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航源战略规划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48:01
文档

航源战略规划书

上海航源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战略规划书(2011-2013)     一、背景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公司成员共计5人、奇瑞轿车一辆、办公场所(居民房130m2)和办公设备系租借、注册资金50万元,无资质、业绩为零、同行业知名度为零,可谓“一穷二白”起家。在公司老板不懈努力、苦心经营下,把公司带到现在的规模:现有成员45人、车辆23台(其中中高级轿车13台)、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已经具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取得了【GB/T19001-/ISO9001:2
推荐度:
导读上海航源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战略规划书(2011-2013)     一、背景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公司成员共计5人、奇瑞轿车一辆、办公场所(居民房130m2)和办公设备系租借、注册资金50万元,无资质、业绩为零、同行业知名度为零,可谓“一穷二白”起家。在公司老板不懈努力、苦心经营下,把公司带到现在的规模:现有成员45人、车辆23台(其中中高级轿车13台)、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已经具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取得了【GB/T19001-/ISO9001:2
        

上海航源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2011-2013)

        

 

 

 

 

 

一、背景

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公司成员共计5人、奇瑞轿车一辆、办公场所(居民房130m2)和办公设备系租借、注册资金50万元,无资质、业绩为零、同行业知名度为零,可谓“一穷二白”起家。

在公司老板不懈努力、苦心经营下,把公司带到现在的规模:现有成员45人、车辆23台(其中中高级轿车13台)、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已经具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取得了【GB/T19001-/ISO9001:2008】体系认证。

在过去的5年,公司承接并完成各类型送变电暨机电安装工程共计35个,合格率为100%,完成产值2.5亿元。

公司现在已经成长为具有送变电工程、变配电站系统设备、综合继电保护、工业与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方案策划、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维护、代工供用电流程、代理各种电力与机电材料设备等一体化承包能力的专业团队;并逐步向智能化电网、电厂、铁路、工业管道、仪表、建设工程总承包、资本运作等领域迅速延伸,同行业知名度与日俱增,综合型集团化企业已经成型。

公司领导层不懈努力探索经营之道,逐步完成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的成功过渡,而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薪酬体系,让公司重心由巧妙运作转移到科学管理上,按照多元化经营思路、主业突出、多业经营;不断加大产能投入和人才储备,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公司正在迅速崛起并稳健发展。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航源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理念:敢于挑战  荣辱与共

►企业精神:以人为本  和谐  敬业  感恩

►企业经营理念:客户至上  诚信为本

►企业经营宗旨:创造价值  造福员工  回报社会

►企业服务理念:发现并满足客户需要

►企业人才理念:关注每一个人

►企业管理理念:追求人与制度的和谐

公司信守 “过程精品、安全与质量并重”的价值观,弘扬平等自信、热情主动、廉洁自律、包容谦逊、务实高效,致力于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员工的人生价值;

几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调整经营战略、大力开拓市场、强化内部管理,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经营规模和经济运行质量都跃上新的台阶。但是,我们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一些性缺陷、机制性弊端以及沉重的人才危机等,还严重地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经营管理中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发展来解决。

  面对新的形势,公司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正确而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来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只有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才能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资源配置策略;

►只有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才能解决企业内部思想一致、步调一致的问题。才能使企业内部目标一致和行为一致,才能减少内耗,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只有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才能使公司在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日益规范的市场中避免风险和少走弯路;

    ►只有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才能使公司在市场上分到更多的蛋糕,获得更大的利益;

►只有根据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方案才能制定出公司的经营策略方案和各阶段的发展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将为企业未来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作出方向性、整体性和全局性定位。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规划,是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证。值此创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公司力求通过战略规划的编写,厘清思路,统一认识,明确能够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公司基本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公司发展规划定位于三年初步发展期,并确立滚动修订机制,审时度势修正公司的年度目标,为公司在今后较长周期内保持持续、有效、健康、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二、战略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以下数据均摘自国家和地方)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宏观和行业新政等新的形势也使我们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十一五”以来,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的措施,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这无疑为我们持续加快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1、房地产现状

