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精轧产品质量缺陷描述及解决办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47:32
文档

精轧产品质量缺陷描述及解决办法

精轧产品质量缺陷描述及解决办法版次编修内容编修原因编修人A/0全部新增(第一版)新增张伟受控正本受控副本批准审核编写一、目的目标:为明确粗轧各类产品质量缺陷的定义、名称,分析各类产品缺陷的产生原因,预防产品缺陷的发生,规范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二、管理职责: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品质管理部负责解释。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1擦伤因物体间棱与面或面与面接触后产生相对滑动或错动而在板面产生成束(或组)分布的伤痕1、粗轧过程中,带材与导辊接触时产生相对摩擦
推荐度:
导读精轧产品质量缺陷描述及解决办法版次编修内容编修原因编修人A/0全部新增(第一版)新增张伟受控正本受控副本批准审核编写一、目的目标:为明确粗轧各类产品质量缺陷的定义、名称,分析各类产品缺陷的产生原因,预防产品缺陷的发生,规范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二、管理职责: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品质管理部负责解释。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1擦伤因物体间棱与面或面与面接触后产生相对滑动或错动而在板面产生成束(或组)分布的伤痕1、粗轧过程中,带材与导辊接触时产生相对摩擦
精轧产品质量缺陷描述及解决办法

版次

编修内容编修原因编修人

A/0全部新增(第一版)

新增张伟
受控正本受控副本批准审核编写
一、目的目标:

为明确粗轧各类产品质量缺陷的定义、名称,分析各类产品缺陷的产生原因,预防产品缺陷的发生,规范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二、管理职责: 

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品质管理部负责解释。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1擦伤因物体间棱与面或面与面接触后产生相对滑动或错动而在板面产生成束(或组)分布的伤痕

1、粗轧过程中,带材与导辊接触时产生相对摩擦造成擦伤;

2、张力使用不当,开卷或卷取时产生层间错动;

3、操作不当导致带材层间滑动;

4、卷取后调运、搬运过程中层间错动。

1、定期检查导辊转动情况,发现不转或不同步时,联系设备人员处理;

2、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使用张力;

3、控制打底串层和错层,打底打紧后才能退出助卷器;

4、料卷吊离托盘时,必须先用钢带打好。

2划伤尖锐的物体接触板面,在相对滑动时造成的单条状分布的伤痕。

1、轧机辊道上粘铝使带材表面划伤;

2、轧机导板、导路等有尖锐凸起物。

1、定期检查和擦拭导辊;

2、定期检查导板和导路,发现凸起物清理干净再生产,升速前确认各导板已到位。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3粘伤带材表面呈点状、片状或条状伤痕,一般有周期性。

1、轧辊表面粘铝,轧制后带材表面周期性粘伤;

2、轧制油喷射压力低、喷淋量小,异物带入轧辊粘伤;

3、来料有粘铝,轧制后带材表面周期性粘伤;

4、来料温度高或单卷连轧,导致油膜厚度薄,辊和料直接接触粘伤。

1、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使用油压、油温;

2、通过检查粘铝周期确定是否来料粘铝;

3、严禁高温轧制和单卷连轧。

4中松带材中部变形不均匀而形成的不平整现象。

1、压下量过小,导致轧制力偏小;

2、轧辊凸度过大,正弯值偏大;

3、来料中松;

4、中部喷淋量偏小,轧辊中部冷却不足;

5、轧辊粗糙度偏小。

1、增大道次压下量;

2、降低轧辊凸度,减小正弯值;

3、从轧机入口检查是否来料中松;

4、增加轧辊中部喷淋量;

5、提高轧辊粗糙度,适当提高油温,降低喷油总量;

6、提高降低轧制速度,减小出口张力。

5两边松

带材两边部变形不均匀而形成的不平整现象。

1、压下量过大,导致轧制力偏大;

2、轧辊凸度过小,正弯值偏小;

3、来料边松;

4、边部喷淋量偏小,轧辊边部冷却不足;

5、轧辊粗糙度偏大。

1、减小道次压下量;

2、提高轧辊凸度,增加正弯值;

3、从轧机入口检查是否来料边松;

4、增加轧辊边部喷淋量;

5、降低轧辊粗糙度,适当降低油温;

6、提高轧制速度,使轧辊尽快进入二次热平衡,适当加大出口张力。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6单边松带材单边部变形不均匀而形成的不平整现象。

1、弯辊、倾斜使用不当;

2、来料单边松;

3、单边部喷淋量偏小,轧辊冷却不足。

1、调整轧辊倾斜,并适当加大弯辊;

2、从轧机入口侧检查是否来料单边松;

3、增加轧辊单边部喷淋量。

7二肋松带材二肋部变形不均匀而形成的不平整现象。

1、压下量过大,导致轧制力偏大;

2、轧辊凸度过小;

3、来料二肋松;

4、二肋部喷淋量偏小,轧辊二肋部冷却不足;

