要矿物有: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云母类如金云母、白云母少量黑及石英,即大量的金属氧化物和含氧盐,故称“氧化物阶段”:白钨矿CaWO4、锡石SnO2、赤铁矿Fe2O3 、少量磁铁矿、另外,少量硫化物开始出现,如辉钼矿、磁黄铁矿、毒砂等。

(2)石英-硫化物期:温度大大降低,SiO2不再和Ca、Mg、Al、Fe等结合形成夕卡岩类矿物。因活泼性减弱,故形成大量的石英SiO2。热液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组分和矿化剂H2S等结合成大量金属硫化物,还有方解石、绿泥石。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早硫化物阶段(铁-铜硫化物阶段):温度下降至300~200℃,中温热液阶段,形成的主要脉石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碳酸盐矿物、石英和萤石等,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辉钼矿、辉铋矿。所形成的硫化物中以铁铜硫化物为主,故称“铁铜硫化物阶段”。

②晚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阶段):温度下降至200℃以下,水的作用十分明显,交代早期矿物生成大量中-低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尤其是碳酸盐矿物明显增多。金属矿床主要是铅、锌硫化物如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及黄铁矿,可称为铅锌硫化物阶段。

透扩散交代说:

(1).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单交代作用)

指含矿气水热液沿着被交代的岩石的裂隙系统渗滤而引起,其动力主要为压力差,在有裂隙的横切接触面部位,深部上升的含矿溶液沿着裂隙、断裂,把下层的活性组分带到上层,并与之发生交代作用,又称单交代作用。其特点是下部交代作用强烈,愈往上温度愈低,反应愈缓慢,一般情况下,交代作用产物呈“火苗”状。

(2).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交代作用)

发生在岩体和围岩两侧,在构造不发育的情况下,停滞的粒间溶液,在矿物颗粒中由于溶液浓度差引起的在岩浆岩与灰岩的接触面流动时,原接触带灰岩的粒间溶液为CaO、MgO所饱和,岩浆岩粒间溶液为SiO2、Al2O3所饱和,两边都发生交代作用,称双交代作用。

Ca系列矽卡岩:Ca/Mg>2;      Mg系列矽卡岩:Ca/Mg<2。

2、矽卡岩矿床的控矿构造?

①大地构造环境: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单元是边缘弧、岛弧及断裂凹陷带。 

②控制岩体的构造:大断裂、不同方向的断裂交汇部位、大型褶皱的转折端及倾伏端。

③控制矿体的构造 

a.接触带构造: 

平盖型—多形成规则的矿体;超覆型—多形成富而不规则状及透镜状矿体岩 体凹部—多形成不规则矿体;层理面倾向接触面的接触带有利于矿的形成。 

b.捕虏体构造 

c.断裂构造,与接触带重合及相交的断裂有利成矿。 

d.褶皱构造:矿体多形成于接触带附近褶皱的转折端及翼部层间滑动面。 

5、何谓斑岩型矿床?

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与浅成或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细脉浸染型矿床,通称为斑岩型矿床。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

3、试述鄂东南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

基本特征:①矿体特征:形态以不规则状为主,另有似层状,巢状、脉状等,矿体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产生接触带附近,偏向围岩—侧较多。

②矿石特征:成分有矽卡岩矿物:石榴石类(CaAl—CaFe)辉石类(钙铁系列)、角闪石、硅灰石等;金属矿物:以氧化物为最普遍,特别是磁铁矿、赤铁矿等,常见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

矿石结构:以粗粒结构为特征,交代作用形成的各种结构非常普遍。

矿石构造:块状、浸染状构造为主,另外有条带状,晶洞构造。

③围岩蚀变:高温蚀变有矽卡岩化等,中低温蚀变有硅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

6、试述斑岩型铜矿的重要特点?

