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 静海 学科:化学
论文情况 | 题 目 |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 |||||||
发表或已获奖情况 | |||||||||
作者情况 | 第一作者 | 姓名 | 辛长红 | 职务 | 教师 | 职称 | 中学一级 | ||
单位 | 静海第一中学 | 电话 | 68600619 | ||||||
其他主要成员 | 姓名 | 单位 | |||||||
姓名 | 单位 | ||||||||
本人承诺 | 申请人郑重声明:此项成果确系申请人所有,因此引发的争议及后果由申请人承担。 申请人签字:梁国英 | ||||||||
学校推荐证明 | " 该成果由 辛长红 完成 校长签字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区县级评审意见 |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市级初评意见 | " 评审意见: 评委签名: | 市级复评意见 | " 年 月 日 |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
生物学科
辛长红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论文摘要】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确定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2.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3.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表述,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确定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已成为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教学目标具有下述几方面的功能:
1、导向功能。教学目标表达了所期望的教学成果或终极行为。正是由于这些清晰表达的目标的存在,为教师加工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布置作业、引导实际体验提供了准确而具体的根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整个教学进程的方向。
2、激励功能。在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评价功能。由于教学目标是对实际教学结果的预期,因而为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时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4、载体功能。即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载体,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只有将课程目标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时,课程目标才得以落实,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得课程目标最终得以实现。
二、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基础教育的生物课应该有教学目标,但是教学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也不能只凭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定,而应有所依据。那么,教学目标应依据什么来制定呢?
1.教材。教师要有选择地利用教材的各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授教材内容。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内容,通过“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达到根据膜的结构示意图准确描述膜物质分子的排列的目标;通过“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达到体验研究的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样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既传授了知识有培养了学生能力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确定各章教学目标以及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连贯性和一体性。
2.新课程标准。在教育部制订颁发的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里,明确将课程目标定为了三个部分:(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在感知生物、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探究生物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教材各章的主题都比较宽泛,分析新课标可以使教师提炼的主题更为准确。
3.学生。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应主要根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设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而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该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生物能力体系,但是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状况。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尤其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指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钻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段话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深思。
三、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学段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但学段目标则是应由教师开发。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1.提出的目标要明确、具体。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易操作可实施。(1)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只落实到知识点上,这样就显得粗糙,明确性具体性较差。一个知识点往往包括许多内容,这些内容所处的地位一般不相同,教学时的水平要求也不同。对一个知识点还应分为几个知识要素,教学目标相应地落实在各个知识要素上。如高二生物中“酶”这一知识点可分解为:酶的定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适宜的PH这些知识要素。
(2)教学目标的明确、具体,在于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这个动词必须指出一个动作,应避免使用诸如“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因为这样的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较为适应的词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描述”等,如“能认出种子的结构”“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画出子房、胚的结构图”等。
(3)教学目标的表述措辞要准确,所采用的行为动词不能有多义性。如 “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看似有能力培养的目标,实际上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能力培养的确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但具体到每一节课,必须要有侧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还是什么能力?这些能力的外显行为是什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具体化。“学会……”的叙述也是不恰当的,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学会?不具有可观察性。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考虑它能直接指导教学,另一方面要考虑使它便于评价。
2.教学目标要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虽说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由于施教内容不同,施教班级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体现多样性。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的思路通盘进行考虑。即由中学生物教学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前后关连的系统整体,体现整体性。
3.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时生成性。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师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会生成新的目标,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情况,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是一种灵动、一种机智。
4.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为应付考试,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如一位教师设计的“酶的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这样的目标确定的具有片面性,因为只是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缺乏考虑,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人、对己、对自然的态度,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偏废。
5. 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学生的发展体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生物教学确定教学目标时常见的问题,就是简单化,表述不清。很多老师只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所列的内容视作教学目标,缺少甚至根本没有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行为结果的描述。例如一份《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所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教学目标1. 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2. 体会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习这样一节内容,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最终使学生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状态,或产生何等程度的变化等等,在这个目标里都没有反映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事先没有所考虑,教学目标就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也是模糊的,难以实现的。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教学过程,目标实现的条件、手段等,而这些又都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际。教学目标定得高,脱离实际,无法实现,等于零;教学目标设计得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影响继续学习内驱力的保持。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决不是可以随便对待的,它是整个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
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表述,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孝华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人教期刊》2004年第10期
2、索桂芳 秀军 新课程体系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钱国祥 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历史教学》 2005年07期
4、索桂芳 冯秀军 新课程体系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天津教育》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