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预案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一般发生在球类活动、体操、田径运动和游泳等运动项目中。
一、组织机制
1 、组织领导
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处理由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和体育教研组长组成。
2 、人员分工
报警:体育课授课教师
调查报告:政教处
协调、体育课授课教师
护送伤者:安全办公室主任 政教处领导、班主任、
二、体育活动事故的预防
1 、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小学生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故的意识,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宁失一球,勿伤一人”的思想。
2 、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
3 、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 1 )建立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着体育服装上课,学生不准穿皮鞋、有跟鞋、凉鞋,女学生不穿裙子上课。
( 2 )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规、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 3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
( 4 )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教师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及时关心。
4 、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和气候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体育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学生应掌握自我医务监督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