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年辽宁沈阳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16:11:01
文档

2015年辽宁沈阳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2015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俏皮(qiào)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xiāo)心弦(xuán)骤然(zhòu)拙拙逼人(duō)C.瞭亮(liáo)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énɡ)D.废墟(xū)贿赂(lù)憔悴(qiáo)别具匠心(j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在春日枝头上的
推荐度:
导读2015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俏皮(qiào)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xiāo)心弦(xuán)骤然(zhòu)拙拙逼人(duō)C.瞭亮(liáo)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énɡ)D.废墟(xū)贿赂(lù)憔悴(qiáo)别具匠心(j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在春日枝头上的
2015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俏皮(qiào) 鄙视(bǐ)  参天(cēn) 立椎之地(zhuī)

B.萧条(xiāo)    心弦(xuán)    骤然(zhòu)    拙拙逼人(duō)

C.瞭亮(liáo)    摧残(chuī)    掩饰(yǎn)    呼朋引伴(pénɡ)

D.废墟(xū)    贿赂(lù)    憔悴(qiáo)    别具匠心(jù)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你若盛开,那是     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     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美丽的。花朵的盛开是     ,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     。

A.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

B.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

D.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一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一位真正的党人。

D.《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2)        ,星河欲转千帆舞。

(3)潮平两岸阔,        。

(4)        ,井上生旅葵。

(5)唇焦口燥呼不得,        。

(6)        ,其不善者而改之。

(7)大雪三日,        。

(8)        ,隔江犹唱后庭花。

(9)愿驰千里足,        。

(10)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1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        ”写出了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二、阅读理解(65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6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 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乃山阜隐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7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译文: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译文: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10.《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甲]

[乙]

(二)阅读选文,完成11—13题。(7分)

[材料一] 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蔬为充。”这是对健康饮食的最早认识。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各地都有特色美食,历朝历代也都有优良的美食传统。

[材料二] 早餐应该包括以下四类食物: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同时,还要做到粗细搭配、软硬搭配,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吸收。

  (注:如果早餐中上述四类食物都有,则早餐营养充足,质量很好;如果仅有其中三类,则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有两类或两类以下,则早餐质量较差。)

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长期对午餐不重视,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肥胖,并易患消化道疾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晚餐吃得过饱过好都是不健康的。吃得过饱,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易使胰腺功能衰竭,诱发糖尿病。并且,晚餐以后人通常活动量小,会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就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容易诱发大肠癌。同样,晚餐吃得过好,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脂血症等。

[材料三]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业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可以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级和AA级。(标志见图1)

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生产过程符合规定质量标准和规范的农产品。它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这种标准比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要宽松。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个要求。(标志见图2)

有机食品,指在生产中未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促进生态平衡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取得的农副产品。这代表着对食品安全的最高要求。(标志见图3)

1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供应面包、豆浆、小米粥、红豆粥、咸菜的早餐,是品种丰富、营养充足、质量很好的早餐。

B.如果长期不重视午餐,就会影响肠胃功能,导致早衰、胆固醇增高等,并易患消化道疾病、中风等。

C.晚餐吃得过好也是不健康的,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和高脂血症等。

D.去超市购物,在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中,如果要选择安全等级最高的,应该选择有机食品。

12.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请简要概括我们在饮食健康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2分)

答:

13.某班要举行一次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下面是宣传语中的上联,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特色美食传承文化

下联:        

(三)阅读选文,完成14—19题。(22分)

这世上没有你不行

①人为何而生?每一个人,既生于世,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②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战祸而家破人亡,卖掉了大房子,只留下偏处旧地产一隅的小茶室自住。

③这件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伊豆山温泉旅行。有个十七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救起。他是个孤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

④老太太到局要求和男孩见面。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男孩谈谈。

⑤“孩子,”她说时,男孩扭过头去,像块石头,全不睬她,老太太用安详而柔和的语调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了你没人能办到的事的吗?”

