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8人。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平时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读书的习惯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多指导。从语文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男生比较喜欢动脑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总有学生忘带忘作业或质量极差,而女生作业完成较好些,有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而且容易把新旧知识混淆,因此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有几个孩子由于智力因素成绩较差,还有一些考得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特殊家庭,由于缺失家庭教育,家庭不能与学校形成合力,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好的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帮助他人,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意识。对于后进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只有使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这些学生的学习面貌才会改变,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落实培优补差工作是这学期的重点,还要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
二、本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课文”“识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教科书集中编排了1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安排了7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5篇课文进行学习。
三、本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的识字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二)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三)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写话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四、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教学的七认真工作。
2.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班级中学习落后的同学,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平等的鼓励和帮助。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4.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仍遵循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识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教师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在识字要求上,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识字首要的是认识。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知道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了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要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注意写字的质量。
5.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阅读表达出来。对于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书,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成果的机会。
6.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课文共设计了4个口语交际练习:有趣的动物、做手工、商量、看图讲故事。
在交际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语文园地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语文园地安排的丰富多彩,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的发现、查字典、我爱阅读。从语文园地的安排可以看出,注重了识字、写字、阅读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识用结合。查字典是重点,要让学生知道查字典的三种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在语文园地中特别设计了“我爱阅读”让孩子享受读书的快乐。
五、教学时间安排
识字 4课 8课时
课文 24课 48课时
口语交际 4课 4课时
语文园地 8课 24课时
总 复 习 4课时
总 计: 88课时
六、教学进度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课时进度 | 备注 |
1 | 9.3—9.7 | 课1~课2 | 4 | |
2 | 9.10—9.14 | 课3~园地一 | 10 | |
3 | 9.17—9.21 | 识字1~识字2 | 14 | |
4 | 9.25—9.30 | 识字3~识字4 | 18 | 中秋节 |
5 | 10.1— 10.7 | 18 | 国庆节 | |
6 | 10.8—10.12 | 园地二~课4 | 213 | |
7 | 10.15—10.19 | 课5~课6 | 27 | |
8 | 10.22—10.26 | 课7~园地三 | 33 | |
9 | 10.29—11.2 | 课8~课9 | 37 | |
10 | 11.5—11.9 | 课10~课11 | 41 | |
11 | 11.12—11.16 | 园地四~课12 | 46 | |
12 | 11.19—11.23 | 课13~课14 | 50 | |
13 | 11.26—11.30 | 口语交际~课15 | 56 | |
14 | 12.3—12.7 | 课16~课17 | 60 | |
15 | 12.10—12.14 | 口语交际~课18 | 66 | |
16 | 12.17—12.21 | 课19~课20 | 70 | |
17 | 12.24—12.28 | 园地七~课21 | 75 | |
18 | 12.31—1.4 | 课22~课23 | 79 | 元旦 |
19 | 1.7—1.11 | 课24~园地八 | 84 |
20 | 1.14—1.18 | 总复习 | 88 | |
21 | 1.21—1.25 | 期末考试 |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