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三)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21:46:35
文档

(二三)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2010年3月第15卷第2期西安邮电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Mar.2010Vol115No1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锋仪(6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副所长。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陈锋仪1,2(1.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28;2.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8)摘要: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推荐度:
导读2010年3月第15卷第2期西安邮电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Mar.2010Vol115No1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锋仪(6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副所长。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陈锋仪1,2(1.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28;2.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8)摘要: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10年3月第15卷第2期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XI ’AN UNIVERS ITY OF POSTS AND TE L ECOMMUN ICATIONS Mar.2010

Vol 115No 12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锋仪(6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副所长。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陈锋仪1,2

(1.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2.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128)

摘要: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旅游资源大省,在众多旅游资源中民俗旅游资源占据重要地位。分析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就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陕西民俗旅游需要各级相关部门、旅游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制定相应法规,在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以利于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得到更好的保护。关键词:陕西旅游;陕西民俗文化;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2010)02-0032-04

  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特色迥异的资源,充分地认识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对于科学地开发及保护陕西民俗旅游资源都是极为重要的。

1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

1.1 原生态文化保存完整,原真性强,具有极高的旅游体验价值

  民俗旅游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这也是民俗旅游的魅力所在。陕西地理环境的特点之一是山地较多,陕北黄土高原占全省总面积的45%,陕南秦巴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这两者相加比例达到了81%。这样地理环境使陕西的这两大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从而使一些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得以比较完整的保护下来。

就民俗旅游活动而言,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下的生活方式可增加旅游者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到这些地区旅游活动的动机。1.2 民俗文化的地带差异,使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出垂直性的分布特征

  受狭长地理环境的影响,陕西民俗文化有明显的地带性,这使陕西民俗旅游资源从北向南呈现极其规律而清晰的分布,这种特色在其他地区是无法见到的。旅游活动非常追求特色的鲜明性,陕西民

俗旅游资源这种奇特的垂直分布,对游客产生长久的吸引力,使游客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1.3 资源类型丰富,文化兼容性浓烈,风俗的古老性显明

  陕西民俗文化类型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划分的所有类型,即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五个类型。就小品种而言,陕西拥有的民俗文化形态有300种以上。这样丰富的民俗文化品种为民俗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广阔而琳琅满目的潜在旅游资源。

陕西是中国13个古代王朝的所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区。历史上许多大规模的融合活动均与陕西有关系,因此,陕西各地的民俗文化在文化兼容性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样就使陕西民俗表现出极强的历史悠久性和风俗的古老性。1.4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在“知”、“娱”结合方面显得比较突出

  陕西的民俗文化常常与历史文化交叉并举,这使得民俗展现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这使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非常突出。例如,宝鸡的凤翔地区不但拥有得天独厚的民俗旅游产品,而且历史文化资源也非常优异,这就使该地区的旅游表达显得极为优秀,是不可多得的民俗旅游开发地。

:2009-12-08

:19-

陕西地域狭长,陕北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陕南是秦岭以南的江南风光,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使陕西的民俗旅游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类型,这在其他省份极少见到。例如,陕西的民歌系列,既有高亢的陕北民歌,又有委婉的陕南紫阳民歌。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资源特征。

2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

2.1 民俗文化品种多,有利于民俗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现代旅游的新观念是在传统的“新、奇、美”的观念下,增加了“知、娱、异”的等内涵。这种新观念的提出对旅游地的旅游开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般地讲,旅游地的开发要想完全符合这种旅游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可供选择的资源丰富多彩,具有旅游超市的容量空间。我省的地理环境实际上已经营造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旅游开阔地带。第二,民俗文化展示群体密集,非个体行为。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比较容易消失的,这是民俗旅游开发的一大障碍。就陕西民俗而言,这方面的问题虽然也有,但是,陕西的民俗活动一般都是有一个群体在支撑,具有“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特质。例如,陕西户县农民画就是由一个群体在支撑,因而生命力旺盛。第三,百姓生活空间原真,文化差异大。民俗旅游活动强调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对百姓的生活空间十分强调原真性。陕西的陕南、陕北地区受到山地的阻隔和经济条件的,百姓的生活习惯基本保留着纯朴的乡情、乡风。同时,在同一个地区,又因交通条件的不便,使地区内又可以细分出无数板块,这造成了区域空间的文化表达有着很大的差异。而民俗旅游区划分的关键点就是民俗文化的核心差异。差异性越大,越有利于民俗旅游区的多样化设置。

2.2 民俗旅游资源奇异,有利于开发并培育新的旅游吸引力市场

  陕西旅游一直存在市场开发的单一性问题,这是困扰陕西旅游发展的瓶颈。在众多的市场单元中,文物旅游市场独大,已经成为陕西旅游市场最突出的现象。随着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陕西这种纯文物型的观光旅游产品就显得没有活力,而陕西的民俗旅游资源不但类型丰富,而且非常奇特,符合现代体验旅游的需求。陕西在民俗旅游开发环节上具有先天优势。只要民俗旅游策划者、规划者、开发者、经营者有科学的思路,民俗旅游者有极佳的文化

