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修订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介绍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智慧与创造,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行动,有力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以上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它是通过六个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课标内容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基本要求 |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简述秦始皇建立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
发展要求 |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
说明 | 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
基本要求 |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
发展要求 | 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
说明 | 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人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加强对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
发展要求 |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
说明 | 教学时要史论结合,从具体的措施入手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少年皇帝”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本单元可分5课时教学。
1.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必修I专题一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上述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中可对上述三位重要帝王作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性和个性,让学生感受这些历史人物的非凡才智。教学中还可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
3.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感受三位帝王所处的不同历史时代,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维护、促进国家的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责任,这一单元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其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贡献的使命感。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基本要求 | 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
发展要求 |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说明 | 教学时应与必修Ⅲ中“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
第二课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基本要求 | |
发展要求 | |
说明 |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 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
发展要求 |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
说明 |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其历史背景,理解先哲们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中还可联系必修Ⅰ专题六和必修Ⅲ专题一中的相关内容。
2.引导学生查阅《史记》、《论语》等文献资料,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并可组织学习小组探讨孔子的地位和影响,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3.可指导学生依据教科书制作孔子、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简表,同时辅之以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名言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和尊崇他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4.最后可总结概括本单元中两位东西方代表性先哲的思想,使学生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并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相同点,寻找各自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不同思想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
一、课标内容
1.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2.概述华盛顿在美国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3.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第一课 英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基本要求 | |
发展要求 | |
说明 | “英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概述华盛顿在美国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领导战争、主持制宪、首任美国总统等。 感受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崇高品质,民主与法制精神。 |
发展要求 | 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
说明 |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Ⅰ专题七“美国1787年”一课中的相关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应突出其对美国的建国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维农山庄的主人”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平定王党、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和发动对外战争等。 |
发展要求 | 认识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对欧洲资产阶级的影响。 |
说明 | 教学时可通过分析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的影响,分清拿破仑政治活动的主流与支流。 |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华盛顿、拿破仑生活的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华盛顿、拿破仑应运而生,成了这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由此对学生进行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教育。引导学生分析华盛顿、拿破仑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
2.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如《华盛顿传》、《拿破仑传》等,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感受伟人的丰采。引导学生探寻这些巨人之所以成为巨人的原因,更深层地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和伟大贡献。
3.可引导学生列出华盛顿、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年表,师生共同利用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史料,努力把“事迹”的文章做足、做好。
4.可以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字或影视资料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也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收集与本单元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资料;还可以将相关资料做成小课件,在上新课前向全体学生介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乐趣。
5.可以“时势•英雄”或“偶然•必然”为主题,就拿破仑或华盛顿的有关史实,组织探究活动课。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课标内容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和复兴中的贡献。
第一课 中国民主的先行者孙中山
基本要求 | 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政党、领导辛亥、颁布《中华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
发展要求 | 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
说明 | 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1专题三“辛亥”和必修3专题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课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孙中山主要史实的学习,加深对孙中山精神的了解,更好地评价孙中山的伟大历史贡献。 “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 |
发展要求 | 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
说明 | 教学本课时可以“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进军’”等史实来把握和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 “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
发展要求 | |
说明 | 本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本单元可分3课时教学。
1.可以必修1、3中的相关知识导入,帮助学生回忆孙中山的重大活动和重要思想,为本单元第一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2.可引导学生提炼“创立资产阶级政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捍卫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的线索,归纳孙中山的主要历史活动。
3.运用相关文献史料和历史图片等,结合教科书中的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如通过对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人文精神的良好素质等。
5.可用列大事年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以形成历史脉络,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事业而贡献一生的精神品质。
6.结合甘地的主张和实践等内容,运用生动的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含义并作简要的评价。
7.援引相关文献史料,结合教科书的表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8.引导学生认识到亚洲各国对争取和富强道路的选择是由本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家
一、课标内容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简述列宁领导十月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3.了解、等无产阶级家领导中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第一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基本要求 | 了解马克思的活动:创立“主义通讯委员会”、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党宣言》、参加1848年欧洲、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等。知道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
发展要求 | |
说明 | 教学本课时可联系必修1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有关内容,把马克思的活动内容与理论贡献内容结合起来认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还可以把本课内容与第二课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学习。 “中的贫困生活”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
发展要求 | |
说明 | 本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简述列宁领导十月胜利的基本史实。 体会列宁领导十月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 |
发展要求 |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
说明 | 教学时可以联系必修1专题八“十月社会主义”一课和必修2专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中的有关内容归纳列宁的主要活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巩固新生政权、制定战时主义和新经济等。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和建设中的贡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年轻的反叛者”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了解在民主时期、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党、开创中国的新路、领导中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 体会的探索精神和求实品质。 |
发展要求 | 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
说明 | 通过了解在民主时期、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认识的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
基本要求 | 简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 感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 |
发展要求 | 认识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 |
说明 | 本课重点是了解领导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历程及其理论贡献。教学时可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进行概括梳理。 “波澜壮阔的生涯”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本单元可分6课时教学。
1.教学时不应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活动与贡献的内容割裂,同时要突出主干,要注意史实的叙事描述,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本单元第四、五课有关和的内容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教学中可适度联系必修1、2、3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抓住主干知识,凸显伟人的主要贡献。
3.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形式归纳伟人的主要活动及贡献。
4.可援引相关图片、文字史料及经典语录、影视资料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5可让学生搜集有关伟人们的图片、材料等,举办一个伟人生平及成就展,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风范。
6.本单元教学可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一条是无产阶级实践的演进、深化。让学生从两条主线中认识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启示。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一、课标内容
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基本要求 | |
发展要求 | |
说明 | 本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
发展要求 | |
说明 | 本课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
基本要求 | 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发展要求 | 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
说明 |
基本要求 | 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发明反射望远镜等。 感受牛顿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勤奋的探索精神。 |
发展要求 | 认识牛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
说明 |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3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
基本要求 | 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简述他的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 感受爱因斯坦脚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 |
发展要求 | 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感悟其成长的人生启迪。 |
说明 | 教学时可联系必修3专题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者”一课的有关内容。 |
本单元可分6课时教学。
1.依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特点,应侧重历史人物教学,可结合时代背景、选择经典故事、提供情境材料等介绍这些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及科学成就。
2.可引导学生从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际贡献等方面来评说这些科学家,凸显他们在科技史上的代表性,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伟大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3.可联系必修3中有关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容,把评说科学家的教学置于一个比较宽广的历史视野之下,使学生更懂得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推动着人类从古代走向了现代。
4.在探讨科学家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5.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科学家的人物传记、交流读后感、编写小报和课堂讨论等活动,评说这些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