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数学周报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卷 |
© 2011 菁优网 |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35分)
1、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2、若实数a,b满足,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a≥4
C、a≤﹣2或a≥4 D、﹣2≤a≤4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135°,∠C=120°,AB=,BC=,CD=,则AD边的长为( )
A、 B、
C、 D、
4、在一列数x1,x2,x3,…中,已知x1=1,且当k≥2时,(取整符号[a]表示不超过实数a的最大整数,例如[2.6]=2,[0.2]=0),则x2010等于( )
A、1 B、2
C、3 D、4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1),C(﹣2,﹣1),D(﹣1,1).以A为对称中心作点P(0,2)的对称点P1,以B为对称中心作点P1的对称点P2,以C为对称中心作点P2的对称点P3,以D为对称中心作点P3的对称点P4,…,重复操作依次得到点P1,P2,…,则点P2010的坐标是( )
A、(2010,2) B、(2010,﹣2)
C、(2012,﹣2) D、(0,2)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35分)
6、已知a=﹣1,则2a3+7a2﹣2a﹣12的值等于 _________ .
7、一辆客车,一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在同一条直线上朝同一方向行驶,在某一时刻,货车在中,客车在前,小轿车在后,且它们的距离相等.走了10分钟,小轿车追上了货车;又走了5分钟,小轿车追上了客车.问过 _________ 分钟,货车追上了客车.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多边形OABCDE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0,0),A(0,6),B(4,6),C(4,4),D(6,4),E(6,0).若直线l经过点M(2,3),且将多边形OABCDE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是 _________ .
9、如图,射线AM,BN都垂直于线段AB,点E为AM上一点,过点A作BE的垂线AC分别交BE,BN于点F,C,过点C作AM的垂线CD,垂足为D,若CD=CF,则= _________ .
10、对于i=2,3,…,k,正整数n除以i所得的余数为i﹣1.若n的最小值n0满足2000<n0<3000,则正整数k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80分)
11、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AP是底边BC上的高,点D是线段PC上的一点,BE和CF分别是△ABD和△ACD的外接圆直径,连接EF.求证:.
12、如图,抛物线y=ax2+bx(a>0)与双曲线相交于点A,B.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在第三象限内,且△AOB的面积为3(O为坐标原点).
(1)求实数a,b,k的值;
(2)如图(2),过抛物线上点A作直线AC∥x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求所有满足△COE∽△BOA的点E的坐标(提示:C点的对应点为B).
13、求满足2p2+p+8=m2﹣2m的所有素数p和正整数m.
14、从1,2,…,2010这2010个正整数中,最多可以取出多少个数,使得所取出的数中任意三个数之和都能被33整除?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35分)
1、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考点:代数式求值。
专题:整体思想。
分析:若,得.故求解.
解答:解:
∵,
∴得.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问题,要注意将所求代数式化成与已知有关的形式上来,要引起注意.
2、若实数a,b满足,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a≥4
C、a≤﹣2或a≥4 D、﹣2≤a≤4
考点:根的判别式。
分析:把看作是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由△≥0,得关于a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把看作是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
因为b是实数,所以关于b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判别式△≥0,即a2﹣4(a+2)≥0,a2﹣2a﹣8≥0,
(a﹣4)(a+2)≥0,
解得a≤﹣2或a≥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根的判别式.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同时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135°,∠C=120°,AB=,BC=,CD=,则AD边的长为( )
A、 B、
C、 D、
考点:勾股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作AE⊥BC,DF⊥BC,构建直角△AEB和直角△DFC,根据勾股定理计算BE,CF,DF,计算EF的值,并根据EF求AD.
解答:解:
如图,过点A,D分别作AE,DF垂直于直线BC,垂足分别为E,F.
由已知可得
BE=AE=,CF=,DF=2,
于是EF=4+.
过点A作AG⊥DF,垂足为G.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D==.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正确运用,本题中构建直角△ABE和直角△CDF是解题的关键.
4、在一列数x1,x2,x3,…中,已知x1=1,且当k≥2时,(取整符号[a]表示不超过实数a的最大整数,例如[2.6]=2,[0.2]=0),则x2010等于( )
A、1 B、2
C、3 D、4
考点:取整函数。
分析:首先由题设中的递推公式求出x2,x3,…的值,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解题.