修养,陕西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古老风俗最佳的体验之地。

2.3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穿透力和张扬性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在表现上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张扬性。这种民俗文化的表现特征,对生活在快节奏生活圈里的城市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他们找到一个很好的情感宣泄的形式和场所。例如,陕西的锣鼓艺术、秦腔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豪情足以让游客,尤其是南方来的游客在亲身体验后,留下终身难忘的回忆。

2.4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强,更具有吸引力

陕西独特的地域差异性,造成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差异性较强,使陕西的区内交流空间显得比较开阔,区外吸引力加强。这有利于陕西各个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使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获得持续性的提升。

3 陕西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制约因素及建议

3.1 旅游开发项目盲目性比较强,缺乏科学指导3.1.1 旅游的理念十分肤浅,以“吃”代替全部旅游活动内容

笔者对西安周边地区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乡村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所有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乡村基本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只有“吃”的乐趣,其他乐趣非常少。这说明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旅游理念十分欠缺,至少在“购”、“娱”、“住”这几个“农家乐”旅游活动中最重要的项目开发是比较差的。这种问题应该尽快解决,否则,会影响城市旅游群对“农家乐”旅游活动的持续热情。

3.1.2 宏观投入定位不准确,忽略了旅游者的基本需求,造成资金的浪费

民俗旅游活动是一种以农村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农村生活体验就是要从“劳动”入手,没有“劳动”的内涵,是很难寻求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开了。马克思曾经预言,在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一种快乐”。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也提到,“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可见,体验需求则是人的需求之一。

受到旅游认识上的不足,使得各个部门或地区在民俗旅游方面的投入显得缺乏规划和市场调研,很少考虑城市旅游者的需求,盲目性比较大。不但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会影响民俗旅游地的持续发展。对于我们这个经济不发达的省份来说,这种

33

 第2期陈锋仪: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不科学的宏观投入定位,不但浪费了资金,而且也在无意中使民俗旅游接待地的旅游形象受到损伤。3.1.3 项目重复设置,竞争层次较低

陕西民俗旅游项目绝大多数存在着雷同的现象,因此,在同一地区出现为争夺客源而产生的价格大战。这种不计成本的价格大战不但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且破坏了当地百姓之间纯朴的情感。这种风气让急于体验纯朴乡情的城市旅游者十分沮丧。3.1.4 生态保护的理念差,使一些非常好的原生态生活空间遭到破坏

一些具有非常好旅游开发前景的地区受到人为的破坏,原先所拥有的历史风貌、民俗风貌、生活风貌、地理环境风貌正在被不科学的旅游开发所吞噬,例如在居民生活区内修建与民居建筑环境格格不入的现代化酒店的行为,以及大量生活垃圾倒入清澈的河水中的行为,都使人感觉非常痛心。前者破坏了传统民居建筑环境的和谐一致,后者则严重危害了当地原本优雅的生活环境。这种所谓的“积极发展旅游业”的行为实际上折射出当地开发者对生态保护理念的缺失。其实,民俗生态与地理生态一样脆弱,都需要科学地保护。

3.1.5 没有把发展民俗旅游纳入更高层次的开发规划中,显得社会意义及作用不是很突出

陕西省有50个贫困县,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寻求突破口便成为许多贫困县的关键所在。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省一些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客观环境也非常好,如果能抓住城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转向体验旅游这一变化,走一条“民俗+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不愁资金,而且开发速度也很快,见效也十分显著。但是,省内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并没有将旅游业作为突破口,而是将一些虽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目前又无法实施的产业作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重点。这些想法有些不实事求是,当务之急应该是开发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使当地百姓能迅速获得实惠,这不但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2 民俗旅游内容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差

3.2.1 民俗旅游产品单一化,体验型产品太少

现代旅游的理念是参与性旅游,即体验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民俗旅游之所以兴起,因城市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积极参与旅游的每一个活动细节,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以期获得最大的旅游体验。陕西省民俗旅游在产品设计环节上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不但产品性能单一,而且缺乏体验性,因此,显得竞争力不强。

3.2.2 生命周期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高,打击百姓参与的积极性

体验型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我省许多地区开设的民俗度假村门庭冷落,不但造成农村用地的大量浪费,而且使当地人民得不到实际利益,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而没有农民参与的民俗旅游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旅游。其实,在宽广美丽的田野中,大可不必大搞圈地运动,修建大量脱离真实生活的民俗度假村,因为体验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乡村生活才是民俗旅游的核心所在。

3.3 脱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陋俗复燃降低了民俗旅游的作用

  民俗文化中,有健康有益的元素,也有一些不良的陋俗,比如封建传统遗留下来的婚俗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例如,耍媳妇的活动越来越呈现出不健康的迹象,而一些民俗村为了吸引一些趣味低级的游客的心理,大肆推行这种变了味的婚俗活动。这些不良习俗的传播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大多数游客不愿意接受的。另外,庙会活动中的民间祭祀形式以及相关内容均与古代的一些迷信行为紧密相连,这非常不利于当地人民的现代文明意识的培育,更不利于以此为契机的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民俗旅游在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这种使民俗文化庸俗化的的开发行为,必然影响民俗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旅游空间环境缺少,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明确