(1)成矿有关的岩浆为中酸性浅成-超浅成斑岩类。大多数属钙碱系列,少数碱性系列。(2) 多数矿床的成矿岩体以多期次高位侵位的复式小斑岩体为主。与矿化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为钙碱性系列,其次是碱钙性系列。 (3) 普遍具有强烈围岩蚀变。

(4)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5)岩石具有典型的侵染状或细网脉状构造。(6)斑岩型矿床有单金属的矿床。(7)在气候和地形条件适合的地区,原生低品位铜矿石因次生富集而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

7、试述斑岩型铜矿的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

8、试述斑岩型铜矿的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分早、中、晚期  早期蚀变包括钾硅酸盐交代岩、钾质角岩和部分镁-钙夕卡岩;中期蚀变包括绢英岩、黄铁绢英岩、青磐岩和湿夕卡岩;晚期蚀变包括中度-深度泥英岩、浊沸石-硫酸盐交代岩等。

9、何谓脉状矿床?

主要是热液成因的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脉,它们的形成明显晚于有关岩浆岩及围岩,属于典型的后生矿床。

10、脉状矿床的成矿作用?

一般认为是热液沉淀物充填了岩石裂隙或沿着岩石裂隙交代形成的。

1、何谓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

矿床产在海相火山岩,火山岩系中,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特别富集,含量可达60%以上,构成块状,密集条带状矿石。

2、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类型?

①富钠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或称细碧角斑岩系列中产出含铜的和含铜、铅、锌的矿床。②在正常钙质碱性系列以长英质岩石为主的火山岩系中产出的铅、锌、铜矿床。③主要是铁镁质火山岩的蛇绿岩中产出的铜矿床。

3、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类型有哪些?

按照矿床中主要金属的组合及含量多少可分为铜,铜--锌,锌-铅-铜和铅锌四中类型

5、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

对流模式、岩浆热液模式

6、何谓喷流—沉积型矿床?

指在细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岩中成层产出,以发育块状具条带层纹状富硫化物矿石为特征的一类矿床。

7、喷流—沉积型矿床的成矿作用

在多级断陷盆地中,有同生水受热液演化形成含矿热水,借助适当通道喷出或喷流到海底而沉积成矿

9、喷流—沉积型矿床的勘查标志?

(1)层状重晶石,硅质岩,钠长石岩,铁氧化物及镁铁碳酸盐岩等热水沉积(2)特殊的非对称围岩蚀变,往往伴随网脉,角砾化的蚀变非常发育,而且多呈“筒状蚀变带”分布于矿床的底板岩石中。(3)具矿化分带。

14、何谓黑色页岩中的金属矿床?

产于有机质的泥质岩石,碳酸盐岩,硅质岩石及粉砂岩石以及期间过渡类型岩石(黑色岩石)中的矿床

19、何谓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是指容矿岩石为沉积岩,金及载金矿物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且颗粒及其细小的矿床,常见含有As、Sb、Hg等共生组合,同时,很多类矿床又以其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

21、卡林金矿研究形成的一些基本成因概念?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地区发现,主要产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品位低、规模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金主要呈显微-次显微形式产出,普遍发育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以及 Au、As、Hg、Sb、Tl 等元素异常。 

①大地构造环境:裂谷带和弧后盆地,地幔柱活动区。如:滇黔桂卡林型金矿位 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晚加里东-海西期右江裂谷带。 

②岩浆岩条件:位于较大规模岩浆活动区(地幔柱活动区)的边缘和邻区。矿区仅见少量中酸-酸性(花岗闪长质-花岗质)侵入体和辉绿岩、煌斑岩等脉岩。

③含矿岩系特征:含炭质或泥质碳酸盐岩,包括含炭质粉砂质灰岩、白云质灰岩 、条带状灰岩及角砾岩等。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质凝灰岩、角砾岩。 

④矿体特征:似层状、凸镜状产于一定的层位,多受不同岩性界面、层间破碎带 、不整合面及断裂控制,与围岩呈渐变关系。 

⑤矿石特征:金多为肉眼不可见金,赋存于硫化物内或吸附于炭质、水云母上。 共生矿物复杂,常见黄铁矿、白铁矿、毒砂、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等(伴有 As、Sb、Hg 异常)。

