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纱帽港区大咀综合码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 | 湖北中技桩业有限公司 |
评价单位: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二○一二年四月 |
1.1 项目建设内容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汉南区大嘴村和长江村附近,长江中游煤炭洲水道的煤炭洲左岸,长江中游航道里程约50km,顺流而下50km抵武汉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0 13 47 、东经114 3 27 。
本工程新建3000吨级散杂货综合泊位6个,其中件杂泊位2个、散货泊位4个,1#、2#件杂泊位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3-6#散货泊位采用浮码头结构。年综合吞吐量为900万吨/年,其中进口量700万吨,包括水泥80万吨、砂石料615万吨、其它社会物资5万吨;出口200万吨,主要是成品桩。
工程程总投资为46532.53万元,按三班制考虑,港区定员212人。2012年10月开工,建设期为24个月。
1.2 产业相符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其中第一类鼓励类项目中“二十五、水运”分类中的“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建设”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已纳入省重点码头项目。
2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2.1 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码头所在长江江段水质状况良好。
2.2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监测表明所有污染物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3 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拟建工程区域昼间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2.4 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2.4.1 水生生物环境现状与评价
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各种方法和指标有其优点,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对一个水体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评价指标。从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三个方面,采用Shannon-Weanar多样性指数和指示生物法对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价。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Shannon-Weana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2.6和2.28,平均水质综合评定为中度污染。从指示生物来看,所采集到的可以作为指示生物的浮游生物种类中,以β中污带指示种居多,如颗粒直链藻、钝脆杆藻、肘状针杆藻、杆状舟形藻、曲腿龟甲轮虫、简弧象鼻溞、长额象鼻溞、圆形盘肠溞等。因此,评价区江段的水质为β中污染。
2.4.2渔业资源的现状与评价
由调查结果得知,评价区江段渔获物中鱼类种类较少,有银鲴、餐、长颌鳍、翘嘴红鲌和鳤5种,数量较多的是银鲴和餐。龙口闸处的鱼类种类和数量较多,共有15种,优势种为鱵、银鲴、餐和翘嘴红鲌。
2.4.3长江水生野生保护物种概况
葛州坝截流后,胭脂鱼被分隔为坝上和坝下两个群体。1986年4月8日,在葛州坝水利枢纽二江泄洪闸的下游附近,科研人员捕捞到1尾正在产卵的胭脂鱼雌鱼;同年秋季捕捞到2尾性腺发育已成熟的雌鱼,年龄分别为8龄和9龄;1987年4月4日,在葛州坝水利枢纽下游的枝江县白洋镇楼子河江段,捕捞到1尾正在自然繁殖的胭脂鱼雌鱼,体长95cm,体重17.75kg,年龄为10龄;1988年4月25日,在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29km处的云池江段,捕捞到1尾正在产卵的胭脂鱼雌鱼,体长82cm,体重9.2kg,年龄为7龄。此外,葛洲坝水利枢纽下的庙嘴、胭脂坝、虎牙滩、云池、白洋,以及枝城等江段,历年都能捕捞到一定数量性腺发育成熟的胭脂鱼成鱼,甚至正在流卵或流精的个体。
2.4.4血吸虫病发病及防治现状
本工程所在区域气候温润,河网密集,非常适合钉螺的生长,而钉螺就是血吸虫幼虫成长的载体。血吸虫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后,遇到钉螺便钻入螺体,并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钉螺遇水后尾蚴便钻出来,多浮在水面或岸边,伺机钻入人或哺乳动物体内。
2.4.5陆域生态调查
评价区域地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坡度很小,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人口密集,人类居住比较集中,区域内以农业植被占主导地位,乔木主要有意杨等,没有发现珍稀物种。
由于受到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评价区域内目前可见的陆生动物主要为家庭喂养的禽畜和少量野生动物。
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3.1 水环境
⑴ 水文形势影响分析
码头修建后上、下游附近水域的水位和流速将会有所变化,河床也相应产生一定的调整,但其变化幅度及范围有限;同时,随着河床的自身调整,其水位及流速的变化将相应有所减少,故码头工程的修建对该河段的防洪、行洪无明显不利影响。
⑵ 施工期影响分析
工程水上施工主要为打桩船锤击沉桩,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的范围很小。水下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泥砂的发生量。
⑶ 营运期影响分析
本工程管桩运输车及载重车等流动机械需进行冲洗,该类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其全年发生量分别为33kg/a和132kg/a。码头面及廊道采用干式洒水清扫,不产生码头面冲洗污水。
船舶不得向港口水域排放舱底油污水或生活污水,确需排放舱底油污水、生活污水的船舶,应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由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可防止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并保护下游取水口水质。
3.2 环境空气
⑴ 施工期
施工期材料的运输和堆放等作业过程将对局部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
⑵ 营运期
根据估算模式计算结果,拟建工程装卸机械废气SO2、CO、NO2及装卸粉尘TSP下风向最大浓度分别为0.021μg/m3、11.58μg/m3、1.24μg/m3及5.69μg/m3,出现在距码头215m处,最大浓度占标率分别为0.004%、0.12%、0.52%及0.63%,均未达到评价标准浓度的10%。
拟建工程周边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满足50m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3.3 声环境
⑴ 施工期