所谓民俗旅游空间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的生活空间中所展现出的旅游表达场景。在这个定义里,生活空间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民俗旅游活动的生活空间受到破坏,民俗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很难确立和保全的。就陕西省而言,一些地区虽然拥有品质优异的民俗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其的民俗旅游目的地形象就是无法确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宝鸡地区的凤翔县。该地区是国家级的民间艺术之乡,同时也拥有顶级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就是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旅游流,使当地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变成现实利益。这里边有一个最在大的问题就是凤翔城镇规划缺乏一个明确的文化定位,使整个区域的建设呈现出非常零乱的态势,与人们对凤翔县的心理认知有实际上的距离,因此,导致游客对该县缺乏一种心灵归宿。一个无法成为游客心灵归宿的地区是很难形成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35 民俗旅游接待地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旅游服务水平低是陕西省一些地区的最大问

4

3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2010年3月

.

题,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从业人员基本文化素质不高,服务修养较差;第二、服务管理水平差,专业知识欠缺;第三、服务理念不强,职业态度不佳;第四、消费环境不层次不清,旅游情趣无法获得彻底释放;第五、服务的大环境不佳,导致客流量不稳定。3.6 民俗旅游资源的基础资源亟待保护陕西民间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全省的107个县(市、区)中,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的县占到2/3以上。但是,在保护方面却存在以下问题。

3.6.1 民间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陕西省存在着一支民间性质的专业化很强的从事民间艺术品收购群,这些人与国内外经销者组成一个严密的销售网络,将我省许多散落在民间的民间艺术品通过这种地下渠道贩卖到国内的其他地方或者境外。

3.6.2 民间传统艺术濒危项目逐年增加

陕西文化厅在2006年1月,公布了一组关于陕西民间文化现状的数字。全省的107个县(市、区)中,仅有10个市级艺术馆,而且只有宝鸡市群众艺术馆有民间艺术品收藏。107个县(区)文化馆中,只有12个县有收藏,收藏比例为11%。全省107个文化(群艺)馆,90%没有民间美术专业干部,70%缺乏民间表演艺术专门研究人员。全省有21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态。

3.6.3 专业人才建设出现断层

据调查,各地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基本处于青黄不接的地步,老的骨干相继退休,新手接不上茬,人员业务素质急剧滑坡,业务工作基本无人去搞。

3.6.4 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民间文化普查、保护、研究、开发需要大量经费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级文化部门均无专项资金,仅凭专业干部工作热情去进行抢救保护十分困难。例如,宝鸡市群艺馆曾收藏有绣品《百花帐》,是时期100多名妇女的手工制作,非常珍贵。然而由于没有好的保存条件,绣品已经腐化。基于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科学地开发和保护陕西省民俗旅游资源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各级相关部门、旅游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制定相应的法规、在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解决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和保护中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其特色和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陕西省旅游统计便览(2006)(陕西省旅游局).[2] 发展中的陕西旅游业“十五”回顾(陕西省旅游局).[3]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汉中市地方志[M ].2006.[4] 陈建勤.我国国内旅游消费[J ].社会科学家,2001,

(5):21-24.

[5] 刘军萍.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

示[J ]旅游管理,2006,(7).

[6] 卢云亭.两类乡村旅游地的分类模式及发展趋势[J ].

旅游管理,2006,(7).

[7] 刘德谦.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N ].中国旅

游报,2006-01-20.

[8] 高 楠.文化创意产业:民俗旅游开发的创新载体[J ].

旅游管理,2009,(5):45-49.

[9] 徐红罡,万小娟.民族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以西

安街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1):80-85.

A n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exploitation r estra ints

of Shaanxi f olk -custom tour ism resour ces

CH EN Feng -yi 1,2

(1.T ourism Department ,Xi ’a 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 s ity ,X i ’an 710128,China ;2.Inter nati onal T ourism Institute ,X i ’a 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 s ity ,X i ’an 710128,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 he cradles of Chi nese civilizat ion ,Shaanxi is considered as t he province of tourism.The

folk -custom tourism resourc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haanxi tourism resources.The t hesi s anal yses t h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Shaanxi fol k -custom touri sm ,t hen anal yses t he problems and rest raint s of it s ex 2ploit at ion and pr otection.It is proposed t hat Shaanxi folk -custom tourism should be at tach importance to by all -level governments and depart ment s ,people engaged in touri sm ,and pers onalities of various circles.Relat ed rules of law shol d be make and support ment should be given i n t he aspects of organizat ion ,staff and fund ,in or 2f y K y S x ;S x f ;f ;f 5

3 第2期

陈锋仪: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der to bett er develop and protect olk -custom tourism simultaneousl .

e w or ds :haan i touri sm haan i ol k -custom cult ure ol k -custom tourism res ources ol k -custom touri sm

文档

(二三)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

2010年3月第15卷第2期西安邮电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Mar.2010Vol115No1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陈锋仪(6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副所长。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开发制约因素分析陈锋仪1,2(1.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28;2.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旅游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8)摘要: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