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玩具
六、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很简单,就是请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准备好了吗?
请起立,向左转,挥挥你的右手。
向右转,请坐下。
请用左手摸摸你的左耳朵;用右手摸摸你的左耳朵;请你指着老师的左手;请你指着老师的右手;(请一学生)请你站到我的右边,看看我的右半边脸(我好看吗?真会说话);再请你握握我的左手(你好!);谁还想和我做朋友?(另请一生)请你站到我的左边,握握我的右手(你好!)。好玩吗?课后两个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玩一玩!
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好的,那么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村子里面来了一头大象,村民们都很稀奇,于是,便围着大象指手画脚的,场面十分热闹。有几个盲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想去凑凑热闹,于是就来到了大象的跟前。有一个盲人伸出了双手在大象的身子上面摸了摸,就说:“哦我知道了,大象像一堵墙,另外一个盲人伸出了手,摸了摸大象的腿,就说:哦我知道了,大象像一根柱子,还有一个盲人伸出了双手在大象的尾巴上摸了摸,他说:哦我知道了,大象像一条绳子。旁边的村民听了盲人的话,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小朋友们知道村民们为什么要笑吗?
生:因为每个人只说对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
师: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几个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几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呀?
生:他们几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得出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
3、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同学们,接下来咱们观察物体,各组组长拿出你们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面,按要求观察。
a :出示玩具狗(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b;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玩具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玩具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玩具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玩具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c: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每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每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
(2)、观察图片
同学们,你们自己拍过照片吗?这里有几张玩具狗的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a、你们觉得哪一张最容易看出来?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1张最容易看出来,因为拍的是小狗的屁股,肯定是从它后面拍的。
b、还有哪一张也很容易看出来呢?
生:第4张也很容易看出来的,因为拍的是小狗的正面,肯定是从它正面拍的。
c、指第2张和第3张问:这两张分别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呢?
老师提问;怎样区分这两张照片哪张是在小布狗的左面拍的,哪张是在小布
狗的右面拍的?
(在小布狗左面拍的应该是它的左边的两条腿,在小布狗右面拍的应该是它右边的两条腿)
d、提问:为什么拍到的小布狗是不一样的?
生1:因为站的位置不同。
生2: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
生3: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
小结: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样你就能看到物体不同角度下的不同状况。
(3): 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这一幅图中有哪些内容?图中恐龙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4)拓展延伸
观察茶壶
投影出示茶壶图片,汇报观察结果
3
2
4
1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壶嘴朝哪一边啊?小朋友们可以用手比划比划。(左手叉腰作壶柄,右手弯弯作壶嘴)
电脑逐个出示水壶的另外三面,分别请同学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对呀,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4、巩固练习:(投影出示)
5、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告诉同学们好吗?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6、应用小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几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几个人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绳子”……。
师:你们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这样说就比较全面了。
7、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节课之后,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教材提供了学生常见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时可以从物体的前、后两个方向进行,也可以从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境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每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