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个重要的均值不等式
①当且仅当a = b时,“=”号成立;
②当且仅当a = b时,“=”号成立;
③当且仅当a = b = c时,“=”号成立;
④,当且仅当a = b = c时,“=”号成立.
注:① 注意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等”;
② 熟悉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链: 。
二、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常见的方法和技巧
1、求几个正数和的最小值。
3、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等号不成立。
例3、若x、y,求的最小值。
(故当时,在上有最小值5)
4、条件最值问题。
例4、已知正数x、y满足,求的最小值。
解法一:(利用均值不等式)
,当且仅当即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小值是18。
解法二:(消元法)
由得,由则。当且仅当即时“=”号成立,故此函数最小值是18。
评析:此类问题是学生求解易错得一类题目,解法一学生普遍有这样一种错误的求解方法:。原因就是等号成立的条件不一致。
5、利用均值不等式化归为其它不等式求解的问题。
例5、已知正数满足,试求、的范围。
解法一:
由,则,即解得,当且仅当即时取“=”号,故的取值范围是。
又,当且仅当即时取“=”号,故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
由,知,
则,由,则:
,当且仅当,并求得时取“=”号,故的取值范围是。
,当且仅当,并求得时取“=”号,故的取值范围是。
三、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常见的技巧
1、 添、减项(配常数项)
例1 求函数的最小值.
分析:是二项“和”的形式,但其“积”的形式不为定值.而可与相约,即其积为定积1,因此可以先添、减项6,即,再用均值不等式.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小值是.
评注 为了创造条件利用均值不等式,添项是常用的一种变形技巧;为了保证式子的值不变,添项后一定要再减去同一项.
2、 配系数(乘、除项)
例2 已知,且满足,求的最大值.
分析 , 是二项“积”的形式,但不知其“和”的形式是否定值,而已知是与的和为定值,故应先配系数,即将变形为,再用均值不等式.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的最大值是.
评注 本题是已知和为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可逆用均值不等式,即利用来解决.
3、 裂项
例3 已知,求函数的最小值.
分析 在分子的各因式中分别凑出,借助于裂项解决问题.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所以.
4、 取倒数
例4 已知,求函数的最小值.
分析 分母是与的积,可通过配系数,使它们的和为定值;也可通过配系数,使它们的和为 (这是解本题时真正需要的).于是通过取倒数即可解决问题.
解 由,得,.
取倒数,得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故的最小值是.
5、 平方
例5 已知且求的最大值.
分析 条件式中的与都是平方式,而所求式中的是一次式,是平方式但带根号.初看似乎无从下手,但若把所求式平方,则解题思路豁然开朗,即可利用均值不等式来解决.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大值是.
评注 本题也可将纳入根号内,即将所求式化为,先配系数,再运用均值不等式的变式.
6、 换元(整体思想)
例6 求函数的最大值.
7、 逆用条件
例7 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16) .
8、 巧组合
例8 若且,求的最小值 .
分析 初看,这是一个三元式的最值问题,无法利用+b来解决.换个思路,可考虑将重新组合,变成,而等于定值,于是就可以利用均值不等式了.
9、 消元
例9、设为正实数,,则的最小值是.
分析 本题也是三元式的最值问题.由题意得,则可对进行消元,用表示,即变为二元式,然后可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