挖掘机和推土机施工,单机噪声最大在昼间25m、夜间230m以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昼间75dB(A)、夜间55dB(A)要求;混凝土搅拌机、砼振捣器施工,单机噪声最大在昼间55m、夜间330m以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要求;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要求,夜间禁止打桩机施工作业,昼间打桩机单机噪声最大在约20m外可满足昼间85dB(A)要求。
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超标影响范围最大将扩大至施工边界外昼间62米、夜间405米内的范围。
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目标为长江村,距离项目施工点最近距离为600米,不会造成超标影响。本工程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
⑵ 营运期
码头泊位距离居民点均较远,能满足噪声衰减距离要求。对长江村的影响可使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
3.4 生态影响
⑴ 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1施工期分析
施工对水体中浮游藻类与浮游动物的影响较小,且都是暂时性的,在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随水体自净能力恢复而得到改善,浮游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工程建成对河床的扰动或固化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可得到逐渐恢复,总体而言,工程施工期对水体中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小,且大多是暂时性的,施工结束后可逐渐恢复。
工程水下桩基施工过程中将导致施工点下游水体SS浓度增高,且附近100m区域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施工带来的振动和悬浮物增加会对江豚、中华鲟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施工区江豚、中华鲟等出现可能性小,相应受影响几率小。
根据本工程所处位置的河道特点,工程处并不是产卵场最佳位置点。工程所在产卵场的上游和下游由于存在沙洲,都比工程所在位置适合产卵。工程改变了近岸带生态环境,对四大家鱼的产卵生境有一定破坏作用,影响了这些鱼类繁殖。但由于工程范围很小,总的说来对其影响很小。
② 营运期分析
工程建成后鱼类仍可在码头平台、引桥及趸船下面游动,因而由于过水断面的相对减少对鱼类的影响较小。码头工程阻水面积与占长江过水面积的比例均很小,对长江珍稀保护水生动物洄游通道不会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本工程码头及引桥桩基占用河段水道面积很小,不会对评价江段珍稀保护物种白暨豚、中华鲟、白鲟和胭脂鱼的活动和洄游通道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工程营运不会对本江段生态保护物种造成影响。
本工程营运期不直接向码头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污水,对长江水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危害影响甚微。港区往来船舶均为国内运输船舶,不涉及外来生物入侵问题。
⑵ 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
拟建码头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和浮码头结构通过引桥和廊道与后方相接,占用的河漫滩地面积较小,河滩内有一条宽约120m的防浪林,确定桩基永久占用河滩面积为31.4m2。因此施工破坏植被范围十分有限,且损坏的植被以旱地农作物植被为主,均为当地常见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不会因工程占地导致植物种群消失或灭绝,并且施工结束后将很快恢复。
3.5 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引桥基础打桩施工废弃物、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主要成分为干化泥浆、废弃的砂石料、建材、包装材料、玻璃、灰土及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场地、打桩设备等附近。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码头船舶和码头区陆域。船舶固体污染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废物;码头区陆域固体污染物主要为生产废物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少量的生产废物以无机污染物为主,但其有机污染物比例相对偏高。
3.6 事故风险
码头营运期主要事故风险为船舶碰撞等突发事件造成油箱破裂导致事故溢油,码头前沿水域发生船舶燃油泄漏事故的概率很小,燃料油入江量最大约80t/次。
码头前沿在丰水期发生溢油时,在主导风向下,油膜到达汉南水厂取水口的时间为1小时36分。拟建码头水域一旦发生溢油事故,燃油进入长江将会污染下游长江水体,直接影响到下游各水厂取水水质。
鉴于武汉海事局及本项目自身已配备有一定的事故应急设施,本码头前沿一旦发生事故溢油,应及时将贮存于码头前沿的围油栏抛向油膜,可最大限度地控制油膜向下游的漂移,减少溢油对下游水质的污染及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应立即通知下游水厂,密集监测取水口附近水域水质,必要是暂停取水,待取水口水质达标后再恢复取水。
3.7 社会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将为湖北中技桩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作为公用码头,将进一步巩固武汉新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为汉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保证。对当地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4 环保投资及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要求
4.1 环保投资
本项目工程总投资46532.53万元,本工程环保投资为536.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15%。
4.2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应实行“三同时”,并应在交付使用试运行3个月内申请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
5 总结论
本项目选址合理,符合产业的要求,项目已被列为湖北省省重点项目。项目的实施将为整个汉南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工程在建设和投入营运后,必须采取有效的大气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努力减少由于本工程建设和营运造成的大气环境、长江水环境污染及周边居民的影响,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有关措施和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条件下,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承受的,该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考虑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