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信完小 章荣
在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以和谐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侧重了五个方面和谐关系的建立。
一、建立和谐互利的干群之间的关系
(一)领导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关心教职工
在干群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干部。要形成和谐的干群关系,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关心每一位教职工。学校领导对教师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就是要真心实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努力办好学校。学校办的越好,质量越高,教师的根本利益就越能得到最充分、最可靠的保障,教师的职业价值和尊严也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学校领导将关心每一位教师落实到行动上,那就是要搭建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能有成就感,都能快乐地工作。如果在不同岗位工作的教师能很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就应该承认他是成功的,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每一位教师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的成功汇聚起来,就必然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而学校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为教师成才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认真分析和把握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尽可能尊重和满足教师的意愿,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在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这样教师的心情比较愉快,也容易做出成绩。
(二)干部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与人为善,宽以待人
我一直认为在学校里,干部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上下级的关系。干部和教师是在不同层面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的同事。
这些年来,我们尽心尽力将学校营造成一个温暖大家庭。如果教师内心不快乐,也很难把快乐带给学生。为此,我们专门精心设计和布置了名为“心灵憩园”的活动室,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和交流的场所。在这样的环境里,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也会比在校长、主任办公室更具有亲和力和轻松感。教师们对于学校领导的善意和关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在初中部的测评统计中,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达到了90%。
领导与教师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干群之间齐心协力的基础,互相激励、彼此助长,促成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和谐互补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陶西平主任在《北京教育》曾发表了一篇题为“把教师集体建设成为和谐的团队”的文章,提出“双赢共好、相互借助、自觉协调和交替引领”四种精神。我们读后很受启发,并在全体教师会上介绍这篇文章,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和谐互补关系的形成,我们在工作中主要做到:
(一)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既看结果也看过程
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从未给年级组下达过升学任务的指标,也从来不鼓励、不提倡为了提高成绩,加重学生负担的作法。因为这可能会造成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军备竞赛”。既损害学生的健康,也会损害教师的健康。对于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既看结果,也看过程。
(二)加强集体备课营造教师合作工作的和谐氛围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很多教师不能很快适应“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造性”的新要求。为了使更多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我们把集体备课这个环节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围绕备课当中遇到的问题,全教研组教师都要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做出教学课件,有的编出练习题……每个人拿出的是一个方案,研讨能产生的往往是五、六个甚至更多更完善的方案。这种集体合作学习、研讨的备课形式深受教师的欢迎和喜爱。
三、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关爱负责真切的体现在行动中
现在的学生十分敏感,辨别力也相当强。对那些真正关心学生的教师,学生们会发自内心地报以好感和信赖之情,主动接近并与教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关爱、负责真切的体现在行动中。
(二)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关爱和付出
平时,我们非常注重把发生在校园里的老师们关爱学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信息的传递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也是在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当然,我们也常常在把评教活动中学生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赞扬和好评反馈给老师。比如学生在评教中说:“数学课上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我感到学习数学轻松愉快,学习兴趣倍增;英语课上老师讲的引人入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总能使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在八中学习是快乐的,我会非常留恋这段快乐的时光。”
这种双向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更加尊重和敬爱老师,也让教师感觉到学生的可爱和懂事。
。
一位家长说:“参加家长会,我这不是第一次,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家长会,但这一次印象最深。家长会后的这些天来,自己不断反思以往在教育孩子中的行为:以身作则了吗?因势利导了吗?耐心细致了吗?培养起孩子好的生活习惯了吗?这次家长会开的太及时了,它给我们一次反思孩子升入初中以来的生活的契机,传输给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指明了方向。”
由于学校积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双方形成了携手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的共识,由这种共识而形成的合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培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近感,我们在每一届初一新生中都认真开展“爱的系列”的教育。从“爱父母”做起。在每届初一入学后的国庆节期间,我们都要给学生留一个德育作业——为父母做四菜一汤,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父母的辛劳。
今年这个德育作业完成后,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印制了一本小册子。一个学生事后写的感受中有这样的话:“平时都是父母为我做饭,通过这次为父母做菜,我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不过,我很高兴,因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买菜时要先进行比较,有时还要砍砍价;做菜要讲究色、香、味的搭配,还要注意营养均衡;用天然气、电器时要格外注意安全等等。我终于能为父母做点事情了,我也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增强了动手能力。”
家长的感受是什么呢?一位家长在来信中说:“最让人感动的是‘十一’长假期间,学校要求学生为家长做‘四菜一汤’的作业,使我们做家长的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说实话,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看书、学习,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下厨房,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可是学校的这项作业却给我们做家长的上了一课。因为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许多平时看不到的闪光点。比如在做这‘四菜一汤’的过程中,孩子从始至终都不让我们插手,从洗菜、切菜到出锅、入盘、上菜,整整一个上午,孩子忙得满头大汗,却快乐得不行。做好了饭菜后,还打电话叫爷爷、奶奶一起品尝,那一顿饭是我们吃得最香的一顿饭,吃得我们做家长的眼中满是喜悦的泪水。通过这次活动,孩子明显地成熟了。他从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为他所做的付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项教育活动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有的家长说,这是“十一”长假中我们过得最有意义、最快乐的一天。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还意识到,家长从孩子的变化和成长中所感受到的喜悦也会转化为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信任。这将为今后双方在教育上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奠定基础。最后也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以和谐促进学校发展”已经成为办学的一条基本理念。这样的理念来自八中的传统,也是我们长时间的观察、思考的结果。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思想建设、制度改革和学校管理等系统工程来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实现通过校园的和谐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个方面的共赢互利,把八中办成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