2011年国家的产业不会变。土地是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命脉命,所以国家土地价格持续坚挺的更不会变,国家有可能对土地供应进行适量调整,特别是对一线城市土地供应量会进行适度补充调整,但不会影响宏观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学会2010年会发布数据:“十二五”期末,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民众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坚挺。我国目前流动人口规模保持2亿以上,是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

公布:2010年1-10月,全国新开工项目280276个;施工项目415234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7.6万亿元,预计全年总投资50万亿。

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8万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万亿元。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1.5%。中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7.1%。西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6.2%。中西部地区投资占全国城镇投资比重为52.3%。

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3.18亿平方米;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24亿㎡。10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278万㎡。待售商品房约2.5亿平方米。

2、基础建设

1)轨道交通

铁路:为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进一步加大铁路、公路和沿海港口等建设力度,先后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等。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目前的7.4万公里发展到10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高速公路将由目前的3万多公里发展到8.5万公里;沿海枢纽港口建设也将有更大发展。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已拉开帷幕,总计3000多公里、预计投资3200多亿元的9条客运专线项目将相继开工,4年左右一次建成开通。

高铁:目前,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920公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运营里程居世界首位。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到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地铁:(专业性太强,这里就不做分析了)

2)公路建设(略)

3、国家导向、热点板块

►长三角,环渤海湾,海峡两岸,海南岛(国际旅游岛),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国函[2009]27号《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年-2020年)》确定148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

►国函[2009]36号《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确定1622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

►国函[2008]44号《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确定1010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

►国函[2007]19号《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确定3122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

►国函[2006]69号《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2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

►国函[2007]118号《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确定312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

►国函[2006]94号《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1114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

►国函[2006]81号《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235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

►国函[2006]88号《鹤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106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10〕1581号文批准由青海省电力公司作为项目法人投资建设青海西

宁~日月山~乌兰~格尔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750 千伏变电站2座、开关站1座,新增变电容量420万千伏安,新建750千伏线路1492公里。项目批复动态投资76.65亿元,工程计划2010年开工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09〕3253号文批准由青海省电力公司作为项目法人投资建设青海桃

园、盐庄子、官李II回线路改接吉祥变及李家峡-西宁线路、曹家堡变扩建等4项330千伏输变电工

程。建设规模为:新建330千伏变电站2座,扩建1座,新增330千伏变电容量168万千伏安,新建

330千伏线路217.65公里。动态投资9.51亿元。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10〕1907号文批准由由华中电网有限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作为项

目法人分别投资建设河南塔铺变扩建及洹安变、庄周变扩建、济源等4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

设规模为: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扩建500千伏变电站3座,新增变电容量465万千伏安,新建

500千伏线路369.2公里。项目批复动态投资16.01亿元,工程计划2010年开工建设。

►智能电网:人类即将进入数字化时代,对于电力系统,也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智能电网首先是

数字化电网,智能电网概念最初提出的出发点是控制高峰期的用电量,但现在很多国家也关注发电或

输配电的智能化。比如在美国,会比较关注新能源的上网和分布式能源管理;在欧洲,则更关注电网

中设备的更新改造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则更强调通

过坚强的网架为基础,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全国电网并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如二次保护等。

►上海板块

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浦东为龙头+三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2020年,全市实现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1500平方公里。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00平方公里;郊区城镇规划人口约560万。

中心城-新城是以区(县)所在城镇、或依托重大产业及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发展而成的中等规模城市。规划新城11个,分别是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惠南、青浦、南桥、城桥及空港新城和海港新城。新城人口规模一般为20~30万人。

中心镇是由市域范围内分布合理、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集镇,依托产业发展而成的小城市。规划朱家角、泗泾、周浦(康桥)、奉城、枫泾、堡镇、南翔及罗店等22个左右中心镇,规划人口规模一般为5~10万人。

商务区由浦东小陆家嘴(浦东南路至东昌路之间的地区)和浦西外滩(河南路以东,虹口港至新开河之间的地区)组成,规划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商务区集金融、贸易、信息、购物、文化、娱乐、都市旅游以及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并安排适量居住。

