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政治学科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又是一种物质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的精神世界
C.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D.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掌握克隆技术后,又成功地破译出人体第二十二对染色体的密码,实现了在认知领域的重大突破。这表明(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现代科学能揭示一切事物的奥秘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达到正确的程度
D.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的有( )
A.方针对了头,一步一层楼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D.只要下工夫,办法总比困难多
5.近年来,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把“8”等同于“发”,竞相高价购买带“8”的电话号码、汽车牌照等等。这从哲学上讲( )
A.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否认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否认了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五个统筹”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A. B. C. D.
7.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是联系在一起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运动都是绝对运动
8.下列成语最能体现矛盾对立统一观点的是( )
A.滴水穿石 B.画饼充饥 C.量体裁衣 D.居安思危
9.“牵牛要牵牛鼻子”、“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生动形象地表明了( )
A.要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 B.要看主流、看本质
C.要集中力量解决矛盾问题 D.要坚持两点论
10.“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说明(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C.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无关紧要
1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 )
A.承认矛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承认事物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2.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 )
A.意识可以改变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3.2004年4月,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快速上升的趋势,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特发出《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这体现了( )
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B.重视内因的作用
C.坚持适度原则 D.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观点
14.“按图索骥”有一故事,相马专家伯乐《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瓶。”其儿子按书中讲的特征去“相马”,结果双手捧一只回家说他相中了千里马。伯乐儿子的做法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形式主义
“花开花落各有时。”传说武则天曾下令百花一夜之间同时开放,唯独梅花不开,被贬洛阳。今天“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据此回答15-16题。
15. “花开花落各有时”表明(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16.“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表明(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外因对事物变化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青藏高原所处的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后来逐渐隆起。它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系统的产生,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17-18题:
17.青藏高原所处地区的海陆变迁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8.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说明( )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D.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19.一位老中医给肺病患者治病时说,冬天冷、气压高,肺的工作负荷大,用药量大,而且治疗效果差;夏季天气热,肺的负担轻,虽然不发病,但这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种方法叫“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体现了辩证法的(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原理
C.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D.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20.2004年8月22日,《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把引导乡镇企业合理急剧,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
A.抓主要矛盾原理 B.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
C.矛盾特殊性原理 D.联系与发展原理
21.莎士比亚说:“你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当人们选择职业时,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工作。以上材料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 )
A.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善于抓主流和支流 D.善于抓重点和关键
2004年8月14日,《经济日报》报道,针对一些口岸“水客”走私有所抬头的新情况,深圳海关再次集中重兵以沙头角中英街等口岸为重点,严打“水客”走私。
22.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的哲理是( )
A.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发挥主观能动性需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3. 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哲理是( )
A.一分为二观点 B.重视量的积累 C.抓本质抓主流 D.抓主要矛盾
24.有人在评论我国教育制度时,总喜欢以美国微软公司总裁为例,证明高学历不等于真才实学,要求给高学历降温。但他们的结论否认了一个基本事实,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有几个不是高学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对人类的贡献难道就不如比尔·盖茨吗?要求给高学历降温的人的错误在于( )
A.只看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肯定了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D.夸大了矛盾普遍性,否定了矛盾特殊性
25.“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人类制造更大悲剧提供的条件。”这句话说明(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26.“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表明(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C.内在因素决定事物的发展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27.2004年5月31日,《北京日报》报道,淮河治理10年,投入600多亿元资金,现在水质却回到了“原点”。这体现了( )
A.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28.守株待兔的做法( )
把偶然联系当成必然联系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没有准确把握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A. B. C. D.
2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朝龚自珍这句名言每每被人们用来表达对人才压抑的不满。人才既有格又无格,拘泥于一格,会压抑人才;没有一定格,无法把握人才标准。这从哲学上体现出( )
A.客观规律制约人的活动 B.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C.人根本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D.人既要尊重规律,也要突破规律
30.唐代诗人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人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
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人们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应大力发展;也有人认为,网上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溺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因此,应取消互联网。
应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互联网的看法。
32. (12分)在诸如沙漠、废墟等许多绝望地,我都见过一些驼背弯腰,步履蹒跚,气喘如牛的负重行走之人。在他们那被苦难压塌的眼皮下面,分明有两道光芒直射前方,而在光芒的尽头,本是绝望之地,你却突然发现,希望之光正冉冉升起。
他们的眼中之景可以理解为海市蜃楼,或心绪迷茫的幻想。可我却认定,这是一种被称为信念的物质,是可以观望而不可触摸的物质存在。
辨析:信念是一种物质。
33.(16分)《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是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应当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面貌,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艰苦努力,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西部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要靠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靠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励精图治。
(1)(8分)上述材料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8分)根据上述哲理,说明我们应怎样进行西部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