解答:解:已知x1=1,
当k=2时,x2=x1+1﹣4([]﹣[0])=2;
当k=3时,x3=x2+1﹣4([]﹣[])=3;
当k=4时,=4;
当k=5时,=1;
当k=6时,=2;
…
∵2010=502×4+2∴x2010=x2=2,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等腰梯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1),C(﹣2,﹣1),D(﹣1,1).以A为对称中心作点P(0,2)的对称点P1,以B为对称中心作点P1的对称点P2,以C为对称中心作点P2的对称点P3,以D为对称中心作点P3的对称点P4,…,重复操作依次得到点P1,P2,…,则点P2010的坐标是( )
A、(2010,2) B、(2010,﹣2)
C、(2012,﹣2) D、(0,2)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题意,以A为对称中心作点P(0,2)的对称点P1,即A是PP1的中点,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即可求得点P1的坐标;同理可求得其它各点的坐标,分析可得规律,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以A为对称中心作点P(0,2)的对称点P1,即A是PP1的中点,
又由A的坐标是(1,1),
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可得P1的坐标是(2,0);
同理P2的坐标是(2,﹣2),记P2(a2,b2),其中a2=2,b2=﹣2.
根据对称关系,依次可以求得:
P3(﹣4﹣a2,﹣2﹣b2),P4(2+a2,4+b2),P5(﹣a2,﹣2﹣b2),P6(4+a,b2),
令P6(a6,b2),同样可以求得,点P10的坐标为(4+a6,b2),即P10(4×2+4,b2),
由于2010=4×502+2,
所以点P2010的坐标是(2010,﹣2),
故选B.
点评:根据条件求出前边几个点的坐标,得到规律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35分)
6、已知a=﹣1,则2a3+7a2﹣2a﹣12的值等于 0 .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式。
专题:计算题;整体思想。
分析:将a=﹣1转化为(a+1)2=5,再进一步转化a2+2a=4
将2a3+7a2﹣2a﹣12转化为2a3+4a2+2a+3a2﹣4a﹣12,对前三项提取公因式2a,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变为2a(a+1)2+3a2﹣4a﹣12
此时将(a+1)2=5代入上式,变为3a2+6a﹣12,再对前两项提取公因数2,变为3(a2+2a)﹣12
此时将a2+2a=4代入上式.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由已知得(a+1)2=5,所以a2+2a=4
则原式=2a3+4a2+2a+3a2﹣4a﹣12
=2a(a2+2a+1)+3a2﹣4a﹣12
=2a(a+1)2+3a2﹣4a﹣12
=2a×5+3a2﹣4a﹣12
=3a2+6a﹣12
=3(a2+2a)﹣12
=3×4﹣12
=0
故答案0
点评:注意解题中的整体代入思想,以及完全平方公式、提取公因式(公因数)的灵活运用.
7、一辆客车,一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在同一条直线上朝同一方向行驶,在某一时刻,货车在中,客车在前,小轿车在后,且它们的距离相等.走了10分钟,小轿车追上了货车;又走了5分钟,小轿车追上了客车.问过 15 分钟,货车追上了客车.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设小轿车速度为a,货车为b,客车为c,某一刻的相等间距为m,则=10①,=10+5②,可得到2(10c﹣10a)=15c﹣15b,求得c与a,b之间的关系式,代入货车追客车所得到的路程之间的相等关系中,即可求得时间.
解答:解:设小轿车速度为a,货车为b,客车为c,某一刻的相等间距为m,则=10①,=10+5②,
化简可得:2(10c﹣10a)=15c﹣15b,
所以:c=4a﹣3b,
假设再过t分钟,货车追上客车,
则10c﹣10a=(15+t)(a﹣b),
15+t=10(c﹣a)÷(a﹣b),
将c代入15+t=10×3=30,
解得:t=15.
所以再过15分钟,货车追上了客车.
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要注意本题中的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要理清思路,找到它们之间的路程倍数关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用路程之间的关系作为等量关系求解.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多边形OABCDE的顶点坐标分别是O(0,0),A(0,6),B(4,6),C(4,4),D(6,4),E(6,0).若直线l经过点M(2,3),且将多边形OABCDE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是.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专题:操作型;待定系数法。
分析:延长BC交x轴于点F;连接OB,AF;连接CE,DF,且相交于点N.把将多边形OABCDE分割两个矩形,过两个矩形的对角线的交点的直线把多边形OABCDE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而M点正是矩形ABFO的中心,求得矩形CDEF的中心N的坐标,设y=kx+b,利用待定系数法求k,b即可.
解答:解:如图,延长BC交x轴于点F;连接OB,AF;连接CE,DF,且相交于点N.