  ⑥她反复地说了好几次,男孩突然回过头来,说道:“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⑦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回答:“对,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妙事。”

⑧男孩冷笑道:“哼,当然了!你想我会相信这套?”

⑨“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她说。

⑩“老糊涂……”男孩嘴硬腿不硬,还是跟着走了出来。他当然不愿意留在局,但也别无去处。

老太太把他带回小茶室,叫他在菜园里打杂。虽然生活清苦,她却对男孩爱护备至。男孩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么倔强,内心变得安稳平和了。

为了让他培育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十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愉快地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高兴,赞道:“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乔治,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念书。高中毕业,乔治白天在地下铁道工地做工,晚上在大学夜间部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乔治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是又高大又健壮!”

“你因为胸部这么厚实,所以中气足,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听了盲学生的话,乔治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到的妙事了。”

“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乔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老太太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精疲力竭、对生活不满而又厌倦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在老太太的茶室里,年轻的乔治利用假日自撰笛曲,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那些孩子眼虽不明,手却能写,为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

(选自《意林》,有删改)

14.选文第④—段,乔治见到老太太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全下面方框中的内容。(4分)

冷漠怀疑——A    ——愉快自信——B    

15.选文第⑦段和第段中先后提到了“妙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它们的含义。(4分)

第一个“妙事”:

第二个“妙事”:

16.作者为什么写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3分)

答:

17.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选文第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9.选文中盲学生为什么把那首乐曲题名为《清风流水》?(4分)

答:

(四)阅读选文,完成20—24题。(20分)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答:

21.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4分)

答:

2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一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4.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充论据。(4分)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 范仲淹 辛弃疾

答:

三、写作(60分)

25.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     小天地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有的人你可能认识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也许只见了一面却影响了你一生;有的人默默地守在你身边为你付出却被冷落;有的人一个表情却成了你永远的牵挂……我们常常是努力追寻未得到的,而忽略了已经拥有的。不要只向远方寻找,它也许就在你的手中,你只要安然,握住。

  请以“安然握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D A.参cān,椎→锥。B.弦xián,拙拙→咄咄。C.瞭→嘹,摧cuī。

2.答案 A 悄然绽放:形容寂静无声地开放。含苞待放:形容花蕾即将开放,也比喻即将成年的少女。结合语境,这里应该用“悄然绽放”。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结合语境,这里应该用“履行”。绚丽:灿烂美丽。妖艳:艳丽而不端庄。结合语境,这里应该用“绚丽”。奋进:奋勇前进。前进:向前行动或发展。结合语境,这里应该用“奋进”。

3.答案 D A.“涤清”作动词,“空中与心中”是并列短语。B.“夏天”作状语。C.这句是转折复句。

4.答案 B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

5.答案 C 颈联写作者细望泰山之景的感受,反衬泰山雄奇壮丽的自然之态,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答案 (1)古道西风瘦马 (2)天接云涛连晓雾 (3)风正一帆悬 (4)中庭生旅谷 (5)归来倚杖自叹息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湖中人鸟声俱绝 (8)商女不知亡国恨 (9)送儿还故乡 (10)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1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积累,第(1)—(10)小题是直接型默写,第(11)小题是理解型默写。易错字:倚、杖、择、俱、绝等。

7.答案 B 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国家。C.是;竟然。D.方向,方位;方圆,周围。

8.答案 (1)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2)(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3)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如“广”“如”“斯”“略言”;补出省略的成分,使句子连贯流畅。

9.答案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基本解答方法是先读懂意思,然后以不读破句意为原则,按句子语法结构或表意单位断句。平时训练朗读语感很重要。

10.答案 [甲]山川之美 [乙]封疆之域

解析 注意题目要求“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解答时首先读懂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提取关键短语表达所概括的意思。

[参考译文]