公共活动中心指市级中心和市级副中心。 市级中心以人民广场为中心,以南京路、淮海中路、中路、四川北路四条商业街和豫园商城、上海站'不夜城'为依托,具有行政、办公、购物、观光、文化娱乐和旅游等多种公共活动功能。

副中心共有四个,分别是徐家汇、花木、江湾-五角场、真如。

(二)、 行业分析

 1、国家

【十一五】以来,国家售电和电网建设投资呈持续上升,这一态势还将保持至少至2020年。

全国分区域装机容量构成

各省市装机容量分布

地   区

装机容量(万千瓦)其中:各类型装机比重(%)

水电火电核电风电
华北区域21178 392.8  4.2 
北京622 16.9 82.3  0.8 
天津1004 0100  
河北3829 4.7 91.8  3.5 
山西4088 3.9 95.8  0.3 
内蒙古5556 1.5 86.9  11.6 
山东6079 1.7 96.8  1.4
东北区域6056 10.4 82.3  7.3 
辽宁2577 5.7 87.7 6.8
吉林1593 24.5 66.4  9.3
黑龙江1886 588.6  6.4 
华东区域18807 12.4 84 2.7 0.9 
上海1658  99.7  0.2 
江苏5662 92.6 3.7 1.7 
浙江5610 1777.2 5.4 0.4 
安徽2841 5.7 94.3   
福建3036 36.2 62.3  1.5 
华中区域18459 42.9 57 0.1 
江西1533 24.6 75 0.4 
河南4680 7.8 92.1  0.1 
湖北4569 65.7 34.3  0
湖南2736 41.9 58.1  0
重庆1134 39.9 60 0.1 
四川3808 67.8 32.2   
西北区域7305 27.2 70.2 2.5 
陕西2181 8.8 91.2   
甘肃1767 33.6 62.2  4.2 
青海1067 81.9 18.1   
宁夏952 4.5 92.87 2.6 
1280 18.9 74.3  6.7 
57 77.8 17.9   
南方区域15605 39.2 57.8 2.5 0.4 
广东07 17.6 75.46.2 0.9 
广西2552 57.8 42.2   
贵州3091 4456   
云南3169 6633.8  0.2 
海南385 18.3 80.2  1.5 
2009电力资源建设项目投资情况

项 目数量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全部电源投资额的比例
比例

(%)

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

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3803.3111.6 100  
其中:水电867.192.1 22.8 -2.1 
火电1543.56-8 40.5 -8.7 
核电584.0177.3 15.4 5.7 
风电781.7848.3 20.6 5.1 
其他26.78 0.7 0.2 
2、地区(这里只重点分析上海地区房地产市场)

2010年1-10月,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1.59万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5%。商品房施工面积1.051亿平方米,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411.07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1153.83万平方米。1-10月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1650.2万平方米(含二手房)

2011年上海土地新投放量预计9000亩,开发商所囤积的土地和业主自行改造面积却达3万亩之多,总建筑占地面积将超过4万亩,容积率按2.5计算,新开工总建筑面积约6670万平方米。

上海房地产市场供电配套投入,按250元/m2均价计,产值约167亿;市政电网计划投入约50亿,园区和企业用户自投约50亿。2011年上海电力工程市场总产值约267亿。(本数据不包括国家大型项目和电厂项目)

上海市电力施工入网企业为233家,电气成套设备入网企业311家,同业非入网企业和团体超过300家,也就是说:上海电力工程市场有至少800家在拼杀;

这其中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垄断型)约45家,占市场份额50%,约133.5亿,平均约2.97亿元/家;

经营良好、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约100家,占市场份额30%,约80亿,平均约8000万元/家。

一般型企业约670家,占市场份额20%,约53.4亿,平均约800万元/家。

(三)、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1、具有垄断性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45家

10家央企工程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葛洲坝集团等;

上海本土电业三产公司35家: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腾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隆电气设备服务有限公司,上海电力电缆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东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捷电力高压带电作业有限公司,上海新能浦汇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东电力市政建设公司,上海市东电力通信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茸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上海高压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大华工程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上海电力教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电院电力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沪总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输能),上海联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南华兰陵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闵行电力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上海闵行电力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能量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恰尔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天灵电力设备成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为民水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鑫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杨浦水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银电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上海置信电气工程安装有限公司,上海中南供电设施安装修理有限公司,华东送变电工程公司,启东市电力安装有限公司,中国海底电缆建设公司。