由已知得点M(2,3)是OB,AF的中点,即点M为矩形ABFO的中心,所以直线l把矩形ABFO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又因为点N(5,2)是矩形CDEF的中心,所以,
过点N(5,2)的直线把矩形CDEF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于是,直线MN即为所求的直线l.设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则
解得,故所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kx+b(k≠0),要有两组对应量确定解析式,即得到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考查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平分方法;过矩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必平分它的面积.
9、如图,射线AM,BN都垂直于线段AB,点E为AM上一点,过点A作BE的垂线AC分别交BE,BN于点F,C,过点C作AM的垂线CD,垂足为D,若CD=CF,则=.
考点: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由于AD∥BC,易得△AEF∽△CBF,那么AE:BC=AF:FC,因此只需求得AF、FC的比例关系即可.可设AF=a,FC=b;在Rt△ABC中,由射影定理可知AB2=AF•AC,联立CD=CF=AB,即可求得AF、FC的比例关系,由此得解.
解答:解:设AF=a,FC=b;
∵AM⊥AB,BN⊥AB,
∴AM∥BN;
∴△AEF∽△CBF;
∴AE:BC=AF:FC=a:b;
Rt△ABC中,BF⊥AC,由射影定理,得:
AB2=AF•AC=a(a+b);
易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则有:CD=AB=CF=b;
∴b2=a(a+b),即a2+ab﹣b2=0,()2+()﹣1=0
解得=(负值舍去);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正确的在Rt△ABC中求得AF、FC的比例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对于i=2,3,…,k,正整数n除以i所得的余数为i﹣1.若n的最小值n0满足2000<n0<3000,则正整数k的最小值为 9 .
考点:带余数除法。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解答题之前首先读懂题意,根据正整数n除以i所得的余数为i﹣1,求出2,3,…,k的最小公倍数,最后求得k的最小值.
解答:解:因为n+1为2,3,…,k的倍数,所以n的最小值n0满足n0+1=[2,3,…,k],
其中[2,3,…,k]表示2,3,…,k的最小公倍数.
由于[2,3,…,8]=840,[2,3,…,9]=2520,[2,3,…,10]=2520,[2,3,…,11]=2720,
因此满足2000<n0<3000的正整数k的最小值为9.
故答案为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带余数除法的知识点,此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好整除的运算方法.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80分)
11、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AP是底边BC上的高,点D是线段PC上的一点,BE和CF分别是△ABD和△ACD的外接圆直径,连接EF.求证:.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专题:证明题。
分析:先连接DE、DF,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可证D、E、F三点共线,再连接AE、AF,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的性质可得∠AEF=∠ABC=∠ACB=∠AFD,易证△ABC∽△AEF,再做AH⊥DF,易证四边形APDH是矩形,于是AH=DP,而△ABC∽△AEF,那么EF:BC=AH:AP,等量代换易证
tan∠PAD=.
解答:证明:如图,连接ED,FD.
∵BE和CF都是直径,
∴ED⊥BC,FD⊥BC,
∴D,E,F三点共线,
连接AE,AF,则∠AEF=∠ABC=∠ACB=∠AFD,
∴△ABC∽△AEF,
作AH⊥EF,垂足为H,
又∵AP⊥BC,DF⊥BC,
∴四边形APDH是矩形,
∴AH=PD,
∵△ABC∽△AEF,
∴,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圆周角定理、矩形的判定、圆内接四边形外角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切的计算、相似三角形高的比等于相似比.主要是作辅助线,证明D、E、F三点共线.
12、如图,抛物线y=ax2+bx(a>0)与双曲线相交于点A,B.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在第三象限内,且△AOB的面积为3(O为坐标原点).
(1)求实数a,b,k的值;
(2)如图(2),过抛物线上点A作直线AC∥x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C,求所有满足△COE∽△BOA的点E的坐标(提示:C点的对应点为B).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综合题。
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易求得k的值,进而可确定双曲线的解析式;可根据双曲线的解析式设出点B的坐标,根据A、B的坐标,可得到直线AB的解析式,进而可得到此直线与y轴交点(设为M)坐标,以OM为底,A、B横坐标差的绝对值为高,即可表示出△BOA的面积,已知此面积为3,即可求得点B的坐标,从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得到a、b、k的值.