⑥围岩蚀变:常见硅化、黄(白)铁矿化、毒砂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 

⑦矿床成因:由于成矿地质要素(岩浆岩、地层和构造)与成因要素(矿源、热源和水源)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认识差异,成因问题存在争论。根据对矿源的认识可分: 

岩浆成因说:浅成侵入体提供矿源和热源,在岩浆热液系统的远端(大气降水为主)交代成矿。 

沉积成因说:成矿物质来自地层。 

目前的研究(岩石学、REE、同位素和包 裹体资料):成矿物质来自地层,流体 以大气降水和建造水为主,热源与岩浆体系的火山-侵入活动有关。 

1、风化矿床的主要类型?

风化残余矿床、风化残积,坡积砂矿床、淋积矿床。

2、试述风化矿床的成矿作用?

物理风化成矿作用(成矿规模小);化学风化成矿作用(化学性质改变);生物风化成矿作用(环境改变)。

3、风化矿床的成矿条件?

(1).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风化壳的成熟度不同,分三类:

Ⅰ.红土型风化壳:高温高湿生物作用旺盛的条件下形成,成熟度最高;

Ⅱ.冻土型风化壳:低温降雨量少,生物作用不强烈的的条件下形成;

Ⅲ.荒漠型风化壳:干旱气候条件形成,水少,物理风化为主。

(2).原岩条件:

Ⅰ.风化壳的形成与原岩有关,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原岩聚集形成不同的风化矿床;

Ⅱ.相同的原岩在不同的风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风化矿床。

(3).地形条件:

Ⅰ.形成风化壳的规模和厚度受地形条件影响,夷平面和准平原风化壳,往往形成厚度巨大的残积风化壳,高原剥蚀的山区不易形成。

Ⅱ.地形条件影响地下水的水位、高度、潜蚀能力,在低平的地方,地下水潜蚀缓慢。

(4).水文地质条件:

Ⅰ.渗透带:水是季节性强的土壤水,富含O2、CO2、有机酸,若呈酸性反应,则对岩石有氧化分解作用,以垂直运动为主。淋滤作用使矿物下沉形成淋积矿床;

Ⅱ.流动带:潜水面以下,停滞水面以上,岩石中充满潜水,以水平运动为主,承压水可能喷出地表,含氧少,为弱酸性、弱碱性为主,对岩石氧化、分解作用弱;

Ⅲ.停滞水带:位于停滞水面以下,该带内水中不含游离O2,流动缓慢,或基本不动,矿物岩石基本不变。

 (5).构造条件:

Ⅰ.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若地壳下降,则侵蚀基准面上升;

Ⅱ.稳定地台区,往往形成比较大的风化矿床,常产在长期间断的不整合面上;

Ⅲ.成矿前构造可决定地下水的中原岩的渗透方式,成矿后构造对防滑矿床保存有特殊意义。

(6).时间条件:

长期稳定的地质环境是形成风化矿床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有大量风化物质保存下来,形成矿床。

风化壳类型:(按原岩的分解程度及SiO2、Al2O3的比值作为指标对风化壳剖面进行划分):

(1). Si-Al饱和型:以物理风化为主,发生初步化学风化,SiO2 无重大迁移,淋滤微弱,原岩的化学、生物风化作用都很弱,可在中低温条件下形成砂矿。

(2).Si-Al粘土型:SiO2明显迁移,主要形成高岭土矿床,以中温中压,有机酸较强型,向下淋滤作用形成,溶液呈酸性到弱碱性;

(3). Al 2O3红土型:SiO2大量流失,Al、Fe、Mn、Co大量堆积,形成Al、Fe、Ni矿床。高温多雨,生物活跃,原岩化学、生物活跃,溶液酸性、碱性都可以。

4、简述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的形成?