2、 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成熟、行业渠道优势明显、完善、市场知名度高、客户源充裕,市场竞争力较强。

(四)、公司内部分析

1、SWOT分析

S  优势

W  劣势

1、社会资源丰富

2、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活力和战斗力

3、敢于挑战

4、以人为本

5、学习氛围浓厚

6、重视制度建设

7、业务多元化

1、制度流程不健全

2、业务拓展能力不足

3、配套能力不足

4、工程项目统筹管理能力不足

5、资本积累差

6、业务成本过大(业务招待)

7、缺乏高新技术、高端业务领域

O  机会

T  威胁

1、市场前景广阔且乐观

2、行业逐步打破垄断

3、节能减排、电网智能化

1.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差

2.配套能力差

3.专业人才奇缺

2、战略管理能力分析

3、技术能力分析

4、营销能力分析 

5、生产能力分析

6、财务能力分析

三、  公司发展战略建议

四、  战略规划

(一)、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

1.总体发展战略

2.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0年,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继续保持集团内部同类单位前列,处于市场同类企业前列。

五年新签合同额累计达到90亿元,企业营业额累计达到8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3000万元,到2010年末达到职工收入人均2.75万元/年。

杜绝重大责任伤亡事故、特大交通责任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机械设备事故、锅炉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年责任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2‰以内,年责任事故重伤率控制在0.3‰以内,年职工负伤率控制在6‰以内;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节能降耗,达标排放。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总公司及以上优质工程不少于5项。

未来五年期间,力争取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技术2项,省部级工法2项、国家级工法1项。

到未来五年期末,一、二级建造师争取各达到100人;力争新增省部级及总公司级专家5名,新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0名、中级专业技术人才150名;新增高级技师10名、技师10名、高级工250名。

未来五年期间,累计新增装备投入力争6000万元。

(三)、核心职能领域的战略

1、力促市场营销全面提高

(1)、抢抓市场机遇。未来五年国内市场建筑规模宏大,要抓住建筑市场这一发展机遇,依托干好在建工程,巩固拓展既有市场,加大开发力度,关注培育新市场。还要重视公司所列之外的工程项目,谋求争取更高盈利的机会。

(2)、加强营销基础工作。要拓宽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国家、地方和相关领域的投资规划、和有关信息等,及时分析和归纳整理。完善客户资源库、专家库、公共关系库,建立竣工项目联系回访制度,不断提高公共关系工作水平。建立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资料库,及时全面掌握有关情况,服务投标决策。进一步完善投标资料库,加强有关商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营销组织与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营销组织能力和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

2、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1)、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坚持把管理放在公司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在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层面,要把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以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为总纲,以贯彻落实工程质量信誉评价办法为契机,高度重视工程建设考核检查工作,进一步科学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强化公司对项目的集约化管理,强化公司管理制度执行力,切实落实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和考核兑现,使工程项目管理保持最好水平。

重视前期投标和项目管理良性互动管理机制的建立,切实做好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前期工作。强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组设计和工艺方法的创新,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推广施工设施标准化设计和建设。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经济分析和有关经济技术方案比选工作,科学确定项目经营和相关责任指标。择优选派满足项目施工和管理需要的经营班子与人员。

强化项目建设期中控制,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强化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定责任成本编制办法、工程成本统计管理办法、变更索赔管理办法以完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加大责任成本考核力度,增强工程项目盈利能力。高度重视协力队伍建设,分级健全完善协力队伍资源库,进一步加强对协作队伍和工程劳务分包的管理,建立工程劳务分包价格资料库。大力抓好物资集中采购和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强化项目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和完善项目内业资料管理办法,规范施工日志、工程验收资料、检测试验资料等内业管理,加强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大力推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宣贯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安全质量工作,加强防范,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加大检查和奖惩力度,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做好工程项目建设后期安全生产、资料移交、竣工决算和工程款回收等收尾工作,强化项目收尾资产处置与工程内外决算的管理,防止公司效益流失。认真履行建造合同约定工程项目保质期义务,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售后服务水平。