印度人可以随地称国。对自己喜欢的地方,称它为印度。至于边疆的范围,我们可以谈一谈。当时的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方圆九万多里,三面靠近大海,北面背靠雪山。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划分区域,分成七十多个国家。当时天气特别炎热,好多地方如泉涌般潮湿。北面是很多高山,丘陵地带是盐碱地;东面土地肥沃润泽,已经耕作的土地肥美富饶;南方草木茂盛;西方土地十分贫瘠。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11.答案 A 早餐品种包括谷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类,才是品种丰富、营养充足、质量很好的早餐。A项所列早餐,缺项太多,当然算不上好的早餐。

12.答案 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选择安全食品。

解析 本题三则材料中具体围绕饮食健康安全说明的是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饮食均衡搭配、选择安全食品两个问题。然后围绕题干要求整合、归纳,形成答案。

13.答案 (示例)均衡营养保证健康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时要分析上联内容和结构特点,明确题干拟写对联的要求,扣住活动主题及材料内容拟写。

14.答案 A安稳平和 B心悦诚服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时按照题干给定的区间及空方框前后的提示,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即可。

15.答案 第一个“妙事”:泛指美好的事。第二个“妙事”:指乔治帮助盲学生,使他们得到快乐的事。

解析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分别联系上下文解释“妙事”的含义。

评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难度中等。

16.答案 因为种生长迅速的萝卜可以让乔治体会成功,找到自信;表现了老太太有智慧,充满爱心,教育方式巧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时联系文意弄清三者的关系:老太太让乔治种生长迅速的萝卜,萝卜快速生长给予乔治成就感与自信,乔治找回自信,表现老太太的智慧、爱心与巧妙的教育方式。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17.答案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学生对乔治的喜爱。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人物描写方法并体会作用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第段,根据“摸”“说”可以判定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描写的对象是盲学生,所以结合内容可知表现了盲学生对乔治的喜爱。

18.答案 议论。点明中心,写出一个人所经历的痛苦能转化为体会和体贴他人之心的仁慈;总结上文(过渡)。

解析 解答辨析表达方式题,要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进行辨析,不难发现第段是议论,议论句在记叙性文章中一般有点明中心的作用,再联系前后文,不难发现这一段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在此基础上组织答案即可。

评析 本题综合考查辨析表达方式和理解段落作用的能力,难度较大。

19.答案 这首曲子把流水、浪潮以及绿叶中的风声,都谱了进去;盲学生感受到乔治对他们的关爱就像是清风流水一样滋润心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表层意思不难理解,曲子中有流水、浪潮、风声;深层上,由曲子美到人美,这个题目包含了学生赞美乔治对他们如清风流水般的关爱。

20.答案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选文没有标题,那就先从开头找中心论点,不难发现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提出了中心论点,择其要点概括即可。

21.答案 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中“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对应。)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议论文结构的能力。解答时先分别概括两段的内容;然后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同时还要看看两段内容与文章其他内容间有无对应关系。

22.答案 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列举金庸的武侠小说,显然是举例论证,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事例前提出的观点。

23.答案 B 根据原文第③段第一句可知,“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理解错误。

24.答案 (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任选两个即可)

解析 仿照例句,以“人物的名言+人物”的格式仿写即可。

25.[写作指导]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提示,寻找补充题目的方向。提示暗示我们,横线上补充的内容角度要小,与后半截命题中“大”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就提示我们本篇作文要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突出表现文章主题。其次,要力求选材新颖,不落俗套。

(2)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命中间补前后”的半命题作文题,思考前面补充“谁”,后面补充“什么”,即“谁安然握住什么”。怎么补题呢?仔细阅读题前提示,我们可以获得这些信息:握住后面的内容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一个表情,可以是某一种美德,可以是某一份情感,等等。思路打开后,写作就不难了。

文档

2015年辽宁沈阳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2015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俏皮(qiào)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xiāo)心弦(xuán)骤然(zhòu)拙拙逼人(duō)C.瞭亮(liáo)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énɡ)D.废墟(xū)贿赂(lù)憔悴(qiáo)别具匠心(j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你若盛开,那是在春日枝头上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