氧化带淋滤出来的某些金属硫酸盐溶液渗透到潜水面以下,在还原环境中,以交 代原生硫化物的方式生成次生硫化物。从而增加了原生矿石中某种金属的含量,提高了矿石的工 业价值,这种作用称为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次生硫化物是由硫酸盐交代原生硫化物而形成的,其交代顺序是按修曼序列的次序进行的,即按元素亲硫性减小的次序排列:Hg-Ag-Cu-Bi-Cd-Pb-Zn-Ni-Co-Fe-Mn。这个序列前面的元 素(硫酸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置换后面的元素(硫化物的金属离子),产生位于前面元素的金属硫化物(即次生硫化物)沉淀,同时使位于后面的金属形成硫酸盐而进入溶液。 

次 生硫化物富集带中矿石的金属含量可较原生矿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使不具 有工业价值的矿物岩石或贫矿岩石变为具有重要工业价值意义的富矿石。次生富集成矿作用对 Cu 和 Ag 最重要,如,斑岩铜矿的原生 矿石品位较低,经过次生富集后可以变成富矿石。因此,研究次生硫 化物富集作用对指导找矿工作有着极大的实际意义。 

(1).可溶性:氧化带中原生矿物可溶解;

(2).可渗透:垂直方向上课渗透;

(3).可沉淀:发生反应,沉淀于流动带中;

(4).可保存:侵蚀基准面要缓慢下降。

6、庞家堡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

基本特征:①矿体特征:产于海侵岩系中下部,具有明显的铁矿物分带性(由岸边到大洋:铁的氧化物矿物相带,典型矿物为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等;硅酸盐矿物相带,主要为鲕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相带,主要为菱铁矿;硫化物矿物相带,主要为黄铁矿、白铁矿、胶黄铁矿等),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

②矿石特征:矿石具鲕状、豆状、肾状、条带状构造,胶体结构;

矿石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碳酸盐矿物,次为铁的硅酸盐、硫化物

③围岩蚀变:不明显。

7、何谓蒸发沉积盐类矿床?

水盆地中,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类,通过蒸发作用产生各种有用盐类矿物的沉淀、富集而形成的矿床。主要为K、Na、Ca、Mg的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常见四大盐类为石膏(CaSO4·2H2O)、硬石膏(CaSO4)、钾盐、食盐(NaCl),占总盐类的99%。

8、蒸发沉积盐类矿床的岩性岩相组合。

含盐岩系的岩性组合基本上有两种,即由白云岩—石灰岩—灰岩组成的海相碳酸盐岩组合和由红色碎屑岩组成的海相或陆相碎屑岩组合。

10、试述盐类矿物沉积顺序?

①钙和镁碳酸盐;②石膏和硬石膏;③大量的石盐;④钾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他们的复盐。

11、何谓生物化学沉积磷块岩矿床?

是富含磷质的沉积岩,主要由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12、磷块岩矿术的分类?

按产状,磷块岩可分为层状磷块岩、结核状状磷块岩

14、磷块岩矿床的成因?

(1).表生作用中,磷的特点:地壳中P2O5的克拉克值(0.12%),矿体中(0.28%);火成岩(0.29%);沉积岩(0.13%);内生作用中,P相对富集;沉积作用中,P相对分散,但沉积磷块岩中P的含量大,因为P被生物作用高度富集。

(2).阿尔罕格尔斯基的生物成因说

(3).卡查科夫的生物成因说(考试重点):生物来源,深水浓集;洋流上返,饱和沉淀。(4).生物化学成因说(5).火山成磷说

1、变质矿床的基本特征?