5、轧辊粗糙度偏大,二肋部补偿差。

1、减小道次压下量;

2、提高轧辊凸度;

3、从轧机入口检查是否来料二肋松;

4、增加轧辊二肋部喷淋量;

5、降低轧辊粗糙度,适当降低油温;

6、提高轧制速度,使轧辊尽快进入二次热平衡,适当加大出口张力;

7、轧辊磨削曲线采用正弦曲线。

8单边松带材单肋部变形不均匀而形成的不平整现象。

1、弯辊、倾斜使用不当;

2、来料单肋松;

3、单肋部喷淋量偏小,轧辊冷却不足。

1、调整轧辊倾斜,并适当加大弯辊;

2、从轧机入口侧检查是否来料单肋松;

3、增加轧辊单肋部喷淋量。

9辊印带材表面存在的周期性凹陷,一般表面比较光滑。

1、来料或轧辊表面粘有脏物,轧制后产生辊印;

1、严格来料检查,发现后标明位置,便于辊印来源判定;

2、严格轧辊清洁,禁止不喷油轧制。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10松树枝状花纹(麻皮)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滑移线,呈现出有规律的松树枝状花纹,表面有明显色差,但表面光滑。1、道次压下量过大;

2、油膜强度不够。

1、减小道次压下量;

2、适当降低轧制速度;

3、降低轧制油温度,提高喷油总量;

4、添加轧制油添加剂,提高粘度和油膜强度。

11横纹

垂直轧制线横贯带材表面周期性的波纹。

1、轧辊磨削质量差;

2、轧制时“打滑”;

3、道次压下量过大。

1、减小道次压下量;

2、适当降低或提高轧制速度;

3、降低轧制油温度,适当提高喷油总量;

4、添加轧制油添加剂,提高粘度和油膜强度;

5、提高轧辊磨削质量。

12翘边轧制后带材边部翘起。

1、道次压下量过大;

2、小肋部轧制油喷淋效果差;

3、出口张力太大。

1、减小道次压下量;

2、增加边部和小肋部喷淋总量;

3、减小出口张力;

4、适当降低轧制速度,并调整轧辊倾斜。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13裂边带材边部破裂,严重时呈锯齿状。

1、热轧坯料裂边;

2、道次压下量过大;

3、切边道次裂口未切除干净;

4、热轧坯退火、中间退火不充分,材料塑性差;

5、操作不当。

1、减小道次压下量;

2、解决热轧坯裂边问题;

3、切边道次务必将裂口切除干净;

4、退火务必充分、均匀,保证好的材料塑性;

5、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要求使用出口张力,避免过大导致裂边。

14压过划痕经轧制压过了的擦伤、划伤、粘伤等表面损伤。1、前工序产生的擦伤、划伤、粘伤等损伤经轧制后形成。

1、按照擦伤、划伤、粘伤缺陷解决措施进行控制。

15

金属

压入

金属屑或碎片压入带材表面,压入物清除后呈现大小不等的凹陷,破坏了带材表面的连续性。

1、粗轧时入口跌落的金属屑、条掉在带材表面后压入;

2、切边质量差,毛刺、铝屑掉在带材表面二次轧制时压入;

3、轧辊粘铝后,其粘铝又被压在表面上。

1、定期进行设备紧固、润滑和保养;

2、控制好切边质量,避免毛刺、铝屑带入料卷;

3、轧辊粘铝后,必须及时清理或更换。

16

非金属压入非金属杂物压入带材表面,表面呈明显的点状或长条状黄黑色缺陷。

1、轧机设备清洁效果差;

2、工艺润滑油过滤效果差;

3、工艺润滑油喷油压力不足;

4、带材表面擦划伤,轧制油中污物残留。

1、定期组织对粗轧机设备清理(1次/周);

2、严格按照《冷轧板式过滤机工艺规程》进行换纸和添加助滤剂;

3、适当加大工艺润滑油喷油压力;

4、严格控制带材表面擦伤。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17碰伤料卷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在表面或端面产生的伤痕,大多数在凹陷的边部有被挤出的金属。

1、生产人员吊运操作不当。

1、生产人员吊运料卷前必须取得天车操作上岗证,吊运时注意安全,避免碰伤。

18串层料卷端面层与层之间的串动,造成端面不齐。

1、来料串层严重;

2、出口张力使用太小;

3、卷取轴涨缩压力不稳或泄压;

4、CPC自动对中系统故障;

5、频繁升降速;

6、来料厚度波动大,致压下量波动;

7、卷取打底不紧。

1、严格控制来料串层;

2、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要求使用出口张力,出现串层时适当加大出口张力;

3、联系设备人员处理卷取轴涨缩压力不稳或泄压问题;

4、投入CPC自动对中系统;

5、采用一键升速,避免频繁升降速;

6、严格控制来料厚度波动;

