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部HSE领导小组每月对职工进行1—2次的环保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
2 、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部HSE领导小组对施工现场的环保情况要经常进行抽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中的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严格遵守有关鱼类和野生动物、珍惜植物、森林火灾、森林旅行、吸烟和乱丢杂物的所有规章制度,不得在现场打猎或射击。对重要水源,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以及文人遗迹,古树名木,在施工中尽量保护,杜绝人为损坏和破坏。
对国家设置的水准点,座标点进行保护。同时对地方有要求的动、植物,水系等均实施保护。
施工时,破坏的沟堤、坎渠等地貌,施工结束后,立即恢复到施工前地貌,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并符合业主的要求。
施工中注意保护已有植物和绿化带,尽可能地少损坏和不损坏已有的植物和绿化带。
设备废旧机油、柴油、汽油、黄油等,进行挖坑掩埋或集中交废品公司处理。
施工中,对原有路面、鱼池、水渠、河流加强保护。围堰和打基础时对河流有影响的土方,施工结束时,清除干净,疏通河流,达到施工前标准,或比施工前更好。
施工中大田农作物等尽量不破坏,挖沟,回填时土进行分层堆放,分层回填。
材料堆放尊循“分类摆放”原则,管堆顺管沟方向堆放,摆放应整齐平稳,又便于取管。
工器具在工具房内摆放整齐,取用方便,符合防火有关规定。
保持作业现场的清洁卫生,按机组配备挂废物筐。
施工结束后,对现场多余土、石等其它杂物进行妥善处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营地环境保护措施
对生活区的生活垃圾按环保要求经常进行分类集中处理,保证生活区环境清洁,空气清新。
生活污水排放,尽可能利用当地已有的下水道或排放沟、渠,若施工现场无以上设施,采取挖坑、撒漂白粉等措施。
在搭建临时营地或在营地周围活动时,避免对周围环境(如树木、农田、野生动物)的破坏。并在有条件的地方植树、种草、种花等,进行环境保护,恢复地貌的同时,在环保方面力争达到原状或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