1、变质矿床产于变质岩系中,含矿岩系主要有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石英岩,混合岩等各类变质岩组成,一般厚度在百米以上。2、变质矿床的矿体形态一般较为复杂,如透镜状、串珠状及其它不规则形态,但也有较为规则的板状或似层状矿体。矿体的产状变化也大,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褶曲,矿体倾角可以直立乃至倒转,也有较平缓的。3、变质矿床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与原岩石或矿石相比,发生显著的变化。在温度、压力升高条件下原来岩石或矿石发生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还原作用以及变质热液对原岩的交代反应,是引起矿石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造成变质矿床的矿物成分和组合比较复杂,既有原来岩石或矿石的残留成分,还有大量的新生矿物和组分。4、变质矿床的矿石构造和结构,也同时具有对原岩或原矿石特点的继承性和改造性,不仅有残留的变余结构和构造,还具新生的变成构造和结构。变余构造和结构是在变质矿床的矿石内所保留的原岩或原矿石的构造和结构特征,它们直接反映原岩的性质和特点。此外,常见的变余构造还有变质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残余流纹状构造、残余杏仁状构造等。变余结构主要有变余鲕状、变余砂状和变余斑状等结构类型。变成构造和结构是在变质过程中经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和形变作用等新形成的矿石构造和结构。在浅变质条件下,主要产生千枚状构造、斑点状构造,在较深的变质条件下,主要形成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皱纹状构造和块状构造,有时甚至产生细脉状构造。变成结构主要有花岗变晶、斑状变晶、鳞片变晶等结构以及各种压碎结构。在有变质热液交代作用下可形成各种交代结构。

2、何谓接触变质矿床?

接触变质矿床:指岩浆侵入,造成围岩温度压力升高,使围岩发生重组、重结晶形成的矿床。其形成温度在300。C~800;压力P<2.5Kbar;主要以烘烤作用为主,成岩成矿物质基础留在原地,没有物质成分的带入和带出;矿体总体产在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呈环带状分布,而且形成矿体的形态呈热接触晕圈;形成矿床一种小型为主,以非金属矿床为主。

3、何谓区域变质矿床?

在广大范围内,由于区域构造运动发展和影响,就在应力高、温度高、压力高、岩浆作用下,对原岩或矿体进行改造、改组,使原岩的有用组份发生改变形成的矿床。

对受变质矿床讲:变质前的地质特点和构造为主要元素,变质前后,物质成分无变化,构造有所改变,物理组分的迁移来源于变质体内,形态不变;

4、何谓混合岩化床?

深变质作用下岩浆熔体和变质热液共同作用,使有用组份发生活化、迁移和富集

5、弓长岭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

基本特征:①矿体特征:矿床产于区域变质岩系中,具明显的矿物相水平分带(沸石相,绿片岩相,蓝闪石片岩相,角闪石相,麻粒岩相,榴辉岩相);

矿体形态一般较规则,以层状、似层状为主,规模亦大;

 ②矿石特征:变余组构:变余条带状、皱纹状构造,细-隐晶结构、变余结构等;变成组构:如片状、片麻状、斑杂状、角砾状、脉状、网脉状构造,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嵌晶结构等。

矿石组份:主要矿物有磁铁矿(主)、赤铁矿、菱铁矿等。

③围岩蚀变:通常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强度与富铁矿体的发育程度成正比。常见镁铁闪石化、石榴石化、绿泥石化等。

1、中国划分哪几个成矿域?

Ⅰ、天山--兴蒙成矿域 Ⅱ、塔里木--华北成矿域 Ⅲ、秦祁昆成矿域 Ⅳ、扬子成矿域 Ⅴ、华南成矿域 Ⅵ、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

1、何谓矿产预测? 

指在现代成矿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根据地物化遥感等找矿信息,建立找矿模式,在建立“两模”的基础上,确定矿产预测的准则,对预测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作出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优选成矿靶区,提出找矿部署的意见。

2、何谓矿产普查?

指在具有成矿远景的地区内,为寻找和评价矿床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又称普查找矿,简称找矿。

文档

矿床学考试复习资料

矿床:地表或地壳里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经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矿物的集合体。也叫矿体。矿体:矿床中金属或其他有用物质富集的地质体叫做矿体。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尤指矿体产于其中或与矿体直接邻接的岩石。同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为同期或近于同期由同一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如:岩浆分结作用、沉积作用形后生矿床:指矿体晚于围岩并且由不同地质作用形成的矿。如热液作用形成的脉状矿床。围岩蚀变:由于气水热液矿床矿体四周的围岩,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蚀变作用,因此称为围岩蚀变矿石:指在矿床中开采出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