(2)、及时调整完善组织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载体之上。进一步明确区域分部职能与各方管理关系、经济关系。未来3年期间,公司将加快创新与结构优化调整,要确保企业组织体系的及时调整完善,调整并优化组织结构,确保公司完成工程施工市场专业承包业务体系能力的增强。以减少管理层次、减少企业价值流程支持系统的资源占有、侧重增强价值流程能力、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为重点,进行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合作。

(3)、高度重视企业风险管理。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公司风险识别、分析、预防和控制能力。认真分析公司内外部环境,总结公司风险特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活动,不断积累风险管理经验。要充分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形成敏捷的风险反应机制。逐步形成运转有效的风险管理日常工作秩序,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预防控制预案,采取科学的方法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的发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和实时监控系统,认真做好风险控制方案的实施工作,积极探索解决激励机制与风险管理目标产生的利益冲突。逐步建立与风险管理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重点做好投资风险、项目投标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和企业决策风险的控制。

(4)、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扎扎实实地推行精细化管理,重视各项管理工作的细节,落实责任,提高管理效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实现效益的增长。围绕“十化”,即理念现代化、制度规范化、责任明晰化、考核严格化、技术最优化、施工标准化、缺陷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节奏快速化、塑形统一化,系统地落实精细化管理,把“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贯彻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使职工养成精细的工作习惯和作风,推进精细化管理达到新的水平。

   (5)、加强法律事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关注与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出台,超前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加强以各类合同管理为重点的各项法务工作,处理好各种经济纠纷案件,维护企业合法权利。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抓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内部普法宣传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充实专业人员,增加普法培训。

(6)、强化审计监督。以“监督中服务、服务中监督”思想为导向,继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规范工作行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制度、风险防范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未来3年期间 ,要将工程项目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和预警机制的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落实制度,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内部审计力量,保障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7)、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管理手段变革,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提高管理效率,服务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要制定管理制度,做到专职维护、确保通畅,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资源的作用。未来五年期间,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新进展,以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3、积极稳妥推进两层分开

(1)、加快推进两层分开。实施两层分开是大桥局实现机制根本性转变的主要手段,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改革的深层次的变革。集团规划到未来五年期末,两层分开工程(劳务)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分流劳务层职工5000人。要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大项目具有的规模大、分工细、易于管理层与劳务层分开、劳务层集中人数较多、施工时间较长的特点,以及大项目管理与技术资源丰富、项目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强的优势,依托大项目以小型劳务公司(架子队)形式重新恢复、加快组建操作层队伍,使劳务层从现有工程项目施工中出来,完成集团规定目标。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公司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和推动,通过宣讲和利用报纸等宣传工具对两层分开改革进行系统宣传,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使职工对这项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充分理解,乐于接受。进一步细化完善各单位两层分开的实施方案,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完善两层分开有关配套措施。

(3)、着力规范劳务公司建设。要明确劳务层实体责权利,充分发挥其经营能力,以适应建筑市场社会分工协作要求。劳务公司要按照《公司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工商注册,申报施工企业劳务分包资质,具有法人资格,能承担民事责任,成为市场竞争的法人实体。用现代产权制度规范劳务公司经营管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逐步发展壮大。

4、培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规划并大力推进公司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围绕在建工程项目,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施工实用技术更大发展,为全面实现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可靠技术保障。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规范和完善技术创新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突破;继续组织好年度科技大会等施工技术总结、交流、推广活动,共享企业技术成果,促使科技成果在公司内部更大范围地转化为生产力;开展与设计、监控单位在“四新”应用方面的联合创新;建立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群体在公司相关决策和技术难题指导方面的智囊作用。

    (2)、抓紧研究更新施工技术。未来五年期间,公司在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无渣轨道及线路修建技术方面要有新突破;启动跨海和深、大桥梁基础技术的研究;研究开发快速施工方法和装备,提高快速施工能力;研究并推广应用新型模板及支架,减少材料消耗、增加通用性、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砼外观质量;进行挂篮同类型研究,使挂篮利用最大化;进行单壁套箱围堰、龙门吊机、架桥机等大型设施设备模块化研制,增强其通用性和更换性;加强工程技术类型的归纳总结,积累自有技术,并形成标准,进行推广应用;加大防治施工质量通病的研究,全面提高施工质量。