(2)易求得B(﹣2,﹣2),C(﹣4,﹣4),若设抛物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为D,那么∠COD=∠BOD=45°,即∠COB=90°,由于两个三角形无法发生直接联系,可用旋转的方法来作辅助线;
①将△BO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此时B1(B点的对应点)位于OC的中点位置上,可延长OA至E1,使得OE=2OA1,那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B1A1∥CE,那么E1就是符合条件的点E,A1的坐标易求得,即可得到点E1的坐标;
②参照①的方法,可以OC为对称轴,作△B1OA1的对称图形△B1OA2,然后按照①的思路延长OA2至E2,即可求得点E2的坐标.
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经过A(1,4),
∵k=1×4=4,即y=;
设B(m,),已知A(1,4),可求得
直线AB:y=﹣x+4+;
∵S△BOA=×(4+)×(1﹣m)=3,
∴2m2+3m﹣2=0,
即m=﹣2(正值舍去);
∴B(﹣2,﹣2).
由于抛物线经过A、B两点,则有:
,
解得;
∴y=x2+3x.
故a=1,b=3,k=4.
(2)设抛物线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为D;
∵直线AC∥x轴,且A(1,4),
∴C(﹣4,4);
已求得B(﹣2,﹣2),则有:
∠COD=∠BOD=45°,即∠BOC=90°;
①将△BO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B1OA1,
此时B1是OC的中点,延长OA1至E1,使得OE=2OA1,
则△COE1∽△B1OA1∽△BOA;
易知A1(4,﹣1),则E1(8,﹣2);
②以OC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B1OA1的对称图形△B1OA2,
延长OA2至E2,使得OE2=2OA2,
则△COE2≌△COE1∽△BOA;
易知A2(1,﹣4),则E2(2,﹣8);
故存在两个符合条件的E点,且坐标为E1(8,﹣2),E2(2,﹣8).
点评: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求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难点在于(2)题的辅助线作法,能够发现∠BOC=90°,并能通过旋转作出相似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求满足2p2+p+8=m2﹣2m的所有素数p和正整数m.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首先原方程可变形为p(2p+1)=(m﹣4)(m+2),再根据素数p和正整数m分别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设得p(2p+1)=(m﹣4)(m+2),
由于p是素数,故p可以等于(m﹣4),或p等于(m+2).(5分)
(1)若p等于(m﹣4),令m﹣4=kp,k是正整数,于是m+2>kp,3p2>p(2p+1)=(m﹣4)(m+2)>k2p2,故k2<3,从而k=1,
所以解得(10分)
(2)若p等于(m+2),令m+2=kp,k是正整数.
当p>5时,有m﹣4=kp﹣6>kp﹣p=p(k﹣1),3p2>p(2p+1)=(m﹣4)(m+2)>k(k﹣1)p2,
故k(k﹣1)<3,从而k=1,或2,
由于p(2p+1)=(m﹣4)(m+2)是奇数,所以k≠2,从而k=1,
于是,
这不可能.当p=5时,m2﹣2m=63,m=9;当p=3,m2﹣2m=29,无正整数解;
当p=2时,m2﹣2m=18,无正整数解.
综上所述,所求素数p=5,正整数m=9.(20分)
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本题还涉及到数的整除,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点,难度比较大.
14、从1,2,…,2010这2010个正整数中,最多可以取出多少个数,使得所取出的数中任意三个数之和都能被33整除?
考点:数的整除性问题。
专题:代数综合题。
分析:首先得出能被33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a1<a2<an是从1,2,…,2010中取出的满足题设条件的数,可以得出所取的数中任意两数之差都是33的倍数,然后根据数的性质可以得到a1及dn的范围,继而可得出n的最大值.
解答:解:首先,如下61个数:11,11+33,11+2×33,11+60×33(即1991)满足题设条件,
另一方面,设a1<a2<an是从1,2,2010中取出的满足题设条件的数,
对于这n个数中的任意4个数ai,aj,ak,am,因为33|(ai+ak+am),33|(aj+ak+am),
所以33|(aj﹣ai),
∴所取的数中任意两数之差都是33的倍数,
设ai=a1+33di,i=1,2,3,n,
由33|(a1+a2+a3),得33|(3a1+33d2+33d3),
所以33|3a1,11|a1,即a1≥11,≤,
故dn≤60,所以n≤61,
综上所述,n的最大值为61.
点评:本题考查数的整除性的知识,难度较大,关键是掌握满足条件的数的特征,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解答.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
gsls;zhxl;499807835;jingjing;workholic;sxx;MMCH;wangcen;jingyouwang;wdyzwbf;workeroflaw;Linaliu;lanyuemeng。(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1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