7、卷取打底必须打紧。

19起皱带材表面呈现细小的、纵向或斜向凸起的、一条或数条圆滑的沟槽。

1、压下量过大,导致轧制时变形不均或卷取时张力不够;

2、辊型控制不好或轧制油压力低;

3、来料板形不好、厚薄不均;

4、套筒不圆,打底不良。

1、减小道次压下量;

2、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要求使用出口张力,出现起皱时适当加大出口张力;

3、采用一键升速,避免频繁升降速;

4、严格控制来料板型的厚度;

5、控制好打底,套筒不圆不允许使用;

6、定期检查喷嘴是否堵塞。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20亮线、亮带带材由于粗糙度不均在表面产生宽、窄不一的亮印。

1、轧辊磨削质量差,粗糙度不均匀;

2、轧制油润滑不足;

3、先轧窄料,再轧宽料;

4、刮油器压力太大、不平整;

5、来料亮线。

1、控制轧辊磨削质量,粗糙度均匀性≤0.05um;

2、加大轧制油喷射压力和喷射量;

3、严格执行“先宽后窄”;

4、刮油器压力不能太大,控制在≤2bar,定期检查刮油器平整度;

5、严格控制来料亮线;

6、定期打磨支承辊亮线(≥1次/月)。

21毛刺切边后的带材端面存在大小不等的细短丝或尖而薄的金属刺。

1、刀刃不锋利;

2、剪刃润滑不良;

3、剪刃间隙及重叠量调整不当。

1、根据剪切质量,定期磨削刀具;

2、加强剪刃润滑;

3、严格控制剪刃间隙及重叠量。

22

油斑残留在带材表面的油污,经退火后形成的黄褐色程度不同的斑痕。

1、轧制油污染严重;

2、防溅板吹扫效果差;

3、退火除油工艺不当。

1、严格控制轧制油污染,避免高压、低压、油气润滑、润滑脂等用油进入轧制油,外来油含量控制在≤0.2%;

2、调试防溅板吹扫效果;

3、增加退火除油工艺;

4、采用一键升降速;

5、穿带前吹扫干净辊缝残留的轧制油。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23塔形料卷层与层之间向一侧偏移成塔状。

1、来料板形不好或塔形;

2、CPC自动对中系统故障;

3、出口张力使用过大;

4、出口套筒未对中。

1、严格控制来料板型和塔形;

2、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要求使用出口张力,出现塔形时适当减小出口张力;

3、投入CPC自动对中系统;

4、出口套筒必须对中。

24起鼓贯穿于带材表面整个压延方向,单侧或两侧发生,展开为波浪状,卷取状态下,拱起手感。

1、轧制时局部冷却润滑不均;

2、局部喷嘴堵塞;

3、轧辊表面粗糙度不均匀;

4、出口张力使用不当。

1、控制轧辊磨削质量,粗糙度均匀性≤0.05um;

2、加大起鼓区域轧制油喷射压力和喷射量;

3、定期检查喷嘴是否堵塞;

4、适当降低轧制速度;

5、适当加大出口张力。

25松卷料卷层与层之间松动,严重时波及整卷。1、卷取时张力不均;

2、开卷时压辊压力太小;

3、卷料捆扎不紧或捆料装置松动;

4、出口张力太小。

1、打底时保证张力稳定;

2、适当加大开卷时压辊压力;

3、卷料用钢带捆扎牢固;

4、适当加大出口张力;

5、出口张力撤除前,必须用出口压辊或料卷托盘顶好料卷。

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26黑线带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分布的细小条状黑色缺陷。

1、轧制时工艺润滑不好;

2、轧制时工艺润滑不干净;

3、带材表面有擦划伤;

4、板带材通过的导路不干净。

1、定期检查和清理导路;

2、适当加大工艺润滑油压力和喷油量;

3、严格按照《冷轧板式过滤机工艺规程》进行换纸和添加助滤剂;

4、严格控制来料擦伤。

27厚度超差产品厚度偏差超出相关标准要求。1、来料厚差大;

2、AGC调节速度慢,信号反馈滞后;

3、轧机测厚仪合金、厚度、介质补偿不准确。

1、严格控制来料厚差;

2、联系设备人员处理AGC系统;

3、对测厚仪合金、厚度、介质进行重新补偿。

文档

精轧产品质量缺陷描述及解决办法

精轧产品质量缺陷描述及解决办法版次编修内容编修原因编修人A/0全部新增(第一版)新增张伟受控正本受控副本批准审核编写一、目的目标:为明确粗轧各类产品质量缺陷的定义、名称,分析各类产品缺陷的产生原因,预防产品缺陷的发生,规范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二、管理职责: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品质管理部负责解释。序号缺陷名称图片缺陷定义产生原因解决措施1擦伤因物体间棱与面或面与面接触后产生相对滑动或错动而在板面产生成束(或组)分布的伤痕1、粗轧过程中,带材与导辊接触时产生相对摩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