(3)、加强技术基础管理工作。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技术队伍人员思想建设和管理,强化技术文件的执行。进一步规范技术资料的编制、收集、归档工作。以健全有效的管理,保障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未来五年科技创新规划顺利实施。

(4)、继续加强装备建设。未来五年期间,继续通过自有和租赁,满足经营发展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以增加通用机械设备投入、适度安排大型机械设备投入、专用机械设备投入为原则,建设自有装备力量。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有效改造更新,改进机械设备的装备结构。大型机械设备的投入要充分考虑其整机或部件的通用性和再利用价值。强化机械设备集约化管理,全面实施集中管理,建立项目机械设备公司准入机制,有效控制施工机械成本,提高公司整体机械设备运行的效益。

5、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2009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构成中,39%是80年及以后出生的,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意味着高端流动人口的总量将大幅增加,普遍完全脱离了农村劳动,向往大城市生活工作,且维权意识更强,渴望公平的生存发展机会。

(1)、创新项目经理(建造师)培养和管理机制。项目经理的素质和数量是决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使能上岗的一级项目经理(建造师)的保有量在50人左右,既要出得来,还要留得住。一要创新培养机制,选好苗子,搭好台子;二要建立职业项目经理制,在培训、薪酬、荣誉等方面要建立系统的、科学的、与市场接轨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2)、加强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支主力军。保有量应在1200人左右。一是从源头保证不断有优秀人才引进,引进方式,第一,从大专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每年在100人左右;第二,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二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以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培养忠诚企业热爱事业的德才兼备型人才。三是要加强项目经营班子建设,项目经营班子是项目的核心,在班子组建方面要注重科学,讲究艺术。要保证能配置25个左右的配合默契、整体功能良好的成熟班子。

(3)、加强技工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的技工队伍也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之一。要改革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办法,打破资历、年龄和身份,鼓励更多的具有高技能的职工参加技师考评。在关键岗位、工序设立首席技工,充分发挥技师在技术攻关、传授技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司现有人员结构不尽合理。要通过多种方式优化结构,使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生产方式相匹配。要进一步完善岗位竞争制,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存量人员的专业和知识结构。严格定员制度,严把进人关,积极推进两层分开,采取各种措施使人员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5)、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人事、用工和薪酬制度改革,形成市场化的选人和用人机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用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深化干部岗位聘任制;以绩效考核为载体,探索实行年度末位淘汰制;下岗人员进入失业通道;用工合同化管理;建立公平合理、又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6)、创新职工培训机制。职工培训是实施“人才强企”的重要举措。注重从文化取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进行全员培训。推行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大力表彰自学成才并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职工。

6、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树立文化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桥文化”建设。

(3)、重视职业道德建设。

(4)、扎实做好宣传工作。

7、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1)、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构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谐融洽的人才环境,促进企业骨干力量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继续搞好一线工地职工生活,创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体现企业人文关怀;继续关心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关心和帮助困难职工家庭,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关心弱势群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未来五年期间,在解决职工困难、改善职工生活质量方面,公司将继续投入资金。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3)、实现职工企业共同发展。坚持“企业兴旺,职工富裕”的企业理想,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职工人均收入2010年达到2.75万元/人·年。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未来五年期间要结合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在保证工程项目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工效益薪酬制度,使职工收入与公司效益同步增长,提高职工效益薪酬水平。

文档

航源战略规划书

上海航源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战略规划书(2011-2013)     一、背景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公司成员共计5人、奇瑞轿车一辆、办公场所(居民房130m2)和办公设备系租借、注册资金50万元,无资质、业绩为零、同行业知名度为零,可谓“一穷二白”起家。在公司老板不懈努力、苦心经营下,把公司带到现在的规模:现有成员45人、车辆23台(其中中高级轿车13台)、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500万;已经具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取得了【GB/T19001-/ISO9001: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